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作家||【文人墨客】◆李昌波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李昌波,笔名墨子川。90年代生。陕西旬阳人。系西安市雁塔区作协会员陕西丈八文化艺术馆特邀作家。迄今创作诗歌数百余首,散文小说数百余篇。作品散见期刊及媒体网络。已出版作品《故里旬河》(中短篇小说集)。


文人墨客【原创】

﹏﹏﹏﹏﹏﹏﹏﹏﹏﹏﹏﹏﹏﹏﹏﹏﹏﹏﹏﹏﹏﹏

提及文人墨客时总有之争两字眼的出现,从古至今然然如此。多不胜数而又称两两相扣的佳话。有的时候便不禁得闷声自问:“为何文人墨客不能像《高山流水》传说的琴师伯牙和樵夫钟子期样融洽相处呢?”钟子期因初见能领会所弹曲调为描绘“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而一见终识。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的终身不弹。这仅仅所处不同行业间的一种爱慕与相识么?还是只有不同行间的理解才能达成赏识之间的融洽相处。那么接近顶峰的才子佳人才有的争论?还文人墨客普遍存在的共性。

001.

文人墨客的争执始终令人说不尽道不明。正如前者预言:“文化人总为矛盾的化身” 两面性应在于文字和思想的敏锐,生活的世事洞察。生活在繁杂的官场与人事间,冲突与对峙在所难免。文化的思维性原本属于单纯的思考,可常常因事事所牵连。人物秉性,政治仕途等等因素。准确地说,文人墨客也仅仅乃文化的一种载体或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自然地塑造出不同的人。众说周知的北宋时期为文化历史的繁荣阶段,文化上无论苏东坡还王安石皆为中国文化留下过不可磨灭的功绩。苏东坡称王安石所撰《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写得最好的,及王安石对苏东坡《表忠观碑》的赞赏。苏东坡元丰三年途经江宁迎得王安石渡口待见和后续两人互赠馈作等等。苏东坡称王安石的“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有《楚辞》句法而欣喜;王安石对苏东坡“不知更年几百,方有如此人物!”的仰叹等等无不流露出两者文学造诣的互相赏识。

两人文学造诣称高山流水遇知音理当自然吧!可事事并不若想象这么简单。恰恰因政谏不同而造成两者的不幸人生。

苏东坡与王安石无论政治谏言如何分歧,但忠君报国应属两人共性。些许自苏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的一文开始便已埋下两人日后政治主见的分道扬镳。王安石主张强国,苏东坡主张富民;秉性上,王安石执拗顽固,苏东坡温和豁达。《上神宗皇帝书》与乌台诗案,同般无不显示王安石与苏东坡文人身上诚挚的一面。乌台诗案期间,王安石劝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当朝众人皆为东坡求情。加之神宗颇赏识东坡才华,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才就此了结。所以说两者政治主张策略不同乃相互排斥敌对的主因。那么心胸广阔程度乃他们一触即发的罪魁祸首。总之文人才华皆相惜共处的。

002.

江南四大才子时称“吴门四才子”。多数认为明代时期生活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人: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近期《金装四大才子》在电视频道频繁播放。那么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存在吗?真的各个才情四射,性情洒脱的如醉酒诗百篇而放荡不羁的李太白,还因人们怜惜古人的文采而美化的四大才子。

据有悉资料查证,江南四大才子实为“吴中四才子”的演变。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电视剧版的《金装四大才子》演绎四大才子乃苏州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唐祝文历史确有其人其事。而周文宾乃至“王老虎抢亲”的故事为后来文人们所虚构。历史的“吴中四子”指唐祝文徐。徐乃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不通书画,性格与另外三者迥异。由此被后来文人杜撰成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因为徐祯卿相貌丑陋而不被世人注目,徐祯卿便被貌佳的周文宾替代。由此可鉴中国文人对才华横溢的过于全美追求。不仅仅欲要文采艺术的狭义斐然,更欲性情貌美的完美无缺相痴相嵌。文学艺术造诣的欣赏演化为了对呈现载体的极力追求。

中学在语文老师熟读而染时期便对80后作家韩寒大为钦佩,甚至为“韩寒现象”大为观止,更为韩寒本性直爽率真而吸引。一部《三重门》更使人不得不达心底臣服。一位初中乃不及高中学历的文字造诣。因而80后的两位作家韩寒与郭敬明常被网友并排而论。生性的左东右西使我对两人产生了偏执。直至某次出差石泉县,两位喜好阅读的青年朋友书架摆满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郭敬明等等的书籍。她们极力推荐,我便勉为其难地揽过。这为首次阅读郭敬明的书作。看着看着便明白了自己误区。其实阅读应以单纯思维体会作者艺术的造诣。艺术文字确确存在本身应有的可读性。

正如某读书的朋友说我:“我的读书仅限针对作者的一种艺术欣赏,难免会颇多艺术欣赏不到的死角。每者有每者的艺术追求与创作风格。”

003.

