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听书 | 李亚红:童年的村庄

 渭南文坛 2020-08-06


有稿费、精排版、负责任

点击上方 收听

在渭南市南塬下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1964年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庄,且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及少年时代。六七十年代的村庄虽然看起来很不景气,但她依然是我热爱的家乡,依恋着故土。

春季的村庄绿意盎然,鲜花盛开。天地间仿佛都复苏起来,万物也都伸展开来。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衣换上轻便的春装,又开始在田地里进行春灌。麦苗偷偷地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杨树、柳树悄悄地抽出了嫩芽。果园里的梨树、苹果树也开出了大大小小粉嫩的花儿,一个个争奇斗艳,互相攀比着美丽的外衣,煞是热闹。还有那金灿灿的油菜花,大片大片的盛开时,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人们都会为这种美心醉。而花期过后,人们把油菜籽压榨成菜籽油,分给每户家每户。家家户户拿着油桶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分油,每个人的脸上露出的都是丰收的喜悦与满足。春暖花开,我也开始约着小伙伴们一起去田地里挖野菜。名为挖野菜,实际上是在田地里尽情的撒欢,去释放那童年的本性。

由于家中养的牛和羊,所以我也特别愿意和小伙伴们去田地里割草。每次一到田地里我们先玩个够,一看快到点儿了,就拔少许草,用树棍儿盖在框上,然后把草洒在上面,那样显得多些…… 孩童那点儿纯真完全是一颗童心的玩性。


夏季的麦场热闹非凡。打麦时,男女老少全出动,有力的出力,没力的搭把手,人们把割回的黄灿灿的麦穗摊在麦场地上,用牛套上碌轴在上面辗压,再用锨扬起之后,经风一吹,麦粒自然脱落,碌轴滚滚、麦糠扬天,丰收的喜悦由然而生。然而我们小孩子的喜悦不在收了多少麦子上,而在堆积如山的麦垛上。我们光着小脚丫,穿着短衣裤,爬在麦垛上翻跟头、打滚,围着麦垛藏猫猫,有时还在麦垛上挖出个洞藏在里面,尽情享受洞中的喜悦,有时拿着毛毛草在地缝里吊小虫子,嘴巴还不停的喊着顺口溜,为的是使小虫尽快顺着毛毛草爬上来,每当被吊上来那一刻,心中别提有多兴奋了…… 还有粘“知了”,捡“知了”壳也是一种乐趣。

下午的树阴下,人们都在乘凉。记得婆爷总是爱推着最早式的木制独轮车,让我睡在车上,可是我总是喜欢在地上铺的凉席上睡觉、玩耍。记得有次使了个小坏,想看看小孩子屁股被扎疼的乐趣,就在凉席上放了一粒带刺的草子,等待一个刚会爬行小孩子屁股被扎的情景,好让自己乐一下。可是,玩着玩着玩忘了,带刺的草子竞然扎在自己的脚上,疼的尖叫一声,心想“害人害己”呀!其实那时完全没有害人的本意,只想图个童年的乐趣罢了。

夏天我们生产队里有西瓜园,西瓜园旁边有瓜棚,在瓜棚里吃西瓜总觉得很甜很爽。那切开的西瓜,露出红色的瓜瓤,淌出红红的瓜汁,瓜瓤里嵌着一颗颗乌黑的瓜籽,真诱人!馋得我们一帮小孩口水直流,恨不得马上就咬一口。还有梨瓜园里的梨瓜,也是香甜多汁,让人回味无穷…… 菜园子里各种各样的蔬菜也挂满枝头——红通通的西红柿、顶花儿带刺的黄瓜、又细又长的豇豆、胖乎乎的茄子、青红相间的辣椒,青的像翡翠,红的像玛瑙……那个时候是生产队给每家每户分菜,并没有包产到户。由于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小时候的蔬菜也好,瓜果也好,总觉得是那么的香甜可口、沁人心脾,现在回忆起来也是满满的幸福。

秋天的村庄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瓜果熟了,玉米丰收了。一个个玉米棒子打扮得像活泼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它们脱去了绿袄,换上了黄袍,争先恐后地探出那黄色的小脑袋,仿佛在对人们微笑呢。看着黄灿灿的丰满的玉米,人们脸上露着丰收的喜悦。尽管在玉米需要人一个一个去搬,很辛苦,但汗水里面总透着一股幸福感。人们把收割的玉米摊在地上晾晒,待干了后再把它剥成玉米粒,冬天把它打成玉米榛子,吃的时候把它熬成玉米汁儿,特别粘稠特别香,再配上咸菜,别提那味儿有多美了,小时候天天顿顿吃都不烦。有的时候婆把它做成玉米面,蒸玉米面馍。那个时候,因为生活比较贫穷,认为吃这些东西都是杂粮粗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细粮吃多了反而不利于健康,粗粮杂粮却成了宝。

冬天的村庄虽然寒冷,但是也有乐趣。冬天的午后,小伙伴们常在一起打沙包,滚铁环,跳房子。虽然小手小脸冻得红通通的,但也不愿意回家。一场大雪下来,村庄更是一幅诗的画面。冬天大人们不忙庄稼闲下来了,就在家纺线织布,纳鞋底子。我小时候和婆爷住在一起,睡在一个大炕上。炕旁边的墙上有个窑窝,窑窝那边便是灶房。婆经常把做好的饭菜以及烤好的红薯从窑窝给我们递过来,尽我们先吃。烤好的玉米和红薯是最吸引我的。婆年轻时候漂亮有气质,还特别善良聪慧且能干。我爱她老人家,永远也忘不了她老人家对我们这个大家庭所带来的恩惠及福气。

如今的村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成了渭南市的开发区,但童年的美好总是记忆犹新,祝愿家乡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

李亚红,1964年出生在渭南高新区麻李村,童年及少年时代在那里成长。后在西安市阎良区工作,现已退休,热爱家乡。平时喜欢写作。《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主播简介

时光,河北唐山人,喜欢唱歌,喜欢诵读,喜欢在唯美的声音里享受悠然的心境…《渭南文坛》特约主播。

渭南文坛 | 投稿要求、发布渠道、稿费须知

渭南文坛 | 如何让作品获得更高人气?

渭南文坛 听书 | 那时候过年,日子虽苦,但很欢乐

渭南文坛 听书 | 赵发民:儿时,故乡的年

渭南文坛 听书 | 王小红:母亲的乡愁

渭南文坛 听书 | 毛蕊:故乡那缕绵绵的炊烟

渭南文坛 听书 | 王小红:年味情长

渭南文坛 听书 | 飞虹如画:街头即景(外四首)

渭南文坛 | 张会养:回故乡参加葬礼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