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妮】◆闫敏哲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闫敏哲,女,出生于陕西西安,爱好写作、绘画、瑜伽,现居内蒙古。

妮【原创】

1.

记不得哪一年了我回娘家,那时手机还未普及,住了几日妮听说便来家里看我,这次见她和上次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人清瘦许多,但精神佳,加上肤白还画着淡淡的妆,打扮时尚,陪我唠起很多,我看她状态很好,相约改天我再找她去玩,临走时她问我上次和她一起拍的照片还能找到不,找到一定给她看看。(照片没给她是不想让她回忆不堪往事)

时间倒回那时的两年前,休假回家看父母,一天一大早还没起就听有人在敲门,听一熟悉慢腾腾的声音和母亲说话:"妈妈(西安关中地区对比自己母亲大的叫妈妈,小的叫婶婶)敏哲回来了,我来找她玩。"母亲急忙喊我让她坐会儿,进屋悄声叮咛我妮精神出点问题刚好点,让我别乱问她别刺激她,我懵了!怎么回事啊张大嘴又噎回去。

从被窝噌的一下冲出来,蓬头垢面去见我的发小、以前的邻居、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妮。见她穿件肥大的棉袄,脸有点浮肿,头发乱糟糟眼神呆滞,但无其它异样,她还认识我,唠的其它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她说话不像以前,思路也不是很清晰,语调很慢,重复问我问题,比如"你那天回来的?"我也重复的答着她的问话,过一会儿她想起又会问一遍。就这样问她吃东西不,她不吃我也不吃就一直陪着,头没梳脸没洗,心情复杂,小心翼翼的陪她坐着。

她说在我家走走,我就和她从前院走到后院又从后院走到前院,突然她问我"你有相机吗?"我说有,她便嚷着要和我合影,急忙喊了不会用相机的母亲教她帮我们合了张影。

一张永远忘不了的照片。满眼焦虑,一直保持早晨起床发型没洗脸的我和一直重复问我同样问题,脸颊浮肿,眼神呆滞,头发乱糟糟的她在我家院子的合影。

2.

妮比我大一岁,从小心脏不太好,小时候大夫打疫苗接种、吃糖丸,妮从来不用。

我的爷爷奶奶去世早,留给我们的老屋,住着四爸家和我家共八口人,艰苦拥挤可想而知。

妮家就不同,她有爷爷,父母、哥哥,还有个妹妹,老屋紧邻着我家老屋。

每次都羡慕妮的爷爷会喊她回家吃饭,我却是个从没见过爷爷奶奶的孩子。

小学前的记忆,全是形影不离的妮和我!吃饭也是,不是她端个比脸还大的饭碗就是我端着个大碗凑到一起边乐边吃,大人看到会训斥,吃饭是不许笑出声的!趁大人不注意,吃一半会互换饭碗,品尝不同的饭味!那时从来不知什么叫挑食,我们总似吃不饱。

妮的妹妹和我的弟弟,是我俩甩不掉的尾巴。每次我飞跑想躲起来时,总因妮不能跑太快而被发现。那俩货便会嚎啕大哭,怕父母训斥,马上喊他俩闭嘴,威胁道"再哭我俩就地消失,永远找不回来了"!那两个小的便会乖乖擦掉鼻涕眼泪听我俩指挥。

3.

小时候不知为何叫妮的母亲"姑姑",长大后才知她母亲是本村人,她父亲是外面招来的上门女婿,这样论的才称呼妮的母亲为"姑姑"

鸡毛蒜皮的记忆,本想诗意的表达,可随了初心思绪又开始肆意蔓延……

妮和我有着共同的爱好,见什么都想照着画下来,扎着歪扭辫的两个黄毛丫头,头挨头,共用一副画,什么鸟叫、猫叫、狗跳的事只要是画画,妮和我全会视而不见,人生的第一个爱好,妮和我的专注至今难忘。脸上嘴角挂着黑的妮,也干净不到那去的我,一起趴在小桌一上午,照着画了毛主席,结果我画的比妮的更像,也许岀于小孩子的嫉妒,也许不是,她告诉我不能画太像,那会犯罪的,那时毛主席在人们心中,包括孩子心中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这我和妮辩解,可心里还是忐忑,不知自己是否真犯了什么罪!哈哈毕竟妮大我一岁。

妮和我同一年上了小学,还是一个班的。

当年我就入了少先队员,可她没有。我高兴的戴着红领巾,仅一墙之隔的她却没有,妮和我学习之间有了差距,一起玩的时间也渐少,体育课妮从来不上,因为心脏的原因,妮只能孤零零一人自己呆着。还记得不,上篇说的,总因妮跑不快而被发现的事情,剧烈运动妮便会脸色苍白。

在院子里一个课桌学习、写字的记忆,逐渐也从此没了她的存在。

初一时,妮和我还是一班。她写作文因写"我的老师"用词不当,被老师一通臭骂,可我的作文被当范文,在语文课上给全班宣读。妮找我哭诉,我站在妮的一边,只能点头,可胆小的我,却不敢产生,认为老师有不对的念头。

我的家后来搬出老屋,买了另一巷子一户市民家的房子,从此妮和我几乎就很少见面了。

妮,终是没考上高中,上了职高,我则开始了高中住校的生活。

假期临近结束,回家告诉母亲我想专门学画画,可这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惊恐于我画着玩行,可怎能不去上学,画画将来怎能当饭吃!

老老实实,继续回校读高中,从此功课越来越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妮又一次渐行渐远……

4.

年代不详,穷苦的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平淡艰苦的过着日子,只因穷苦讨饭来到一人家,姻缘巧合做了上门女婿,娶妻生子本是人生最大的喜事,于某些人也许不是。

生儿育女,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家里依然穷苦!或许本不该有家,或许早有了与佛结缘的念头,没有征兆的辞别,妮的父亲放下妻子儿女,看破红尘终南山出家。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屋里的烟气实在太重,妮眼里流着泪水,为父亲做了最后一顿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爷爷不久又去世,家里的种种变故,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开朗大方、心灵手巧的妮,听从了穷怕了的家人,给包办的一条件相当好的人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早早嫁人。

日子平稳过渡在她身上为何如此难,怀孕的喜讯于她却是一场劫难,心脏的原因本身怀孕就有危险,她却冒死生下了双胞胎女儿。

本该是苦尽甘来,可重男轻女的婆婆及家里殷实的条件,并无多深感情的结果以分手告终。

要强的妮不是个轻易会被打垮的人,其中的曲折不得而知,却因不让见一对双胞胎女儿脑子出现了问题,那是她的一段浑沌思路不清晰,我却不知的经历。

日子平稳过渡在她身上为何如此难,怀孕的喜讯于她却是一场劫难,心脏的原因本身怀孕就有危险,她却冒死生下了双胞胎女儿。

该是苦尽甘来,可重男轻女的婆婆及家里殷实的条件,并无多深感情的结果以分手告终。

要强的妮不是个轻易会被打垮的人,其中的曲折不得而知,却因不让见一对双胞胎女儿出现了问题,那是她的一段浑沌思路不清晰,我却不知的经历。

再苦经历,爱终是最暖的,现在有了个欣赏她,爱她疼她的她也爱的男人,生下了一健康的男宝宝,取名"快乐" ,日子过的甜蜜开心真正的快乐。

当柴米油盐上开岀了花,鸡毛蒜皮中写满了诗,闹个小予盾你情我浓的过下去,婚姻,就对了。

岁月一身袈裟,终将用爱渡化。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