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习街

 姚骅2020 2020-08-06


今天7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从早晨到现在,不断被各种关于高考的消息刷屏。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你可以立刻看到千里之外其他城市与高考有关的消息。而20多年前我参加高考那会,只有等到下午买一份热气腾腾的《新民晚报》或看晚上的电视新闻,才能更直观感受到高考的各种讯息。
傍晚走出地铁站,步行回家的路上,忽然意识到20多年前的那个傍晚——高考结束后,我也是沿着同一条路回家的。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那时的心情依然很清晰:一点轻松一点迷惘。而这条路的变化并不大,除了多了一个地铁站。那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第一年高考落榜,距离自己的目标复旦中文系的距离十万八千里。于是,我坐进了复旦旁边一个补习班的教室里,开始了一年的补习生活。
那一年,郑智化的《补习街》在班里流行着,虽然那已是多年前的旧歌了,但歌中写出了那时我们的心情:谁能够挤进那道窄门 谁在门外痴痴地等 谁在操纵这场竞争的游戏 学历是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多年后,我仍记得黄昏时80多人的大教室里,大家埋头苦读的场景,正应了《补习街》中的那句:黄昏的斜阳,映着发亮的看板。我一直对文科很有兴趣,尤其是语文,平时又爱写作,所以当时比较简单地以为考进复旦中文系,毕业以后就可以一辈子从事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也许可以去出版社、报社、电台做编辑之类的事情。

其实在补习班的生活,也不像《补习街》歌中唱得那么苦涩,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充实和斗志满满的。况且,每天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听听歌解乏,所以许多歌曲就成了陪伴我的好伙伴。以至于后来每次再听到这些歌,总是条件反射地想到那段时光。第二次的高考,数学很意外地考砸,复旦中文系的大门依然没有对我敞开。后来,录取我的学校和专业,就直接决定了我现在从事的工作。虽然带着一丝不甘和迷惑进了大学,但是后来的大学生活倒是很精彩,在学校的广播电台里渡过了几年非常愉快的时光。

几年前去台北,还特意去著名的补习街——南阳街转了转,也许是距离高考太远了,也许是离开校园太久了,已经没有了当初听歌时所产生的向往的感觉。

台北的补习街——南阳街(网络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