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的奥秘

 新用户12044471 2020-08-06

  汝窑的釉质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釉层比较薄,单层釉,只有细小的不太明显的柳絮纹或鱼子纹,在急速降温时,内应力预冷急收使釉面的片纹挤压错位,会形成冰裂纹或云母片纹,而钧窑釉质相对比较厚,不会或极少有预冷错位现象,有乳浊感,釉层流动性不大(北宋),釉中会有大小不等的气泡,与汝窑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何区分仿汝窑与宋代汝窑真品的方法。首先. 宋代汝窑是五大名窑之一(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北宋后期汝窑瓷器被选为宫廷御用瓷器, 通常真品汝窑瓷器底有芝麻粒大小支钉痕。

  汝窑的胎质不是白色,而是发灰,颜色就像烧完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收藏家马未都曾对古陶瓷的釉色做过一番系统解读,他说陶瓷做白其实是剔除了泥土中的很多杂质,是很难的工艺。从科学的角度讲,汝窑是个夹生胎,没烧熟,烧汝窑的温度不能达到1300℃,到1200多就行了。如果烧熟了,它的釉色就达不到那么漂亮了。

  汝官窑上述几种断面特征的存在,一方面说明烧成温度不够高,另一方面还说明汝官窑对胎泥的加工并不十分讲究。一般说来,用手工制备出来的胎泥颗粒较粗,而且很难把包裹在其中的气孔和断层完全清 除掉,但如精心淘洗并加以陈腐,再经反复揉练,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缺陷的存在。景德镇明清官窑胎中很少见到上述这些缺陷,其主要原因除烧成温度较高外,胎泥的加工比较讲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 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 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与宋徽宗的喜好有关。冯小琦介绍说,唐代社会蒸蒸日上,大气磅礴,所以陶瓷雍容大度,类似唐三彩,到了宋代则推崇理性美。“汝瓷代表了宋人的审美,与唐代完全不一样。”

  瓷传世器型有盘、碟、碗、洗、三足奁、瓶、盏托、水仙盆等。器物多满釉裹足支烧,因而汝瓷器底留有前尖后圆类似细小芝麻形状的支烧痕,小件器三个,大件器五个或六个。有的器物底部或宋代原刻、或清代加刻有“奉华”、“蔡”、“甲”、“乙”、“丙”字或乾隆御题诗。“奉华” 为宋高宗德寿宫配殿的名称,“蔡”字为物主姓氏,“甲”、 “乙”、“丙”为清代划分器物的等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