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图文荟】口臭的人一般胃不好,体内可能有最顽固病菌幽门螺杆菌

 王生不易 2020-08-06
在生活中,口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例如长期不刷牙、牙结石、抽烟等因素都会引起口臭,这些口臭一般都不顽固,只要坚持保持口腔清洁、戒烟等就能根治口臭。但是,有一种口臭却非常顽固,常规方法都无法解决,并且呈现一种酸臭的腐败味道,这种口臭一般就是肠胃功能出现异常所引起的。

   口臭的人一般胃不好,体内可能有“最顽固病菌”,别再小看口臭

    肠胃功能紊乱除了会引起口臭外,还会伴有反酸、腹胀、腹胀胃痛、消化不良等各种表现,如果只是肠胃功能紊乱或者胃炎那还能够让人接受。可是,有一种“最顽固病菌”也会引起肠胃出现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恐怖威力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在胃酸环境下长期存活的有害细菌,它通常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当繁殖发展壮大后,就会对胃粘膜和胃壁产生损坏,并且不断的释放出毒素,从而引起肠胃相关疾病,随后肠胃的蠕动速度就会下降,消化能力减弱,而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就会过久的停滞在胃部,经过细菌的分解和食物的发酵后,就会产生过多恶臭的气体从上呼吸道排出,最终引发顽固性的口臭。

    这种顽固性口臭无论你怎么清洁,都无法清除,因为它是从身体内部所散发出来的。同时,幽门螺杆菌本身就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有害细菌,很多肠胃相关疾病都与它密切相关。并且,在2017年,世卫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

    如果您有顽固性口臭,且还伴有一些肠胃不适的问题,那么别犹豫,赶紧去做个检查并且积极治疗吧。

做好5件事,预防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除了危害极大外,它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最主要的传染途径为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

1、排除家人感染可能性

    一旦家庭成员中出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那么最好全家人都去做一下相关体检,因为共餐是传染幽门螺杆菌的方式之一,而一家人共餐的频率最高,传染风险最大。除此之外,当发现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么在还未彻底治愈之前,坚持采用分餐制,并且餐具也要充分消毒和分开。若是情侣关系,还应该避免亲吻。

2、尽量别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有着很多不可控因素,例如餐具是否经过充分消毒、厨师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厨房卫生等等,都会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因此,为了健康和安全的考虑,尽量别在外用餐,即使要用餐也应该选择饮食环境较好的餐馆,并且要对餐具进行消毒处理。

3、勤洗手

    很多人对洗手马马虎虎,吃饭前后不洗手,上完厕所不洗手,这些不爱干净的行为都可能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勤洗手非常重要,若有条件,最好用杀菌皂来洗手。

4、生冷水果要清洗干净

    有些人在挑选水果时总是喜欢先拿来尝一尝,殊不知很多水果被别人用手反复挑过,若是没有清洗就拿来尝,显然是非常不卫生的,也容易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因此,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再吃,能削皮的削皮,不能削皮的也尽量要用盐水浸泡十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5、多吃大蒜

     大蒜本身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表明,大蒜中的大蒜素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和预防幽门螺杆菌,因此,平时烹饪食物时不放多吃点大蒜,不仅对健康有好处,还能让食物更加美味,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还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给肠胃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胃健康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也会降低。


        幽门螺杆菌复发不用慌,早做1件事,幽门菌就乖乖“滚蛋”

    胃病是很常见的疾病,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胃病的现象。而多数胃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诱发的,大约90%的胃病,都多多少少跟幽门螺杆菌有关系。幽门螺杆菌又是一种容易传染的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

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超过8亿,也就是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被感染。90%的胃炎、85%的胃溃疡、80%的胃癌,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引起的。

幽门螺杆菌首选的治疗方案是采用四联,通过抗生素来杀菌。若杀菌成功,通常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不过也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的越来越强,经常复发也成为了常态。目前通过四联根除率通常只有60~7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降到50%以下。因此,也急需另外一种灭菌的好方法,来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

早做一件事,可以让幽门螺杆菌乖乖滚蛋。这一件事就是养胃。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抗生素都养不死的细菌,养胃就可以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的作用原理不同。俗话说,免疫是最好的药。

那么如何养胃才能将幽门螺杆菌清除呢?就在不久前,我国山东济南的科学家,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就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叫猴菇丁香食用菌饮品的除幽剂,它可以有效的作用于胃,让胃来自己清除幽门螺杆菌。它具体是什么原理呢?

