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可自立为王的韩信,为何却死于女人之手?司马迁的点评字字珠玑

 历史侦查处 2020-08-06

韩信,江苏淮阴人氏,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而苏轼甚至给韩信打出了“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的满分评价,可见韩信此人在汉朝立国史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生死知己萧何高度高度评价为“国士无双”的拔尖级人杰,最终却惨死于吕雉的手中,韩信之死谁之过?历史众说纷纭,专家学者莫衷一是。

然而,仔细探究韩信早年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韩信之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他的命运悲剧早已命中注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贯穿韩信一生的跌宕起伏经历来看,我们可以将他的人生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即怀才不遇期、如日中天期和式微惨死期。以这三大时期韩信“谷峰式”的成长心路历程来分析,韩信人生初期的阅历尤为重要,这也决定了他日后的人生命运格局。

我们先来说说他的怀才不遇的悲情阶段。这一时期的韩信说好听点就是一名仗剑走天涯的游侠,说直白点就是一个整日挂着佩剑好吃懒做、混吃混喝主,看起来身高八尺、气宇非凡,实则招摇撞骗吃“百家饭”,这“百家饭”不光吃到了南昌亭亭长那里,还成功蹭了十几天漂母的白饭,同为无赖的屠户拦住了韩信要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没作任何犹豫坦然渡过了“胯下之辱”的坎儿。

放在任何时候这都不是哪个人所能接受的了奇耻大辱的,然而,韩信却毫无表情轻松过了关。也正是他这种市井流氓习性为他日后覆亡的命运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当然,此时的韩信显然不会意识到这点。

数年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年轻的韩信投入到了项氏集团做起了一名普通士兵,甚至还为项羽出过奇谋妙计,项羽没有在意这位年轻人,只是见他长得高大,安排他做了一名执戟郎中。

满心憧憬着叱咤疆场的韩信绝望了,于是很快弃楚投汉归于刘邦麾下,在刘邦军营里的韩信依旧做着不起眼的治粟都尉,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了刘邦的心腹近臣萧何,萧何逐渐意识到了韩信的雄才伟略后向刘邦推荐此人,未能得到重用。

失望之极的韩信索性连夜逃离了汉营,幸亏萧何拼命追回,此后在萧何的极力举荐下,刘邦以隆重的拜将仪式任命韩信为统领三军的大将军,至此韩信告别了默默无闻的土鳖三生涯,开启了人生华丽篇章的转型。

可以说此阶段的韩信,虽然人生旅途艰难险阻,酸甜苦辣、冷嘲热讽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但他始终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追名逐利,因此也谈不上对谁忠诚的问题。市井心态最重要的是利字当头,这也成为日后韩信举手投足间的指导原则。

而韩信的第二人生阶段则启封了内心的无限贪欲,并走向了危险的悬崖。我们可以从他要挟刘邦封王中窥探一二。

韩信拜将后,刘邦将军国大事委系于他,此后,在韩信等人的策划下,刘氏集团顺利拿下关中,平定诸侯,挟余威之势,统56万大军席卷彭城,忘乎所以的刘邦被胜利冲昏头脑后,却很快遭到3万项家军的猛烈打击伏尸遍野,而刘邦也在此战中几乎死无葬身之地。

经此惨败的刘邦认清了局势,便依照韩信制定的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战略部署,由韩信统率3万军队挥戈北上开辟北方战场,而刘邦据守荥阳死磕项羽粮道。

韩信也不孚众望连续拿下代、赵、燕、齐等地,断其项羽北部手足,志得意满市井习性发作的韩信看到齐地奢华的宫殿,遂有了就地称王的念头,于是便以“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为由,挟持刘邦封其“假齐王”。

