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女儿的援藏故事】◆王新忠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新忠,山东省乐陵市人,退休于乐陵市财政局,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有会计专著出版,多篇财会文章刊登在财经类报刊杂志上,曾获《中国财经报》征文二等奖。有多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曾获德州市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优秀奖。

女儿的援藏故事【原创】

女儿圆满完成为期一年半的援藏任务,于2019718日凯旋归来。咋一见面,当看到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脸上印着西藏雪域高原特有的“高原红”,身体瘦得活像个“瘦猴子”,老伴心疼得不得了,瞬间泪崩!

这位援藏女儿是我的大女儿,名叫王丽霞,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援藏回来后,老伴闲来无事就询问女儿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也顺便“采访”。

女儿援藏工作的地方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人民医院,位于西藏东北部,昌都市西北部,距拉萨805公里,面积12955平方公里。全县最高点为北部的他念他翁山主峰,海拔6328米,终年白雪皑皑,巍峨壮丽,神秘而圣洁;最低处为南部流向东南的怒江上游河谷,海拔3300米,水流湍急,咆哮怒吼,奔腾不息;县城所在地海拔3900米,人民医院位于县城中心地段。丁青县属高原寒带型气候,有“年无炎夏,日有四季”之说,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少,紫外线强烈。

女儿进藏后,气候的不适应、饮食的不合胃、语言的障碍等困难是如何克服的,高原反应过渡期是怎样熬过来的,她很少提及。她说:“我只想着尽己所能为改变受援西藏的落后面貌做点贡献。正是因为那里条件艰苦、贫困落后,才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援藏人员去建设。”

根据女儿的讲述,参考受援西藏医院的工作《简报》,我整理出以下几个纪实故事与读者分享。

故事一:

有一天的晚上八点钟,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异常寒冷。值了一天白班的女儿正在吃晚饭,突然手机铃声急促响起,妇产科告知:“一名待产孕妇血压持续升高,四肢痉挛抽搐,情况危急”。“快组织抢救,我马上就到!”女儿边说边向妇产科跑去。当时,患者正处于重度子痫前期,为防止随时可能出现的颅内出血,征得家属同意后,迅速送患者进手术室行剖宫产手术。

经努力,这台手术圆满成功,母婴转危为安。女儿长出一口气,正想端起水杯喝口水时,不料,妇产科的电话又追到了手术室:“又有一名临产孕妇胎心异常,吸氧及改变体位均无好转。”女儿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又急忙从手术室跑到产房。检查发现这名产妇宫颈消失50%,先露高浮,B超检查结果显示胎儿脐带绕颈三周。女儿说“脐带绕颈过紧,必须立即行剖宫产手术。”又一台紧张有序的手术完成后,母子平安。

连续两台剖宫产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两对母婴均转危为安,两位产妇的家人都千恩万谢。同科室的藏族医生给女儿递上一杯热茶,满怀敬意地道了一声“辛苦”,体力、精力都已透支的女儿,歇了一会笑着说:“看到两对母婴均转危为安,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

故事二:

有一天,女儿因风寒感冒诱发轻度高原反应,早晨起床后服下两粒高原安,喝了两支红景天,靠近制氧机吸了一会氧气,强打精神坚持上班。

上班后,医院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进行交接班查房。女儿仔细地检查每位住院待产孕妇的产前状况,突然发现23床的待产孕妇面部表情非常痛苦,经检查发现血性羊水,子宫持续张力大,根据症状判断应该是胎盘早剥和胎盘卒中,她一边检查一边吩咐:“危险,快准备手术。”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医护人员迅速做好手术准备,把患者送入手术室做手术。术中,女儿以争分夺秒的速度先取出胎儿,再剥离并取出胎盘,清理积血块,快速缝合子宫,接着采取冷热盐水敷子宫等救护措施,终于使产妇子宫胎盘卒中好转。这台手术在产科医生、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下取得完美成功,从死神手中夺回母婴的宝贵生命,并且在不切除子宫的情况下治好了产妇的胎盘卒中。

