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我登上了天安门】◆林殿正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林殿正,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现长住北京),系栖霞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散文学会会员,偶有小文见诸报端和期刊,乃一介文学草根粉丝。

 我登上了天安门 

2019年10月7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刚刚过完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长假的北京城,依然是张灯结彩,红旗招展。看着大街小巷红灯高悬、家家户户门前国旗鲜艳,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又说又笑、急匆匆地走向各自单位开始节后的第一天上班,我和妻在送小孙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就被这浓郁的喜庆气氛深深感染。心想,我们何不去天安门广场走一走、看一看呢?说不定触景生情,还能重温一把大阅兵的盛况和群众载歌载舞庆盛典的喜庆场面,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对,今天就是个好日子,说去就去。
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广场上早已是熙来攘往,人海茫茫。广场中央庆祝新中国七十岁生日的大花篮和其他一些节庆布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大庆的盛况和广场上的狂欢。在人群中,最忙碌最兴奋的,当属那些打着小旗、戴着统一制式帽子的旅游团成员,他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祖国的心脏地带,激动、新奇的心情溢于言表,正在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找最佳位置拍照留念。我们也被他们的激情所熏染,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去,想把这一喜庆的场景无一遗漏地收入眼底。当我正选好角度,对准天安门城楼准备按下快门时,忽然发现城楼上人头攒动、人影绰绰,我的眼睛立马瞪大了。心想,难道刚过完七十大庆,天安门城楼就开放了?我正在疑惑,妻过来指了指天安门,急忙拉着我的手边走边高兴地说:“走,上天安门城楼去!”
于是,我们就不顾得留恋广场上的其他景物,急匆匆地向天安门城楼走去。
走着走着,忽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部倒转的录像带,一件半个世纪前发生的往事,就像昨天刚经历过的一般,一帧帧、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就这样经过一天多的长途跋涉,傍晚时分,火车终于喘着粗气停靠在终点站——丰台火车站。大家也深深地出了一口长气,忙不迭地活动了一下挤、累得腰酸腿疼的身体,才鱼贯下了车。下车后还没等站稳,个个就迫不及待地伸伸懒腰、甩甩胳膊蹬蹬腿,做几个深呼吸,这才如释重负地陆续出了站,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地面。
当我们刚在站前广场聚齐不久,几辆大客蓬就来到了我们眼前。从车上下来几名解放军同志,招呼我们上车,原来这是接我们到驻地的专车。
这时,天色已近黄昏。坐上宽敞明亮的大客车,比火车上的人挤人可就舒服多了。大家看着北京的街景和一路风光,欢声笑语又回到了我们中间,真有点回到家的感觉。可不大一会儿,车上的嘈杂声就逐渐小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原来大家正在低头歪脑,睡眼朦胧,渐次进入梦乡。是啊,经过一天多的长途颠簸,浑身累得像散了架,这时自然轮到瞌睡虫出来值班了。我浅浅地笑了,心里说:“睡吧小将们,我替你们看看北京的景致。”于是又强打精神,瞪大眼睛向车窗外望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也正在迷迷糊糊、昏昏入睡之际,冥冥中忽然一个激灵把我惊醒。我赶忙揉了揉眼睛向车外望去,只见华灯初放的街道上明亮如镜,宽阔如砥的马路上人流、车流川流不息,看来车已驶入了中心城区。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赶忙向四周望去。恰在这时,右边一个大广场迅即闯入眼帘,周边的景物也都似曾相识。我的心一阵狂喜,这难道是日思夜想的天安门广场吗?我赶紧又向车左边一看,这不正是天安门城楼雄踞在金水河畔吗?这一惊非同小可,高兴地我竟跳了起来。我赶忙大声招呼,又推又拉地叫醒身边的几个同学,想让他们也分享到这一意想不到的惊喜。可说时迟那时快,眨眼的工夫大客车就驶出了广场,瞬间进入了东长安街。
这一 行车途中邂逅天安门广场的经历,虽只是擦肩而过,却使我终生难忘。一个乡下毛头小子,终于如愿以偿,在天安门前走了一趟,还大致领略了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的秀美风光,这是多大的造化呀,比起我的父辈和祖辈及父老乡亲们可幸运多了!过后几天里,只要一说起这事,那些没叫醒的同学就埋怨我:“你怎么不打我两下叫醒我呀,这不留下终生遗憾了吗?”我有口难辩地说:“怪就怪车跑得太快,经过天安门广场前后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你们个个睡得像死猪,我有啥法?不过大家别焦急,我们这次又不是路过北京,而是来搞串联的,需要住些时日,还愁没机会补上吗?”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之后的串联再忙、时间再紧,也要抽空去瞻仰天安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主要忙着到各大专院校和文化单位串联和等待毛主席接见,但只要哪天有点空闲,我们总要见缝插针地到天安门广场游览一番。我们也曾在华表下、金水河畔徜徉观瞻;也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鞠躬默念;也曾在人民大会堂前肃然起敬;也曾在天安门城楼前流连忘返……。
然而,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与天安门广场一别就是五十多载,今天竟又能激情相见。更让我想不到和惊喜不已的是,我一介草根小民,有朝一日竟能登上天安门城楼,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更不敢想的天大喜事呀!
