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布百米似长龙 农家又闻机杼声

 向春阁 2017-05-02
经布百米似长龙 农家又闻机杼声
老人们分开经线并开始盘线。
顾奶奶正在织布。
大家一般都在家门前的弄堂里经布。
高手经布,既是劳作,又像舞蹈。
织布所用的一部分工具。
土布纺织能手唐奶奶正在编织腰带。
  撰文见习记者严静雯  本报记者张琪 摄影黄日阅

  几十个木架子蜿蜒排开,五颜六色的纱线如长龙般绵延两百米。这场面不是《十面埋伏》里章子怡跳的水袖惊鸿舞,而是祝桥望三村老人们在经布。

  经布是棉线上织布机前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个“大工程”往往要持续半天。有这门手艺的老姆妈们虽都年过古稀,可套起纱来依旧“身轻如燕”。只见四位老人各拿一排纱筒围着木架子小跑,纱筒哗啦啦地响着,纱线不间断地拉扯开来,新奇又热闹的场面引来村里人的围观。

  顾美英是祝桥镇望三村的织布好手,一有空她就和老姊妹们一起织布。这不,今天她就拉着村里十几个姊妹一起经布:“这个拉纱是有讲究的,太快容易断,太慢又浪费辰光。”顾美英说:“经完布后把它盘起来,接在织布机上就可以织布了。”

  村里有五台织布机,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织起布来手脚特别轻巧。踩下踏板,推起竹筘,梭子“咻”地一下滑了过去,整个过程不到一秒。“我们都织了几十年了,以前都是一辈辈人传承下去的。老祖宗真的不容易啊,哪能想出这么个织布的法子。”顾美英一个劲地夸赞手工织布机的精巧。

  浦东土法织布的声名曾享誉海内外,但随着工业发展,“洋布”入侵,渐渐就没有多少人织这个“费力大、收益小”的土布了。这些年,大家生活富足了,村里老人们不再需要下地干农活,便又拿起梭子织起布来,农家瓦房里又传出了富有节奏感的机杼声。

  顾美英笑道:“现在我们也当是消遣时光。家里面都支持我们织布,老头子有时候也会过来搭一把手。手工织出来的布不仅质量好、更柔软,而且还带着我们的心思、精力,跟买来的布意义不一样。”

  这些织好的老土布,变成了床上的床单、自己和家人身上的衣衫。“也有人过来收购我们的土布,把它做成了各色的工艺品。”顾美英说。

  “以前的时候,姑娘们都要学织布。”土布对顾美英来说充满了回忆:“年轻时大家都去开河挖泥,我一直做到了生小孩的前一天。那个时候最幸福的辰光就是睡在柔软的土布床单上。”

  老人们为自己织的布样起了好听的名字,顾美英展示布样时如数家珍:“这是方砖布,这是甘蔗布,这个是苋菜花布,这个上头有一个个圈圈,我们就叫它圈圈布……”

  老土布朴实的纹样、敦厚的质感,让人感到一种悠长恬淡的乡村气息,在一切追求效率的时代,它们俨然成为寄托情怀的艺术品和稀罕物。

浦东时报数字报刊平台2017-4-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