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什么自媒体平台,都有无数账号,就算是大号,也多得数不清。
以前我们最缺观点,因为没多少人能够发出声音,大家容易被带节奏。现在恰好相反,观点已经跟东哥一样不值钱,各种声音太多,都不知道听谁的。
就拿最近疫情影响来说,有人说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美国印钱,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趋于宽松,钱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
但也有人明确反对,甚至警告会出现通缩状态,理由是,失业率上升,经济下滑,大家都挣不到钱,那么消费就会减少。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买得人少了,价格不降能怎么办?所以会出现通缩。
又比如永远挑动神经的房价,各类观点也是针锋相对,而且理由都非常充分。
有人认为房价会普涨,因为印钱,还因为政府财政收入陷入困难,长此以往会出现债务危机,而政府手里,最值钱的资源就是土地。这样一看,土地财政又将继续一波。
但也有人问,你想卖房,也要看看居民还能不能承受,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高储蓄率了,负债率已经很高,大家都在加杠杆,再这么加下去,万一出个什么危机,大家一起完蛋,因为抗风险能力太弱了。
你看,不管什么议题,只要允许大家讨论,总是会有对立的声音出现。这时候你要是没有一点分辨能力,就会很困惑,到底应该听谁的。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无论什么样的话题,不要关注太多的人。
你只需要关注你觉得最厉害的两三个人,或者你最喜欢的两三个人就行。把他们的意见作为参考。
如果你关注太多,整个思想就容易特别混乱,而且不容易判断。然后看太多的内容,也浪费时间和精力。
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来说,你完全没必要弄清楚所有条条框框,你只要了解一个大概就行。
这种东西,你关注的任何这类话题的大V都会告诉你。
我们一般人看一些事情,也就看个热闹而已,你是没办法对各种东西都有自己独立想法的。
比如军事类的,我只关注了局座,国际上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局座公众号总是会出来说几嘴,就基本能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够了。
新闻类的自媒体号尤其多,但新闻内容也就那些东西,大家发来发去,都是互相抄,换换标题而已,关注再多又有什么用?
我大概只关注了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不过最近发现,人民日报的公众号感觉比央视做得要好一点。
现在信息真的太多了,手机也变成一个须臾不可离的东西。
建议大家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上午和下午,尤其是在周末的时候,分别留两个小时别把手机拿在手里,好好玩玩也行,睡睡觉也行,学习也行。这都比浏览手机要好。
不然你看了一天手机,到晚上一天过去了,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