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张宝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长、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散文福地》主编。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先后出版有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文化随笔集十余部。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当代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授予“世界当代八大文化圣贤”等数项终身成就荣誉称号。
今年五月,我应约去江苏句容参加了一次文学采风活动,有幸游览了当地的一座佛山、一座道观,都是上千年的祖庭,开了眼界。随后又在镇江、扬州转悠了两天,虽然劳累,但兴致不减。可是返程火车十七八个小时的颠簸,却让我坐立不安,心烦意乱,饱受了旅途之苦。偏偏闲不住的我,回家第二天就拉上小车上街买菜了,结果当场犯了病:全身发软,手脚冰凉,胸部憋闷,连自己的脉都摸不着了!我乱了方寸,虚汗顿出,向过路好心人讨得“速效救心丸”含在嘴里,已无济于事;想走几步,两条腿却不给力。所幸头脑还清醒,赶紧拨通老伴的手机,向她报告危情。老伴搭车赶来,第一时间把我送到附近的464空军医院抢救。车子推进急诊室,心电图一做,年轻军医很有把握地断定我得的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必须在一小时内施行心血管介入手术,否则后果难料,当场只给老伴五分钟时间与躺在急救车上的我商定。
救命如救火,生死关头,不容迟疑。当老伴一经在手术通知书上签字,我便立即被护士推车送进介入中心手术室实施手术了。这迅速果断的抢救行动,令我感动和惊喜:感动的是解放军医护人员真正把救死扶伤放在了第一位。我知道当时女儿还没赶来,需要预付的两万元钱并没交纳,而一般地方医院,因为病人家属不能及时交钱而延误病人生命救治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让我惊喜的是,大难临头,能住进解放军医院,我的老命算是有救了!
果然,从手腕部位介入的手术进行得很成功,两个进口支架马上通开了那条已经全堵的冠状前壁血管。当我从手术台上被转到监护病室住下的时候,胸部憋闷疼痛的致命病状就基本解除了。望着走马灯似的医护人员走近我的病床,为我做心电图、打针、输液,以及再次把监护机搁置在我的床头,重新把密如蛛网的电线端口按在我的前胸,我早已没有了紧张、惊慌之感,有的只是感激和欣慰了。
经过从街头发病到医院抢救这一番生死搏击之后,我累极了,饿极了。老伴守在我的病床前,瞧着全身披挂的我,满眼都是关切与怜爱。“我饿了。”老伴马上征得大夫的同意,为我买来面包和水,一口一口地喂我。我一把抓住老伴的手,老伴俯下身子,我把发自内心的一句话送到了她的耳朵里:“老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说完我就热泪盈眶了。老伴把我的手握住,嘱咐我说:“你刚动完手术,别激动!从今往后你可要记住了,生命才是第一可宝贵的,千万要爱惜啊!”
“生命才是第一可宝贵的”这句话如雷贯耳,仿佛在我耳边炸响,好像在我心中震撼。我躺在病床上,心潮翻滚,往事如梦,似一幕幕活现。这十多年来,我怎么这样愚钝,这样痴迷?已经经历了好几次生命的劫难,可生死教训我似乎都还没来得及总结记取,这不又把“急性心梗”这个死亡恶魔招引来狠狠地收拾了我自己吗?啊!这太可怕,太恐怖了!
生死教训,我咋就不懂得记取呢?
记得,那是2000年春天,我抑制不住创作欲望,也为了实现给老师们写本书的愿想,心血来潮地给我自己安排了一次长达数月的写作工程。从确定课题、人选、采访、写作,到跑出版社、找印刷厂,我一人全包了。一天采访,一天写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30多位优秀教师连同他们的领导、同事、学生,我都一一当面交谈。无数生动事迹激励感召着我,让我进入了一个奔波劳碌又酣畅淋漓的创作状态,有时一天一夜竟能手写一万多字的文稿。可是,忽然有一天夜间,我便血了,事后医生估计出血量足有300cc之多。当时我脸色煞白,口干舌燥,满身虚汗,脉搏微弱。等我昏睡过后,天亮了,猛然想起上午早约了一位教师到单位会面,我便打起精神,骑上车子出发了。一谈一上午,下午又按计划折返到31中学,开始对另一个教师的采访。就这样,忙了一周下来,我才在一位医生友人的再三催促下,去总医院看病。一做胃镜,诊断结果令我大惊失色:“早癌不排除”!那位老主任医师在诊断书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没办法,我这才时断时续地吃了三个月的药。这仨月,我仍像没病人儿似的,一门心思都还是采访、写作,从未扔下我的自行车,没放下我手中的笔。
当年9月初教师节前,我居然漂漂亮亮地干完了我的活儿!一本32万字的《寸草春晖》报告文学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教育局领导高兴,开了首发式。事后北京《文艺报》、上海《文学报》和《天津日报》《今晚报》都发了消息,电视台做了报道,上上下下一致好评。可是,没想到大功告成以后,我却进了肿瘤医院。尽管手术后肿瘤医院把市总医院第三次胃镜检查化验的恐怖结论“管状腺癌中低分化”给推翻了,但是我却付出了切除三分之二个胃的高昂代价,好不惨痛啊!
