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安门广场-明清时期-2023

 jqy911 2023-07-25 发布于北京

(一)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

介绍明清时期天安门和“T”字形广场的建筑布局及用途、外金水桥、华表、石狮;文东武西、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大清门)、正阳门等

Ø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我是本次游览的导游,希望我的讲解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知识,陪同大家度过愉快、美好的一天!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天安门前金水桥畔,这里是北京市的最中心,左边就是天安门城楼,右边是天安门广场,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城楼,南至前门的正阳门,东起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明清时期广场并不是这个样子,是整体呈“T”字形的广场,也没有现在这么宽阔,而且还是绝对的皇家禁地,普通人是不能出现在这里的,那我们在了解现代天安门广场之前先来了解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

Ø 明清时期天安门和“T”字形广场的建筑布局及用途

我们首先看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建成于1420年,朱棣在1421年的正月初一在北京的天坛进行了盛大的祭天大典,标志着正式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天安门最初称为“承天门”名字取自南京故宫的承天门,“承天门”取自“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清朝顺治时期改称为“天安门”取自“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天安门”这个名字比较祥瑞至今还在使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朱见深称蒯祥为“蒯鲁班”)

天安门分城台和城楼两部分,城楼上覆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5间,暗喻九五之数,整个建筑有60根红漆大柱支撑,这数字60在天干地支里有圆满的意思,同时还有金瓯无缺、江山永固的寓意,大殿内金砖满地、富丽堂皇;整座城楼外部宏伟典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城台的下部分有五个门洞,中间的最高、最大的是皇帝的专用通道,两侧是宗室王公专用通道,最外侧是三品以上文武大臣的专用通道,其实再向两边延展,还各有一个小的通道,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卒、夫役等行走。

整个天安门城楼到处可见“九”这个数字如城楼面阔九间,垂兽九只,城门上的门钉横9颗竖9颗共81颗,天安门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作,同时也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Ø  外金水桥、外金水河

这些门洞分别对应着的七座汉白玉制作的石桥,统称为金水桥,金水桥下有一条蜿蜒的人工河叫金水河,为与故宫的内金水河区别,这条河叫做外金水河,这座桥叫做外金水桥;古代阴阳五行学说里,“西”对应着“金”这条河是从西边的玉泉山引流过来的所以称为“金水河”,主要功能是皇家宫殿的消防用水和军事防御,同时也起到美化的作用。

Ø  石狮

 外金水河两岸各有一对汉白玉石狮,这对石狮1420年就已经矗立在这里,距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最初石狮只出现在陵墓神道这些地方,与 石象、石羊、石马排在一起,到了金代,石狮才被安放在桥头和栏杆上,而且雕刻的越来越精美和逼真,从明朝开始,大量用于宫殿、府邸、衙署等建筑大门的两侧,象征主任的身份与威严。我们看东边的石狮是雄狮,因为它脚踩绣球,象征着一统环宇,一统天下;西边的是雌狮,因为它脚抚幼师,代表母仪天下,子孙延绵;两对石狮的头部都微微偏向内侧,以示保卫御路、拱卫皇权。

Ø  华表

我们眼前的这对华表同石狮一样有600多岁了,通体采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每根高9.57米,重达20吨,这对华表间距96米,华表由上中下3部分组成,首先是八角形底座,中间的柱身是一条自下向上的盘龙,上部的两侧插有两块祥云图案的云板,顶部是承露盘,上面有一蹲兽,称“望天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喜好守望,外形类似狮子,叫做“犼”或“望天吼”,常立于华表之上。“望天吼”关注着帝王的一切行动,我们现在看到的“望天吼”朝向宫外、面向南方是希望帝王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尽快回宫处理朝政,所以也叫做“望君归”,在天安门的北侧还有一对叫做“望君出”,华表不仅是单纯的装饰品,更是提醒帝王勤政的标志。

