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型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降低PCI后死亡风险

 昵称37275699 2020-08-06

编者按:不久前召开的第25届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上,在开幕式报告环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春光教授介绍了新发表于JACC的一项关于药物涂层球囊(DCB)的荟萃分析结论,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公认治疗策略。有研究认为,在股浅动脉使用紫杉醇涂层设备会增加死亡风险,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使用DCB的顾虑。有鉴于此,来自德国萨尔大学医院、被称为DCB之父的Bruno Scheller教授领衔开展了本项研究。

 

研究目的

调查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紫杉醇涂层球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生存率数据。

研究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筛选2006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期间的RCT,比较DCB与非DCB装置(如常规球囊、裸金属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ISR或De novo病变的疗效。观察不同时间点失访患者的数量。风险评估报告为具有95%置信区间(CI)的风险比率(RR)。

主要终点:全因死亡(术后9~12个月,2年,3年)。

次要终点: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术后9~12个月、2年、3年)。

研究结果

共对26项RCT的459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随访6~12个月时,DCB和非DCB组的全因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DCB治疗后的死亡率较低(RR=0.74;95%CI:0.51-1.08;P=0.116)。

两组患者2年死亡风险(n=1477,8个随机对照试验)相似(RR=0.84;95%CI:0.51~1.37;P=0.478)。

经过3年的随访(n=1775,9个随机对照试验),DCB组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RR=0.73;95%CI:0.53~1.00;P=0.047)。心源性死亡率也有类似的降低(RR=0.53;95%CI:0.33~0.85;P=0.009)。

综上所述,DCB用于PCI降低了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Bruno Scheller, Davor Vukadinovic, Raban Jeger, et al. Survival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With Paclitaxel-Coated Balloons. JACC.2020, 75(9): 1017-1028.





最新《国际循环》读者专属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入群!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