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肖创民:记忆中的南百坂初级小学

 渭南文坛 2020-08-06

作者简介

肖创民,陕西合阳县城关镇南百坂村人,现在西安从事中医推拿工作,闲暇时偶写一些回忆录。《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有稿费、精排版、负责任

作者 / 肖创民

从合阳县城沿县道向南走10公里,有个村子叫南百坂村,南百坂村有个学校巷,在学校巷东头,有个用许多漂亮的圆形立柱做围墙围起来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宽大的贴着白瓷片的二层楼房,楼房顶写着南百坂社区几个朱红大字,哦,原来这里是南百坂村村委会。这里是原南百坂小学的旧址,二层楼房原来是南百坂小学的教学楼,因社会的变迁,村里原来的学生,有的在合阳县城里上学,有的随父母到大城市里上学。因没有生源而停办了,最后改成了村委办公楼。 

以前的南百坂小学是十亩大的院子,围墙是土夯的土墙。学校前面是一行窑洞,中间一个窑洞装着大门,大门两边的窑洞是教师的宿舍。进大门正对的是一条土路,土路两边有三排鞍间房,两边是教室,中间是教师宿舍(这是以后隔开作为教师宿舍的)。我们上小学时是五年制小学,所以需要五个教室,加上学前班,共六个教室。一排房子有两个教室,共有四个教室。还差两个教室,这两个教室在操场的南边的房子里。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安装着西式玻璃窗,中式实板双开门。桌椅先是用泥土做的,在上面裱糊着木纹纸,后来换成了油着红油漆的双人木桌木凳。黑板是在教室前面的墙上,用水泥抹光,在上面刷着黑墨汁做成的。当时的老师有六七个,都是一个老师,又代语文课或数学课,又代自然课或音乐课或体育课。总之一身兼教几门课。每天早上同学们都是早早起来上学校,会在土路操场上上早操,操场四四方方有一亩地大。操场东西两头各有一个钢管焊制的篮球架,篮球架上面是个木制的篮板,篮板上刷着白色的油漆,在靠下方的地方有个铁制的圆蓝环,在蓝环上方用黑油漆刷了一个一尺见方的黑线。平时上体育课或下午大活动的时候同学们就在操场上打篮球。


每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同学赶紧跑进教室,坐到自己的座位,等着老师上课。老师进教室后,班长叫起立,同学们齐声喊:"老师好”。老师回一声:“同学们好”。接着老师开始上课。当时的我们上课时都是手背的脊背后面,坐的端端正正的,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上课前,老师让我们先大声喊:“一二三,我坐端,四五六,手背后”。用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振奋学习气氛。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当时的铃其实是用拖拉机废旧齿轮做的,直径有一尺多,用几股粗铁丝吊在一棵大树的粗枝上,时间长了粗树枝也枯死了,树枝也被铁丝勒了一道印。到上课时间,老师拿一个小铁棒敲击齿轮,发出的几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是上课铃声,下课铃声,和放学铃声等等。

当时的学校每年都植树造林,学校大门口两边都是高大的泡桐树,像两行列队的土兵守卫在大门口。学校里也栽有好多桐树和高大的杨树。


当时人们都很贪穷,买不起闹钟,上学经常迟到,迟到是要乏站在的,所以都怕迟到,最后大家就想办法,起来早的学生,叫起的迟的学生。有一次,好像是个清冷的冬天,一个有月亮的特别亮夜晚,有一个同学以为天亮了,叫同学起床上学,一个叫一个叫了五六个,到学校把老师吵醒了,老师一看表,才凌晨十二点多,又把大家劝回去睡觉了。

那时的老师对学生特别严格,有背不过书或写错作业,都要用戒尺打板子,让你把手伸出来,在你的手掌上打一下,把你痛的让你永远忘不了。我记得教我们语文的杨振法老师就很严厉,某个同学课文没背过,他就用一个米黄色的,有5公分宽,一尺来长的木板子,拍打没背过课文的学生的手掌心。

当时的老师大部是外村招聘来的优秀教师,老师们吃饭是学生家里做饭,按巷道顺序,有学生的家庭轮流给老师做饭,老师顺便做个家访,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下学生的在校情况。那时的老师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都很严格。当时的条件艰苦,老师吃饭是到学生家吃里轮着吃,轮到哪个学生了,哪个学生给老师灌一电壶热水。老师到学生家里吃饭,家长得象招待客人一样,把饭做好,以示敬重。最少要四碟子菜,遇到家庭条件的家长,还给老师打酒割肉,做席吃。那时的老师、学生、家长关系特别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鞍间房做的教室,已破败不堪,窗户玻璃也缺失了好多,桌椅也破旧不堪。村上决定盖教学楼,经过半年时间的施工,漂亮的教学楼盖成了,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楼没用几年,也因社会的变迁,没了生源,变成现在的社区。

南百坂小学,几辈人学习的地方,儿时的乐土,有点伤感的地方

渭南文坛 | 车舟:巷子

渭南文坛 | 杨俊武:希望

渭南文坛 | 曲君:和灵魂一起修行

渭南文坛 | 车舟:为你建座房子吧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