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报定研究时间为三年,从2019年3月— 2022年3月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9年3月—2019年6月) 本阶段为课题研究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立研究问题、文献研究、课题设计及论证、申报立项、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以及其他与研究实施的相关准备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1.对多个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记录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二是选取学生个体进行采访,记录某些现象背后的直接原因; 2.对前期调查过程中搜集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初步确立研究方向及拟研究问题; 3.确立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 4.依据拟研究问题并进行文献考察,同时结合现状调查的资料,明确研究问题; 5.依据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考察,确立课题的基本研究假设,进行课题设计及论证; 6.对学校主要研究人员进行研究问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培训; 7.撰写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二)实施阶段: (2019年9月— 2021年9月) 本阶段属于研究的实践阶段,以转化学困生为重点探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促进学困生的发展。通过问题、项目或课题的设计、课例展示,推进研究过程。侧重于对前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即针对前明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探究。具体包括如下事项: 1.通过理论分析和课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理论建构。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困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的影响等,探究改变策略。 2.研究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探索不同类型学困生的转化措施及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最大限度帮助学困生脱困,使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善。 4.探索在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转化学困生,形成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可推广的学困生转化模式。 5.在多个班级同时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推广开展区域性的典型课。 6.及时搜集整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并进行经验的总结提升。 (三)总结阶段: (2021年9月— 2022年3月) 形成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请专家对课题的的成果进行指导。多渠道和途径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