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作家||【紫色的桑葚】◆姚孝贤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姚孝贤,男,陕西省千阳县人,现供职于千阳县财政局,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曾经出过《心迹心语》、《心灵驿站》两本小册子,业余时间喜欢胡乱涂鸦,随心翱翔,与文字共语,在文字里寻找乐趣,散文散见于《西安晚报》、《宝鸡日报》等媒体。


紫色的桑葚【原创】

夏日,空气是闷热的,此时的我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随心观赏着四周山坡的绿色。突然,不远处的地塄上有一棵桑树吸引了我,这是一棵老桑树。快步走上前去,只见每个枝桠上结满了紫色的桑葚,因为它离村子较远,没有人采摘,地面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层桑葚。抬手摘了一两个,放进嘴里,顿觉满口甜汁流淌,那蜜滋滋的味儿在齿舌间蔓延开来,一直渗到心里。于是,我又采摘,一连吃了十几个。

这棵桑树,根深深地扎进土层里,主干很粗,树冠很大,叶子翠绿欲滴,随风轻曳,叶子下那一个个三五成聚的桑葚,在风中微微颤抖,很是诱人。我围着树转了几圈,看着、瞅着,仿佛在哪里见过。噢,想起来了,原来老家院子门前沟边有一棵老桑树与眼前的这棵有点相似。

打我记事起,沟边那棵桑树每年结的桑葚变成紫色时,正值收割小麦,无论多么忙碌,在我的哭闹下,都被母亲爬上树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摘下,成为我和弟弟的最爱,对于我俩来说那简直就是人间仙果。

桑树每年春季发新芽、抽新枝,到了五月中旬开花结果。刚开始是一丁点,颜色涩青,逐渐长大,外表仍是青色的,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桑葚由青变黄,变红,那红不是一树全红,有的是微红,有的是鲜红,到后来全身变成紫色,算是熟透了,黑亮黑亮的,如同一颗颗黑宝石,挂满枝头,向下低垂着,光鲜惹眼,馋得我们这帮小孩直流口水,可是不敢冒然去采摘,就被那些鸟雀们捷足先登,它们在枝头欢奔跳跃,一边啄食着成熟了的桑葚,一边打情骂俏吐露着心语,一边卖弄着清脆的歌喉,奏出一首首婉转的曲子。

桑葚成熟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有一天,我按耐不住,自己攀上树去摘,吃的嘴唇、牙齿全成了紫色,手也染黑了,才从树上慢慢下来,回到家被母亲狠狠的打了一顿。被打的原因就是上树很危险,我留着眼泪答应母亲不再上树。

有一年的初冬,我感冒了,咳嗽得厉害,在村上医疗室看了好几次,吃的中药西药不起作用,母亲就用镢头去老桑树下挖了一点桑树根,取其皮给我熬着喝,连续喝了三天,竟然我不咳嗽了。因此,桑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母亲还用老桑树的叶子养过蚕。蚕做的茧,母亲拿来抽丝染成五颜六色的颜色,给家里的枕头、我和弟妹的鞋垫,绣上虫鸟花卉,真是好看极了。

如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引用,有了人工培育的桑树,栽在大田里,树干高度只有两米左右,比老桑树低得多,结的桑葚又长又大,味道酸中带甜,供人们采摘。桑葚还可以加工成果汁,使人们最理想、最喜爱的保健饮品。《本草纲目》记载:桑椹,具有清虚热,护肝养肾、利水消肿、安神解酒、养血乌发、延缓衰老等功效。难怪古人写出了“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的诗句,来赞美桑葚。

老桑树不多见了,让我今日有幸碰见,也吃了最原始、最地道的桑葚,那种细细的甜、久违的甜,滋润心间,更加激起了我对家乡的留恋。

紫色的桑葚甜透了我的童年,使我一生铭记着家乡的山水、风物、儿时的灿烂笑脸。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齐鲁诗会||【最美女诗人】◆迷迭香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