成功做完这台手术后,女儿感觉高原反应再次来袭,一阵晕眩,瘫坐在手术室的地板上……

故事三:

还有一次,值了一整天白班的女儿回到宿舍后很快进入梦乡。睡梦中,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一看时间,正是凌晨四点。妇产科产房的护士电话告急:“有一个足月临产孕妇B超显示胎儿横位,一侧前臂已经娩出,危情万分”。“赶快送手术室!”女儿一边电话吩咐值班护士,一边电话告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同时快速起床赶往医院。

女儿和参加手术的其他医护人员个个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先将露出的胎儿胳膊送回子宫,不料却触摸不到胎儿的双足和臀部,胎儿的头也在左侧偏宫底的位置,无法按常规将胎儿转成正常体位经产道娩出。针对这一情况,女儿当机立断采取倒“T”字形切口做手术,将胎儿转成头位取出。

由于出胎时间较长,又出现婴儿窒息的险情,在场的援藏儿科大夫迅速现场施救,5分钟后,婴儿的哭声犹如一支奇妙的乐曲,驱散了医护人员心头的阴霾,当看到新生儿10分钟Apger评分10分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手舞足蹈,庆幸再次从死神手中抢回两条生命。

故事四:

某一天的下午四点左右,医院妇产科楼下来了一辆面包车,车上躺着一位满身鲜血的产妇。护士高喊:“大夫,快!”女儿迅速下楼查看,原来是藏族产妇因在家生产,造成大出血和休克。女儿说:“立即送手术室抢救!”手术室里,又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竞争。休克复苏,手取残留胎盘,清宫……紧张而有序地抢救工作过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意识逐渐清晰。

当女儿走出手术室时,淳朴的藏民家人迎上来,放下手里的念珠,手捧哈达眼含热泪说:“谢谢您,救命的菩萨,扎西德勒!”

故事五:

女儿和同事于2018年秋后下乡巡诊时,发现丁青县格仁村的扎西旺加家特别贫困,缺吃少穿,住房简陋,收入少而不稳,家中有五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一岁,分别出生于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因营养不良,孩子发育明显滞后。女主人在生完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男主人扎西旺加和他的聋哑兄弟带着这五个孩子艰难生活。最小的孩子既没有母乳喂养,又没有钱买奶粉吃,幼小的生命受到严重挑战。

为了帮助这个特困家庭渡过难关,女儿和李伟、温少利三位援藏医生决定对其进行定期走访帮扶,为其提供生活必须的米面、食油、蔬菜,以及日用品和衣服,让每个孩子每天吃上一个鸡蛋,让哺乳期的孩子吃上奶粉,并给予每月300元的摩托车加油钱,以便接送上学的孩子。

2018114日,女儿和李伟、温少利三人,利用星期天,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踏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地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对扎西旺加家进行了首次走访帮扶。之后,每月至少走访帮扶一次。

类似以上故事还有很多。

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给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高水平医生队伍”,女儿利用办培训班认真讲授医疗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技术;利用工作间隙同当地医生探讨医疗方案,交流工作经验;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操作过程中,更是言传身教,促使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门诊量、入院率、手术完好率逐日增加。

女儿常说:“顺产接生、妇科病诊治,永远都是妇产工作的主旋律。孕妇足月生产不是病,是胎儿瓜熟蒂落,是女人的生理本能。而剖宫产则是在特殊情况下的救命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不应采用。”她说自己的职业是“掌上托生命,并且一托就是两条人命,必须慎之又慎。”还说:“作为医生最自豪的事,莫过于被救治的患者痊愈康复。每当成功救治一名病人,每当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舒心感、快乐感。”

女儿用自己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一面面写有“悬壶济世心为民,妙手回春艺精湛”等字样的大红锦旗,一条条代表藏民尊贵礼节的哈达,是对女儿最好的嘉奖。有女如此,父复何求!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