大难不死,痛定思痛,让我好生后怕!一本书,险些搭上了我一条老命!有人事后这样问我:“写一本书,丢一条命,你觉得值吗?”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好一脸苦笑。
可是,因祸得福,这本拼却老命写出来的书,给我的老运却添了光彩,2001年我被接纳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不是一个笔耕十多载的业余作者生命价值的最大实现吗?这就好像在我被病魔侵害践踏过的生命土壤里播下了火种、注入了活力一样。曾几何时,我渐渐忘却了自己曾在死亡线上挣扎过,忘记了玩命写作实现价值的同时自己的生命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又沉浸在了忘乎所以的笔耕中。七八年后,我仍不服老,自觉创作势头渐缓,我便华丽转身,选择了到市老年人大学讲授散文写作,我的身边一下子多了一大群老年文学爱好者,我很欣慰。我自信过去自己是个敬业的语文教师,如今又干上了老本行,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又像一架老牛车超负荷地运转起来。出于对散文的挚爱,我摸索出了学习理论、阅读欣赏和练笔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没想到学员们很快开了窍,一篇篇习作雪片似的飞来。我兴奋,我喜悦,我心悦诚服地开始了伏案批改学员习作的艰苦劳作。说艰苦,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字基础好坏不一,写作文法难得入门,从字词句、标点符号、错别字、立意选材到篇章结构,处处都得改,难呀!听说有的老师有限量,一个学期只收两三篇作业。我怕伤害学员的积极性,没这样做。不仅如此,我还组织了各种活动,如参观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天津的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和奇石园等,开阔大家的视野,鼓励大家多练笔。两三年里,教学之余,我为两个班级的学员相继主编了两部散文集:一是《为自己鼓掌》,一是《心灵盛宴》,深得学员们的好评与珍爱。可是这两部书稿中的一二百篇习作都要精批细改,我的眼睛大大地吃不消了。第一次编书,我害了斜视症,吃了好多药也矫正不过来;第二次编书,我的眼睛又累坏了,眼球一动,眼眶部位就像霓虹灯一样放电,看字也模糊了。
两次眼疾惹来老伴的责难:“我说老头子,好了伤疤忘了疼,你太不长记性了!这么玩命干,还打算干到啥时候?”
