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北京)跟着导游词一起看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真是太涨知识了!

 huangnan35 2021-12-07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方人讲普通话!大家好,我是南方人小熊,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

古代的天安门广场为一个“上”字形广场,在甲骨文和篆书中“上”字的写法是一横一竖,或一横一点,“上”缺少现在大家熟知的一小横;古代君王在皇城的正前方摆放一个“上”字形广场,是表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至高无上。

明代的承天门广场用红色宫墙围成,广场的北面有东西向街道,称为“天街”,天街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80米,路面铺设石板,最东端是长安左门,西端是长安右门,广场最北端为承天门,向南延伸有御路,御路的南端为大明门。天街中部与中央御路连成一体。

清代对广场没有做大的改动,只是将大明门改称为大清门,将承天门改为称天安门。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外的东西两侧增筑了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

天安门广场东侧皇城墙外(今国家博物馆一带),是国家文职机构的所在地。天安门西侧皇城墙外(今人民大会堂一带),分布着国家的武职机构和司法机关。这种分布格局称为“文东武西”。

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分别位于太庙前和社稷坛前的长安街上。长安左门俗称“龙门”。在故宫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后,礼部官员会把大黄榜张挂在长安左门外的“龙棚”里,新科进士由长安左门出皇城按顺序看榜。在五行中东方属木,主生;四象中东方为青龙,皇城前广场东门应天象,“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所以叫龙门。长安左门内千步廊拐角处,还是“吏、兵二部月选官掣签”(选拔官吏)及礼部“磨勘”(复查乡试、会试试卷及考生资格)的地方。

每年八月初,皇帝诏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王公大臣,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集中会审。霜降后,刑部监狱内的死刑犯从长安右门外下囚车,由南门洞进入,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一字排开跪在公案前听候审问,案件呈送皇帝最终裁决。五行中西方属金,主杀;四象中西方为白虎,所以长安右门俗称“虎门”。

广场御路东西两侧建有千步廊288间。千步廊为通脊连檐廊房,两侧南北方向各有廊房110间,到天街南侧后,随红墙东西方向各延伸34间。

大明门位于“上”字形广场的南端,它是皇城正门的前导门,明永乐年间建成时,朱棣曾命大学士解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大明门南侧是正阳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阳取意“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明清时期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瓮城内的关帝庙与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组成北京内城正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阳门被八国联军炮火击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重修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历时五年才竣工。 正阳门与大明门之间的广场为棋盘街,是东西向穿越广场的必由之路。

最后我们再回到广场的最北端,这里有广场中等级最高的建筑,明代称承天门,清代顺治年间改称天安门。承天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城台下部开有五个门洞,上部城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正中重檐之间高悬“承天之门”匾额,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承天门门楼建成37年后曾遭火毁,到了明成化元年(1465年),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承天门被改建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的城楼,以体现帝王的“九五之尊”。

明崇祯末年(1644年),承天门毁于战火。

清顺治八年(1651年),承天门按照明代建筑规制重建,并改称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高度为33.7米(1970年重修后,高度为34.7米)。城台的下部为汉白玉须弥座,上部为城台主体,外面包砌山东临清官窑烧制的城砖,外涂红色颜料。正面开有五个门洞,正中的御路门洞最高、最宽,其余的门洞尺寸自中央向两侧递减。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殿内有60根红漆立柱,地面铺设苏州、江宁等地烧制的金砖。天安门建筑中随处可见“九”这个数字,如城楼面阔九间;垂脊兽九只;城门上的门钉为八十一颗,以喻天数。

古代天安门是北京皇城的正门。明清两代,每逢圜丘坛祭天、方泽坛祭地、祁谷坛祁谷、先农坛耕籍田,以及皇帝大婚、御驾亲征等,皇帝及随从人员都从天安门出入。凡遇国家大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

“颁诏礼”从太和殿开始,届日皇帝御临太和殿,内阁大学士从太和殿内的黄案上捧起诏书,至太和殿前檐下授予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先将诏书放在丹陛正中的黄案上,行礼后再置于云盘内,捧出午门放入龙亭。銮仪卫将龙亭抬至天安门,奉诏官捧出诏书,由宣诏官站在宣诏台上宣读,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跪听。之后,奉诏官将诏书用黄丝绳系住从天安门城楼上慢慢降下。礼部官员用朵云漆盘承接后,放入龙亭内抬往礼部。礼部官员负责将诏书用黄纸誉写若干份,分送各省,颁布天下。明代颁诏时,用龙头杆系黄丝绳拴诏书。清代改用一只木雕金凤,金凤口衔诏书由上而下,俗称“金凤颁诏”。

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上跨有七座汉白玉石桥,称外金水桥。

正中为御路桥,最长、最宽,只有帝后能在上面行走;两侧为皇族桥,供宗室王公行走:再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最外侧是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等行走。

天安门城楼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华表底部是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通体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横插云板,顶部承露盘上有一蹲兽,俗称“望天吼”。华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称。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两对华表放置在皇家建筑的门前,起到美化景观和标志性的作用。

金水河内外各有一对石狮,其中东侧为雄狮,脚踏绣球,寓意一统寰宇;西侧为雌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绵延。两对石狮的头部都歪向内侧,以示保卫御路。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关注我,多多评论,后期我会把全国著名的景点介绍都制作出来,让大家能学到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