那么,此时的刘邦处境如何呢?可以说日子很不好过。项羽集团军将刘邦团团围困在荥阳城,急的火烧眉毛的刘邦见到了韩信的使者气得破口骂娘,史载汉王大骂:“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由此可见汉王刘邦极度的恼火心情,张良在身旁轻轻踢了刘邦几脚,刘邦瞬间会意了,改口骂韩信“大丈夫要做齐王也得做真齐王啊!做什么假齐王?没出息!”。

刘邦这种180度的思维大逆转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韩信在他的善意辱骂下也成了齐地之王。但也自此开始,韩信成了刘邦的心头刺,铲除韩信,褫夺兵权已刻不容缓,但他此刻还不能跟韩信闹翻。

北部盟友齐国沦陷,项羽非常惊恐,派出龙且讨伐齐国,韩信却不费吹灰之力干掉了傲慢轻敌的龙且军团,打不过韩信的项羽只好派出说客武涉前往齐地游说韩信反汉归楚,韩信以“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拒绝了武涉的游说。

韩信的谋士蒯通听说后,以越王勾践杀文种的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劝说韩信反叛,并分析了韩信“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的危险处境,提出三分天下的建议,韩信心动了,但始终念着汉王刘邦的好迟迟不忍举兵叛乱。蒯通看出了韩信鼠目寸光的决断,知道大祸将至,索性假装发疯逃离了韩信军营。

蒯通的话有道理没有?很有道理!韩信的身份有别于刘邦沛县起底人马,他作为从楚营投奔而来的人员,身上的“背主”标签是他一生所无法抹平的痕迹,这种心理上的隔阂看似末微,实则早已埋下了危险的诱因,要化解这种局面得须过人的“谋心之道”,陈平的善终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而刘邦此人疑心颇重,即便沛县的老弟兄卢绾和樊哙都没能逃脱刘邦的毒手,作为“外来户”的韩信,自然更是无法与之比肩。

韩信作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兵法六韬深谙于心,打起仗来确实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但早年养成的市井逐利性格却偏偏让他缺少陈平的“厚黑之学”,这样的人留在刘邦帐下迟早也会沦为刀俎鱼肉,而蒯通也正是看破了韩信的这点,索性装疯卖傻逃离了韩信麾下,与他划清了界线。

然而,韩信却懵然无知视汉王刘邦为毕生追随的明主,但却在刘邦追击项羽军团的固陵之战中再次耍起了坐地起价的市井流氓习气,至此,刘邦彻底对韩信起了杀心,但迫于形势也只好隐忍不发以封赏的土地再次招来了韩信这匹“饿狼”襄助。最终在韩信的帮助下,项氏军团彻底溃败,项羽也被迫自刎于乌江,流氓起家的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的完胜定鼎中原。

在项羽眼里,刘邦没有丝毫贵族气息,是个地地道道的骨灰级流氓老光棍儿,韩信虽然也出身市井,流氓习性浓厚,但相较于刘邦显然不是一个级别,从以后刘邦褫夺韩信兵权改为楚王,不久,又降为淮阴侯的情况来看,韩信根本就不是这个老流氓的对手。

但事已至此,韩信也明白了刘邦压根儿没拿他当自己人,于是联合陈豨作乱,却被吕后诓骗入宫,像牲口一样押入笼中,再以帷幔掩盖,让宫女用竹签活活刺成了肉泥,死相相当凄惨,下场尤其可悲。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这是司马迁对韩信之死作出的精辟分析。韩信以市井流氓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却要他人以君子的胸怀回报,这不是太难了吗?司马迁寥寥数语道出了韩信悲惨命运的根源,可谓字字珠玑。然而,韩信至死都不会明白拿市井流氓待价而沽的态度换取眼前的利益,那得是在你具备足够的实力时方能发挥奇效。否则,一旦丧失坐地起价的资本其结果必然是陷入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的无底深渊。

也难怪韩信临死前愤愤地喊了一句:“吾恨不用蒯通言”的遗恨,或许人之将死其思也悟,但至此一切已为时已晚,韩信在在天之灵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人头临街示众了。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