对了,我真是没长记性,忘了豁老命写书丢掉半个多胃的教训了!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扪心自省,这两次眼疾确实跟我多年来一直不节制超负荷疲劳用眼大有关系。记得当年为了完成《文艺报》的约稿,评说柳溪的创作之路,书写孙犁晚年情系文坛的事迹,我前后读了近三百万字的书稿;缅怀朱自清的人品,我读了不下十本朱老他自己写或别人写的书,又有百万字;再往前算,上个世纪80年代,我和袁鹰先生合作主编《当代中年作家散文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32万字的书稿都是我手抄笔录下来的;上个世纪90年代,我主编的《当代美术家传记文学丛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二卷50多万字,也都是我一一修改后编定的;后来,我请林非先生与我共同主编的《“新视野”散文随笔丛书》(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十部书稿也有100多万字;之后我独立主编《“鲁迅年”文学丛书》(远方出版社出版)六部书稿,更不敢懈怠,是我篇篇过目才做出来的;此外,还有2000年动完胃切除手术自觉恢复元气之后,我陆续为名家和文友撰写的30多部散文集的评论文章,结集后足有25万字之多,那么看了多少书稿呢?也就毋庸赘言了。如果再算上我讲授散文写作课精心编写的散文教学专著:一本是《怎样写散文》,一本是《现代名家散文精品赏读》,其书写和涉猎的文字就更无法计数了。好家伙!如此推算,都到了七十上下的岁数,我还给学员们编书,那两次眼疾不就是我自找的必然下场吗?直到这一次,犯急性心梗,两次手术做了三个支架,现代医学科技、解放军医护人员,还有我的老伴,拯救我生命于危难之中,使我又侥幸存活。我本该猛醒,实实在在地“舍得”和“放下”了。可是第一次手术刚过,还有一条堵塞95%的冠状动脉血管等待二次手术呢,病房里的我心里就长草儿了,我惦记着散文研究会的活动,想着《散文福地》的三期出刊,担心我可能来日不多,得抓紧把广大会员和围绕在《散文福地》周围的全国各地的作家们的创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于是我竟冒险在笔记本电脑上起草了《2011——2012年散文创作工程启动计划》,痴心不改地更要大张旗鼓地编更多的书了。
记得吗?人们常爱用这么两句俗语来刻画执迷不悟的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哈哈!我现在大概就是这类人,而且见了“棺材”也未必落泪,撞了“南墙”也未必回头,看来我真要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喽!
人们肯定要责怪我:“你以为你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吗?是不是缺了你地球就不转、研究会就散伙、《散文福地》就垮台了吗?你到底还要命不要命?你究竟哪来的这股子瘾呢?”别的我可能都说不清,说了别人也不信,我只能给出我心里的惟一解释,那就是我胸中还燃有一团文学圣火,心里更葆有一份对散文的挚爱。比如我这些年手不释卷,读书、编书、评书又著书,图个啥?其实还不是图个乐呵!那一本本书,都在我眼前打开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艺术人生的画卷,或艰辛或跌宕或雄奇或悲壮或温馨或柔美,给我睿智、启悟、力量、信心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与众多的创作借鉴。书,早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成了我文学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心灵滋补和精神食粮。说句悲观的话,我的眼力可能比我的体力要早衰败一些年。即使我的眼睛失明了,我相信我的眼前照样还会灿若图绣,因为那些我研读、编纂或书写的散文的书,会活在我心里,永远不会衰败褪色。
人们不都说健康是1,别的什么名誉、地位、金钱、权力、爱情、事业和爱好统统都是0吗?不错,人的健康没有了,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这个生命哲理是颠扑不破的。可为什么像我这样虽没多大名气、也没多大成就的文人书生,却这般痴迷不悟、执著不改自己的文学追求,乃至于多次让自己的生命险遭厄运与病患呢?其实,越在这个时刻,我的内心越矛盾,越苦恼,越困惑,越无奈,常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取舍不定、去留徘徊的思想境地。我不止一次地叩问生命:人为何活,又怎么面对死?怎样的生命才有价值和光彩?人的生命意义该如何诠释与估价?为什么古今中外人们的生命价值观会有巨大的反差?人老了又该怎样活?怎么样的老年生活算幸福?等等等等,我有的想得明白,有的还想不明白;对别人怎么都能讲一套,可轮到自己却又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别人的议论常常觉得在理,可一对号儿,一较真儿,自己却做不到或不愿照做;家属和朋友的规劝批评,只要是善意的,我都表示赞同,也愿意接受,可是过后又常常成了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尽管我还有这么点儿自知之明,但是江山易改、本性依旧难移。我也不是没有对比观察,可又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普天之下也还不少。哎呀!这可怎么了得?又该如何是好?!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怨天尤人、杞人忧天,也不必强求一律,正如多元文化、适者生存一样。不过我还是信一点天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话不是没道理。另外我还挺信人在某种历史和人文环境中长大,势必要受到某种人生价值观的熏陶。