待至返回西安城便急切地打开电脑,观看起《鲁豫有约》。听主持人与80后两位作家面对面地分享自己的写作人生。韩寒玩笑地说《三重门》当时已写出却没哪家出版单位愿意出版发行。郭敬明黯然回答大学内的首部书稿出版了可并没掀起什么飓风大浪。

回想,其实作家光环的后背存在过多少不为人知的心伤。他们经历了困苦所以成就自己的故事。

文人也好墨客也罢,表现出形式不一,可文字的追求相同。近期文友群聊,一位陌生文友发起段自己的原创,可能本想得到文友们的认同或修订评述。恰恰反因“我真的谁不住了”引得文友们轻薄。前者言语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图;中者言语会不会方言。善意的鼓舞,不屑的嘲弄。我便矜不住地回复句且最后句“解铃仍须系铃人。”以严格标准要求文学所到处必要的,但以自身的清傲俯视乃令人无可理解的(或出自对“文学依然神圣”的敬重)。在诸家诸多的文学群内,我什么皆不是。但至少有颗不歪曲真正文学的心。

巴陇峰先生群内邀请诸家多多关注自己的《云横秦岭》且已入围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群主言语:“我从不在乎茅奖,只在乎你们作品的本身。”后来我同巴先生偶尔闲聊,虽素未谋面但能感受他为人的谦和。他称自己没书不然赠予我一本。我推辞过正如无功不受禄。专程前往新华书店却没能购置到他的这部著作,或许新疆的缘故吧!后续竟关公面前耍大刀般地就自己对文学理解做了交谈,实觉巴先生的《云横秦岭》有陈忠实先生《白鹿原》的文风(唯欠缺铸就骨风的火候)。历史厚重感极强。文字功底也显然已有年龄段的沉淀。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构思了整生,耗时六年为部可枕馆的书稿且尚存《白鹿原》不成养鸡的念头。借陈忠实先生的一段话鼓励了巴先生再创新作更上一层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创新:“确信未来文学前景的乐观,认为首先是时代的进步,思想的开放,信息的流通,年轻作家可以获得诸多的思想启示和艺术形式的参照借鉴。再教育的普及和作家文化素养的奠基,都比老一代作家雄厚得多了,艺术视野更开阔,起步会更高,思想力度会更具穿透的深度,优秀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肯定会出现,只是一个时日长短的事。”

后在另者渭北文友小群得到过渭北儒生的指点。言语我当时诗稿颇有散文诗的风格但不具备现代诗的跳跃性。有文友言语某位老师曾劝他初学写诗多读徐志摩,席慕容老师的诗作;有文友鼓励我多写写得多自然便精通。诸家云集的群内不会。因为皆在忙碌展现自己追求的艺术境界,参加评选获得什么奖之类的。

我喜欢小的文友群。大的文友群诸家多了并不意味全部真乃名副其实的大家诗人;文友群小了也并不意味没有出类拔萃的大家之作。或许两两皆时间的问题,最终呈现的结论亦将迥异。名誉的巅峰,文学造诣的路途。其实众人皆在致力,唯目的地不同。

004.

真正的文人在艺术价值造诣皆互吸的,性格事事有所排斥的。欣赏艺术的人又极力追求全尽的。千阳县一位书友向我推荐一部长篇书稿《穆斯林的葬礼》。谈至文字运笔并说到中国的近年文学催人堪忧,他仍愿接受一种厚重感的文学而非营养快餐。年轻的作家们写得过于肤浅(尤其小说类)。这乃千千万万内仅仅一位中年读者的心声。远离世俗经济文学的干扰。我愿相信中国文学乃底蕴与造诣的呈现载体:捧的出手,迈的出国门;取的回来;耐得岁月历史的珍藏。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