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乡牛寺庙村的故事 · 作者简介 王乾民,生于1956年,大专文化,退休教师。爱好文学,渭南热点、渭南文坛、光影渭南特约作者。水墨秦岭、临渭区作协会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在各大文学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百篇。《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出得阳郭镇街,西行一里之遥,朝南一拐,前边一座荒丘映入眼帘,丘岭高约百米,上面绿色植被已和蓝天白云相接,黄的是崖,绿的是树,景色格外宜人。这便是驰名当地的十里长坡。上得坡来.眼前豁然开朗,天空格外开阔,空气也突然变得清新,人的心情顿然舒畅。这就是远近驰名的牛寺岭。 牛寺庙村就建在这座高高的岭上。牛寺庙街北修建了一坐庙宇,庙门朝东,端对着早晨旭旭而出的太阳,庙门两边两个巨大的石狮子日夜守卫着令人生敬的神像。进得门里,一株千年老松树,大约有两人合抱粗,巍峨地矗立在院子中间。庙大致分为正殿和偏殿。左边偏殿为长老的寝室,右边偏殿是长老的膳房。正殿长年供俸着一金身卧牛,香火很旺,特别是庙会那天,四周八乡的人们都来赶上牛寺庙庙会。直到民国初年,拆庙搬神,修建学校,成了后来的牛寺庙小学。 据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欲杀死刘秀以绝后患,率兵西出长安,一路追杀,从长安、过临潼、到渭南,刘秀的随从侍卫也被王莽军队杀光殆尽,剩下刘秀一人跌跌撞撞逃到了牛寺岭。当时就在牛寺岭村后的一大片开阔地,无处藏身。这时,他看到一个老农正在田里套着一头牛和骡子在犁地。他急忙跑到老农跟前,说道:“老伯,快救我。后边有人追杀我。”老农看到他惊慌失措的样子,就把犁尖朝下,双手压住犁辕,并使劲鞭抽老牛,本身牛拉犁就很吃力,架不住老农又往下压,老牛使出最后的力气,犁下一条很深的犁沟,倒地而死。老农就让刘秀躲在犁沟里,用死牛的身体遮挡住刘秀。王莽的追兵赶到这里,追问老农:“老头,你看到没看到一个人从这里逃过?”老农回答说:“没看到,你没看到我一个人正在这里犁地吗?”追兵举目一瞧,四周空荡荡的,没见一个人的踪影,就顺着路朝前追去。 这时一只多嘴的八哥大声叫道:“犁沟,犁沟!”一只老鸦飞过,口里叫道:“瞎说,瞎说!”老黄牛累死了,老农悲痛欲绝,骡子站起来狠狠地踢了刘秀一脚。追兵远去了,刘秀从犁沟爬出来,从腰间掏出一锭大银,送给老农。接着,他跪在地上,对老牛说:“感谢你舍生忘死,救我一命,假若我有一天能登九五,我愿为你修庙供奉,让万人敬仰。”又掏出一个玉石镯子,挂在老鸦的脖子上,口里念道:“感谢你的救命之恩,这只玉镯,权当谢意。”你看,老鸦脖子上的白项圈至今还在。又责八哥难过潼关,八哥终究没过潼关。刘秀咀咒踢了他一下子的骡子,让你断子绝孙,永绝后代。从此以后,骡子再也生不出子孙,断了香火。 刘秀逃过这一劫,做了皇帝,念念不忘老农和老黄牛的救命之恩,立即派大臣在牛寺岭街北修建了一座大庙,取名牛寺庙。从此,牛寺庙声名远扬,香火日盛。 牛寺庙小学在二0一一年十月撤校并点后,归入大王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大王小学。而牛寺庙小学则成了牛寺庙村委会所在地,成了村民学习文化,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场所。 如今的牛寺庙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组织领导带动下,在朝着致富奔小康的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原来的牛寺庙村经过合并重新组合,将原来的五个村:白崖寺、曹庄、刘才沟、马泉合并成一个大村子,现在村村水泥路相通,道路两旁栽花种草,两行长绿风景树四季长青,路旁又装上了耀眼的路灯,晚上路灯通明,路旁麦苗翠绿,透出勃勃生机。 早食核桃已遍布整个村庄,韩城的大红袍花椒早已红果累累,低保户、贫困户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上级及村上的帮助下,他们也走上了自主的路子,慢慢地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牛寺庙风景多彩、山青水秀、柳暗花明、气候宜人、空气新鲜,是城里人休闲娱乐、避暑消魂的好地方。 牛寺庙村欢迎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们! 投稿加微信 xiaolong5206 渭南文学交流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