Ø  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

古代的皇家宫殿都是按照周代的礼制建设,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文东武西;天安门的东端位于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前的是长安左门,长安左门俗称“龙门”,每届科举考试结束后,礼部官员会把大黄榜张帖在长安左门外的“龙棚”里,新科进士由长安左门出皇城按顺序看榜,有“鲤鱼跃龙门”之意,同时四象中东方为青龙,所以叫龙门。

西端社稷坛(中山公园)前的是长安右门,长安右门每年初秋,就是8月底的时间,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集中会审的地方,案件呈送皇帝最终裁决。因在四象中西方为白虎,所以长安右门俗称“虎门”。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之间有一条用青石板铺装的横街,也被称为“天街”,天街长370米,宽约80米,是进行金凤颁诏仪式时文武百官跪拜之地。

Ø  “金凤颁诏”

天安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金凤颁诏”了,所谓“颁诏”就是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书的仪式,明清500多年来国家遇有重大活动和庆典时,如新帝登基、册封皇后、册立太子等国家大事,都要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

“金凤颁诏”仪式是封建王朝最隆重的仪式之一,诏书在太和殿盖章后,礼部尚书在鼓乐仪仗的陪护下将诏书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黄案之上,面向西而立宣读诏书,金水桥南侧文武百官面北三跪九叩大礼,宣读完毕诏书卷好来放入木雕涂金漆的金凤嘴里在天安门正中的垛口用彩绳悬吊“金凤”徐徐放下,礼部官员在下面用“朵云”(雕成云朵形状的木雕)或称“云盘”接住诏书,放入龙亭仪仗送出大清门运往礼部,最后礼部用黄纸抄写若干份颁告天下。

历史上最后一次“金凤颁诏”发生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带着6岁的溥仪在故宫的养心殿签署了《清帝退位诏书》,并进行了历史上的最后一次“金凤颁诏”仪式,从此标志着封建王朝彻底结束了。

Ø  “T”字形广场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其实是一个“丄”字形广场,我们如果在天安门的位置向南看去,中间的御路就是一个竖,而天街就是一个横,这一竖一横在古体字(籀文或大篆)中就是“上”字,我们现在书写的 “上”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一个小的短横,逐渐演变而来的; “上”字在古代本意为“天”,古代君王在皇城的正前方摆放一个“上”字形广场,是表示帝王的最高权威,至高无上。

Ø  千步廊

天街南侧,加上御路的两侧,各有通脊连廊144间合计288 间。这些通脊连廊就是我们常说的“千步廊”,千步廊是两边各办公的临时办公用房和库房。

Ø  文东武西

明清两代办公机构大致相同,在千步廊之东(今天的国家博物馆一带),是文职机构所在地:礼部、吏部、户部、工部等,今天国家博物馆东公安部院内保存着翰林院部分建筑;千步廊之西(今人民大会堂一带),是武职机构所在地,刑部、大理寺、督查院、銮仪卫等武职机构和司法机关。这种分布格局称为“文东武西”。

Ø  大明门(大清门)、正阳门

 “T”字形广场南部也就正阳门的北侧原有一座城门,建于1420年,单檐歇山顶,为砖石结构,有三个门洞,中间的最大有御路穿过,是皇城的正南门,明代称为“大明门”,清代称为“大清门”,民国称为“中华门”,解放后拆除,1977年这个位置建成“毛主席纪念堂”。

大明门南侧至正阳门之间原有一个百步见方小广场,东西连接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广场的通道呈十字形,形似围棋的棋盘所以被称为棋盘街,明清两朝皇城不许平民通过,于是这条棋盘街就成了穿越广场的必由之路,这里荟萃了小商小贩非常热闹。

再向南就是正阳门和正阳门的箭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阳取意“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

明清时期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瓮城内按文东武西的规制设有东侧的观音庙、西侧的关帝庙,加上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共同组成了北京内城正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阳门被八国联军炮火击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重修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历时五年才竣工。

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两边的红墙,1913年拆除千步廊,1915年拆除正阳门瓮城(六百年间的天安门)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通过地下通道游览今日的天安门广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