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作家-《机杼声声》◆胡根庆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胡根庆,自号五柳汾士,山西稷山人氏,教坛一老兵,现已年过花甲,赋闲在家。曾于八十年代在《河东文学》上发表《野寡妇》、《天边的那一片云彩》等中短篇小说。虽然辍笔多年,但仍壮心不已,老树又发新芽。乃重拾秃笔,再续前缘,倾毕生之心血,书残阳之壮美。文采驽钝浅薄,聊作笑谈耳!

时代作家

机杼声声(原创)

――写给几十年相濡以沫的荆妻

在我家的小厦里,至今保藏着一架老织布机。这架老织布机像个饱经苍桑的老人,似在向后人诉说着它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而这架老织布机之所以保藏至今,是因为在这架织布机上妻子多年来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对全家人倾注了太多的爱……

那年,妻子嫁到我家没多久,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就和她那伙大姑娘小媳妇在一起纺花。

我知道纺花是准备织土布的开始工序,我有几分惊愕地问妻子,你这是准备织布吗?你会织布?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中年妇女和上了年纪的妇女才会织布,至于年轻媳妇会上织布机,我还没见过。

然而妻子却笑着说,在娘家母亲教我学会织布的!

我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娶了个能干的好媳妇。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看见她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凑空忙活着织布的一道道工序,诸如绕线,浆线,涮线……

终于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她把所有的线子架在了织布机上开始了织布。每天晚上,我都睡觉了,而我家是机杼声声,那声音犹如一曲美妙的音乐,又似一曲动听的催眠曲,伴我进入了一个个甜密的梦乡……

在那大集体生活困苦的年月,正是这每天晚上的机杼声,织出了全家人身上衣裳口中食,织出了一个农家妇女勤俭持家的品格和对全家人感到温暖的无疆大爱!同时也织出了生活困难年月的希望……

我深知织布的不易,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半晌织布下来,累得人腰酸背痛。然而妻子全然不顾,用她勤劳的双手,织出了一匹匹土布。那年,我想托关系买辆飞鸽牌自行车,然而钱远远不够,正是妻子把她织出来的好几匹土布卖了钱,才买回了飞鸽牌自行车。

新自行车如愿以偿地买回来了!然而妻子仍不辍机杼。她说,还要多攒土布,将来儿婚女嫁要用哩!

因此,她把织出来的一匹匹土布,都整整齐齐地压在了箱子里……

后来,大女,二女先后出嫁,妻子把攒在箱子里的土布风风光光地全都陪给了两个女儿(按当地风俗,女儿出嫁,娘家至少要陪几匹土布)。

左邻右舍的妇女们看到妻子给女儿陪了如此多的土布,既羡慕又赞叹地说,你看人家多勤劳,给女儿攒了这么多土布!

我听了赞扬妻子的话后,心里像鸡羽毛扫一般舒坦坦的,美滋滋的。

这是对一个合格母亲的赞许!也是对一个会过光景的贤妻褒扬!妻子用她的勤劳和母爱赢得了社会上一片赞誉声。

几十年来,妻子不仅累年织布,使全家人度过了大集体生活困窘的年月,而且在家里主内也是一把好手。她纺织井臼,勤俭持家,风风雨雨几十年,她以一个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女性个性,为家庭撑起了半边天!为全家人倾心竭力地付出了太多汗水和心血,奉献了一片爱心……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的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人们穿衣戴帽,以至铺盖被褥都是用现钱买的,就连儿婚女嫁也不需要土布了,因此织布机在农村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妻子却对家里的那架老织布机却情有独钟,敝帚自珍。她虽说已年逾花甲,却每天在家忙着拆旧毛衣毛裤,我好奇地问她,拆旧毛线干啥?

她说,用毛线织布哩!

用毛线织布我未所未闻,我说,织毛线布能做啥用?

她笑着说,用处可大哩!织成了你就知道了。

我说,如今你年龄大了,织毛线布可不能把身子骨累着,咹!

她笑笑说,我知道!

没几天,妻子把收集来的旧毛衣毛裤拆成毛线,经过一番整理后,便架在了织布机上开始织毛线布。

于是,我家的那架老织布机唧唧复唧唧地响起来了,那清脆悦耳的机杼声,从屋里传到院落的上空,又传到左邻右舍的家里,吸引的邻居妇女们纷纷到我家来,观赏妻子正在织着的毛线布,并好奇地啧啧称赞不已。于是邻居妇女们回到各自家里,四处找旧毛衣毛裤,张罗着要织毛线布……

大约过了月余时间,妻子把毛线布织好了。她用毛线布做门帘,做褥子,做床单,做沙泼垫……煞是美观耐用。

原来是妻子变废为宝啊!几十年的农村生活,使妻子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同时,我不得不佩服妻子别出心裁的能力!

此后,妻子又向亲友收集了一些旧毛衣毛裤拆了织毛线布,这回她把织出来的毛线布全部送给了亲戚好友使用……

如今,妻子年近古稀,已经不再织布了。而那架老掉牙的织布机仍保藏在家里。有邻居到家里看见后,不无揶揄地说,那架老织布机砸了还能烧火用,放在家里闲占地方哩!

我和妻子笑着回答说,这架老织布机可是我家的传家之宝,不能毁掉!还要传给后人哩!

是啊!这架老织布机,倾注了妻子太多的心血和爱,她织出了全家人的温暖和全家人的生活,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架织布机在那段不寻常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让子孙后代知道织土布亦是民间的非物质遗产,这架老织布机给他们留做纪念,让他们很好地保护和发扬民间的非物质遗产……

《时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时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四、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投稿邮箱:ludongwenxue@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