假如把幽门螺杆菌比作蘑菇,我们的胃就好比是长满蘑菇的湿柴草,阴凉潮湿,非常适合蘑菇生长。如果你想除掉柴草上的蘑菇,直接将蘑菇铲除掉(杀菌)是没用的,因为没多久了,新的蘑菇还是会长出来。假如你不铲掉柴草上的蘑菇,而是把这些柴草变得干燥,温度又变得炎热,蘑菇自然也就死掉,也不会再有新蘑菇长出来了。同理,直接杀菌是幽门螺杆菌容易反复最根本的缺陷。

这个除幽剂主要成分包括猴头菇.大枣.丁香.沙棘.砂仁.银耳.莱菔子,而且为了提高它的效果,我国山东济南的科学家采用高压和低温,细胞破壁等多种萃取技术,从这些材料里面将有效成分萃取出来的,经过萃取之后,它有效成分分解率达99%以上。虽然现在也有一些仿制茶,不过这种除幽剂它效果是仿制茶的36~48倍以上。


它之所以能够改变胃环境,阻止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主要得益于这个它里面含有萃取过的猴头菇和丁香,这两个成分在起作用。它们再加上大枣配伍,就可以起到有效阻止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作用了,它们通过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环境,从而让幽门螺杆菌滚蛋。

而沙棘成分,它经过萃取之后,可以起到促进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帮助胃黏膜细胞新生的作用。砂仁成分具有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等作用,可有效的改善腹胀、腹痛、脾胃不和、食欲欠佳等症状。

银耳成分萃取过后,它可以起到增强胃免疫力的作用。萃取过的莱菔子成分,也可以起到帮助消化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


这些成分经过相互作用和相互配伍,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驱逐幽门螺杆菌,改善胃炎的作用了。由于它并不是直接杀菌的,也就不会存在细菌耐药的问题。而且它把胃环境调理变正常之后,胃已经不适合幽门螺杆菌生长了,也就可以避免其再复发。哪怕是被再次感染,胃已经不适合幽门螺杆菌生长了,也就不用担心复发的问题。

通常使用上面的方法调理两个月,基本就可以解决幽门螺杆菌易复发,易感染的问题了。只要能够坚持调理,就可以让幽门螺杆菌滚蛋。


     身体常有4个表现多是暗示胃黏膜已损伤,胃病正“悄悄”靠近

    保护人的胃黏膜很重要,因为胃黏膜是胃部的一层保护组织,如果这一层粘膜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胃部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不良症状。因此,发现自己已经有胃粘膜受损伤的表现,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提高胃部功能,胃黏膜及时修复,胃部功能下降表现才会减轻。那么,胃黏膜受到了损伤,可能会有哪些特殊表现呢?

1、胃部疼痛

胃粘膜如果受到了明显的损伤,主要的特点就是胃部疼痛。因为胃粘膜损伤相当于局部的组织发生了病变,在粘膜破损之后就会明显疼痛,这是很多人胃黏膜受损,胃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表现。如果胃溃疡形成,黏膜持续受损,疼痛表现会越来越严重。有这种情况存在,应该马上进行检查,了解胃部病变类型,严重程度,才能针对疾病展开治疗,通过修复胃粘膜的方式来减轻局部的疼痛表现。

2、反酸烧心

发现自己总是反酸、烧心,有可能也是胃黏膜受到损伤的标志。因为胃部黏膜持续受损,可能会导致胃酸也大量分泌,胃酸在持续分泌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酸情况,人的身体正常消化也会受到干扰。因此,莫名反酸,烧心需要了解是否跟胃部功能下降有关,通过及时展开治疗的方式来提高胃部功能,胃部保持健康状态,胃酸大量分泌这种情况才会减轻。

3、胃胀气明显

总是莫名的胃胀气,这也是胃部黏膜受损的标志。因为胃部黏膜保持正常,身体才具备良好的消化能力,食物摄入之后可以正常被人体消化,吸收里面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需求。而那些胃部黏膜受损的人消化能力降低,食物摄入之后对胃黏膜造成的刺激,加上消化速度缓慢,在胃部堆积时间长,更容易出现胃胀气的感觉。有这种情况存在,上腹部的不适感明显,多半就是胃黏膜受损,应该通过积极配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只有胃黏膜受到的损伤减轻,消化功能提高,胃胀气表现才会减轻。

4、食欲不振

胃口下降,总是食欲不振,跟某些胃部疾病发展是有关系的。特别是那些胃粘膜已经受到损伤的人,发病过程中胃部无法保持健康状态,个人消化能力就会降低。这种情况产生应该及时提高胃部功能,养胃工作刻不容缓,否则胃部病变加重,消化能力降低的过程中胃口也会下降,营养物质无法及时提供,身体很难保持健康。这是胃粘膜受损的人会有的特殊表现,要及时察觉并采取应对措施。

https://www.360kuai.com/949838afb8bb70052?djsource=XsgsZg&refer_scene=0&scene=2&sign=360_36e79513&tj_url=92d231e379e70122a&tmprtp=expf%3Dcomindexe2043%26reqid%3Db0b471a3108feddcfe7a0639491ffc74&uid=4c6aa79a1e74d054f68559405c9da9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