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作家||【童年】◆王松臣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松臣,河南省平顶山市财经学校高级语文教师。爱好诗歌,散文。有散文《秋天的尾声》、散文诗《枯柳》,诗歌《窗里的灯光》等作品在报刊发表。

敬畏自然,快乐生活

 童年【原创】 

一个仅有二十几户人家的村庄,也着实可以代表我国六十年代的农村旧貌。一簇簇品种繁杂高低错落的树木,呵护着浓浓的绿荫下一所所参差不齐,错落无序的低矮的有麦秸和茅草做顶的草房。泥土堆积而成的土坯墙,也早已被常年的风霜雪雨的侵蚀剥落的伤痕累累。我们这里每户人家都喜欢砌道院墙借以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偷窃。其实说到底也是个心里安慰,没有几家院墙能挡得住外人出入的,泥土的堆积早已成残垣断壁,有的干脆就是用木棍横七竖八的别再一起,再用几块破木板绑成个小门,便成了自己独立的天地。紧靠村子的前边歪歪扭扭的躺着一条小河,河水清亮亮的没有半点瑕疵,河面上一片一片的绿屏点缀着,水草在清流中摇曳。那时河里的鱼特别的多,拎起一把泥土甩尽河里,就会有鱼儿跃出水面,然后悠闲的游走。河岸上稀疏的垂柳飘逸着绿色的长发,蓊蓊郁郁的竹林随着风的响动左右的摇摆。每逢天气晴朗,三三两两的年轻女人们穿着蓝底白花的漂亮服装来到河边对着透亮的河水打理着飘逸的长发,上了年纪的女人们便着蓝布对襟布衫,端着盛满脏衣的瓦盆在水边垫起一块石头撩着河水拼命的揉搓着,偶尔传来用粗木棍截成的棒槌对着破旧的衣服的敲打声。虽然他们双手结成厚厚的老茧,满脸刻满和年龄不太相称的皱纹,但却看不到丝毫的痛苦,相反,满脸堆积着相夫教子的满足。

那时的我,正是在用懵懂和好奇审视着这个世界。

每当夜晚,我便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望着满天眨眼的星星,细嫩的小手指着星星问母亲,那个是我,那个是父亲,母亲。天真的我总让母亲逗的笑殷殷的,便告诉我,大的暗的是她,小的亮的是我,因为,我还小,以后的路长,所以就特别的亮,好为我照路,走的踏实稳妥。听母亲这么说我对未来充满了渴望,盼望着最亮的那颗星星快点走近,于是就满足的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安然入睡。

那时候的生活的确很苦,一年到头总是吃红薯粥,红薯面窝窝。偶尔能吃一口白面馍简直是奢望。红薯面窝窝刚出锅热腾腾的还算绵软,吃上一口还算香甜。等凉了以后如磐石般坚固的摔都摔不烂,一顿饭下来牙齿拽的酸痛。长期的营养不良使本就松弛的皮肤薄的能透出亮光。

穿的就更不用奢望了,衣衫褴褛漏洞百出真没夸张,因为当时购布料需要凭票,多少年也没穿过新衣服,不同颜色的补丁点缀成了迷彩百衲衣。每到冬天小孩子们的手冻裂渗着殷红的血色。双脚穿着底子早已磨透,脚趾露出鞋面的破布鞋,脚跟冻的乌紫,走路一瘸一拐的。可能是从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自己倒没有感觉有多少痛苦,倒是也乐在其中。

稍稍长大了一点,天一放晴小伙伴们不约而同的就聚集到一起嬉闹玩耍。我们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站在远远的往里面掷楝树豆,谁掷进的多,谁就是赢家。小伙伴们便按胜者掷尽的多少赔付。打纸包更有意思,用废纸叠成小方片,放在地上彼此对打,谁的被掀翻谁的被对方拿走。记得有一次我输急了,把自己的作业本撕了去打,结果被父亲发现了,稚嫩的小脸上重重的印上了父亲的手掌印,想来至今还有点隐隐作痛。每到晚上,小伙伴们便玩起做迷藏的游戏,或者跟着大人们跑几里路看电影,听说书,有时候也去到生产队的牛屋里双腿埋在麦草堆里听大人们讲稀奇古怪的故事,前三皇后五帝,妖魔鬼怪无奇不有,听到恐怖处常常吓的把整个身体缩进麦草堆里,更不敢自己走夜路回家。

童年的生活虽然过的贫乏简单,但也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齐鲁诗会||【最美女诗人】◆迷迭香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