心里正想着这些往事,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天安门前。我们迅速跨过金水桥,穿过天安门城楼底下的拱顶大门洞,办完相关手续,就赶忙向西侧的登楼楼梯走去。来到楼梯口向上一看,眼前不禁一亮:一座庄重气派、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展现在眼前。但见宽敞平整的楼梯全部用红地毯铺就,两边摆放的鲜花开得正艳。踏着红地毯拾级而上,心里洋溢着无比的喜庆和自豪。这是新中国七十大庆盛典原封未动的摆设和布置,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几天刚刚走过的地方,这得有多么大的运气和福分,才让我们有幸赶上了?上得楼来,心里更是惊喜连连,但见整个城楼焕然一新,大气磅礴,喜庆亮丽,怎一个“红”字了得:一袭猩红的大地毯从西到东铺满整个检阅台,八盏崭新鲜红的大宫灯分挂在两侧的廊柱间,八面鲜艳的红旗分列在城楼两侧的最前沿……;更有那红的门,红的窗,红的廊柱红的墙的相互辉映,整个城楼红的喜庆,红的灿烂,红的庄重,红的耀眼,让人顿觉置身于一个红彤彤的新天地而心旌震荡、喜气满满。
来到开国领袖毛主席曾多次检阅军队和群众游行队伍的地方,心里顿感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毛主席曾经就是站在这里深筹谋、挥巨手,指引着新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今,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看着广场上的人流如织和东西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大阅兵的铿锵脚步声和受阅官兵气吞山河的震天口号声;眼前依稀又浮现出隆隆铁甲驶过金水桥畔、矫健雄鹰飞过天安门上空、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将士正步跨过检阅台前方的震撼场面。而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阵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为大阅兵竖起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一幅幅党群一心谋复兴、万众奋起奔小康的壮美画卷,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图腾的印记和铁证,将永远镌刻在人类进步的丰碑上。
我正在忘情地望着广场,想从记忆的闸门里搜索出更多七十大庆盛典的经典篇章和精彩瞬间,不经意间后边有人往前挤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随着这一波人潮的涌动,一个老者来到了我身后。但见他个子不高,慈眉善目,手里领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翘起脚跟、伸长脖子向广场上张望,而小男孩再怎么翘脚,也看不到广场,急得正团团转。我一看赶忙说“小朋友,快到我的前边来。”小孩腼腆地看了看我,又把目光投向了老者。老先生感动地说;“还不赶快谢谢爷爷!”小男孩一边说着“谢谢爷爷”,一边挤到了我身前。与此同时,我也趁机向后闪了一下,把老先生也让到了我前边。老先生感激地千恩万谢,我说:“老兄弟,千万别这样,天南海北一家人嘛!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是第一次来吧?来一趟不容易,理应让你们看得好,看得清,看个够。”“是啊,我是第一次来北京……”。原来老先生是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退休教师,一生辛勤耕耘虽然桃李满天下,但自己却和绝大多数乡亲们一样,从未走出过大山。去年退休了,,心想这下有时间了,要走出大山看看天下。于是就首先想到了北京,就打算着要趁今年新中国七十大庆的机会,到北京看看天安门,了却自己一生的心愿。而小孙子学校也正好放假,爷俩就一起来了。
“爷爷,爷爷,你看国庆节那天,习爷爷不是就站在这儿检阅的部队吗?”我们正聊着,小家伙像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嚷了起来。“对呀!你还记得解放军叔叔是多么威武雄壮地接受检阅的吗?”“当然记得了!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小家伙自豪地说。“好孩子,有志气!来,爷爷给你照张相。”说着,老先生就举起手机拍了起来。我看着他们爷俩那个兴奋劲,就说:“大兄弟,不要高兴地光给孙子拍,你也是革命老区众乡亲的一个代表,也应多拍几张,回去好让大家分享你们的幸福和快乐。”“说的对极了,那就麻烦你老哥给我们拍几张吧!”
于是,祖孙俩在天安门城楼的映衬下,笑意盈盈,红光满面,幸福满满的精彩瞬间,随着快门的按动,就永远定格在了天安门温暖的怀抱里。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