比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风”,中国动乱时代的“隐士风”,就是个证明。同时我们也还不能低估宗教与政党的感召与影响力。比如崇尚人的尊严和个体生命的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对滋生美国社会人本主义的文化土壤和影响美国人对人的生存权力和生命状态格外关注与极端追求的人生态度就大有关系。比如在长期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儒道互补”的人生理念在文人心中就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甚至多少都影响到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孟子有一句经典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或者说,进则治国平天下,退则独善己身;或换句话说,顺境,建功立业,忠君报国,乃至舍生取义;逆境,退隐养性,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这种“入世”与“出世”的儒道两家的人生观竟然常常是这样此消彼长、表里互补地融合在中国文人的血脉里!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一样。
到了我们这一代,倒是早已根除了“出世”“归隐”的念头和它们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种种内外部条件,可是头脑里的儒家人生观多少还是在延续,加上新中国以来主流意识和正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从青年时代就懂得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培养革命人生观、劳动观、恋爱观、幸福观等等,而自我谋划、个人奋斗等思想意识,常像过街老鼠,一旦有所动作就被历次政治运动轰赶得无处逃生。幸运的是,目前标志我国渐入现代和谐社会的,则是对人本精神的认同和回归,对个人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我想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一个津津乐道并讲究自我生命健康的社会大环境。那么,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等这号人,其人生哲学、处事态度以及偏偏对自己生命又如此的不懂爱惜,恐怕就要被80后、90后的孩子们讥笑为“傻老帽儿”了。虽说如此,我怕还是不肯服输,特别不愿接受当今社会上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利己自私、贪污腐败、贪生怕死等负面的东西。
何谓人的生命?我看它至少该有两个层面组合:一是物质性的肌体,二是精神性的心灵,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的整个生命。但是它们彼此不能犯冲,不能相克,肌体要健康而少疾病,心灵要丰富而多情趣,二者必须优势互补、和谐共存,人的生命才是健康、快乐、有意义、有价值、有幸福感的。
看来“急性心梗”的噩梦醒来,我再一次叩问生命,深刻反思我在关注与呵护自我生命健康方面的种种缺失,还是颇有一番大彻大悟之感的。我愿与天下所有老同志携手共勉,在打理好自己生命健康的同时,还要腾出工夫来耕耘自己的精神家园。文友们,让我们一块儿走上健康长寿的生命之路吧!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齐鲁诗会||【最美女诗人】◆迷迭香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来自: 齐鲁文学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编书·旅行·上网:我的2014
寻找黄石籍作者的文章。下午举行《黄石历代文选》首发式。《黄石历代文选》搜集整理黄石地区自古至今的方志、史乘、档案、类书、总集、...
【散文大讲堂】第一讲 我与散文的缘分
【散文大讲堂】第一讲 我与散文的缘分。所有这些几乎都得益于我在社会上和市老年人大学讲授散文写作的机缘:先是在市总工会《工人文学》...
文学看台922 | 杨慧钰倚窗望月叩问生命
文学看台922 | 杨慧钰倚窗望月叩问生命。
生命的叩问(之一):“他”在,还是不在?
生命的叩问(之一):“他”在,还是不在?这一系列的博文都将以“叩问”为题,这只是出自无奈,因为所要追问的东西都躲藏在紧紧关闭的门后,我无法直白的看到,甚至永远无法看到,那朦朦胧胧的存在,...
退休后开始自驾游。3年,1辆小汽车,走遍31个省市/ 计划国外
3年,1辆小汽车,走遍31个省市/ 计划国外。《古稀汉驾着“吉利”游全国》后记中,罗老说:“我兜里是有几个小钱,但需要计划着、省着用...
王继坤:深切怀念恩师张蕾先生
深切怀念恩师张蕾先生。1984年我便正式加入以冯老师为会长,以张蕾老师为副会长的山东省写作学会,并且一开始就破例让我担任理事,第二年我也调入教育学院并任系主任,到济和出外的机会多了,每次我都...
扶苏 || 沉江——叩问灵魂 • 刘琦琦配乐朗诵
扶苏 || 沉江——叩问灵魂 ?刘琦琦配乐朗诵。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扶苏,原名苏虽军,喜欢用文字表达眼中的世界。——叩问...
良 哥
良 哥。良 哥。说到这里,他又问我硬盘上的东西可曾拷到软盘上,我说最先写的稿子都拷过,但最近两个月写的20多万字的书稿还没有拷。...
我在文学组织的这五年
我在文学组织的这五年。说心里话,在一个非文学、非历史的圈子里,我的那两本历史散文应该还是有些文学价值的,可结果就是那么的蹊跷。...
情感领域优质作者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