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同龢是清流领袖两朝帝师,为什么被人骂是书生误国

 恶猪王520 2020-08-06

1898年,恭亲王奕訢去世之前,向光绪皇帝推荐了荣禄、张之洞、裕禄等三人,对翁同龢则极尽刻薄之能事,“皇上问: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奏称‘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

“百日维新”之前,光绪帝把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罪状是:近来办事都未允洽,以致众情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之事,任意可否,喜怒无常,词色渐露,实属狂妄任性,断难胜枢机之任……

1904 年夏天,被贬回乡的翁同龢在病榻前向亲属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与汝曹弹。”

翁同龢,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走上仕途,这得益于父亲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当时翁氏家族声名显赫,“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翁同龢,作为一个儒生考取状元,先后是咸丰帝和光绪帝的老师,而且为两宫太后讲过课深得赞许。翁同龢学问渊博,位列中枢,达到了儒家自古以来的孜孜以求的”匡扶天下辅佐王师“的梦想。

翁同龢为官清廉,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深得民心。翁同龢是清流领袖,清流派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卫道者,他们崇尚“尊王攘夷”,维护圣人之道。清流派主张'厉以风节',反对贪官污吏,敢于揭露弊政。在很多人眼里,清流派的一大特点就是会说不会干,脱离实际嘴炮专家,在今天被人们痛斥为书生误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张之洞既是清流也是洋务,能说也能干。

这些年来,李鸿章行情看涨人们称赞其实干精神忍辱负重,翁同龢则是书生误国爱国愤青的反面典型了。实际上,李鸿章没有那么高大上,翁同龢也不是那么不堪。谈论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甲午战败,是不是翁同龢的罪过?

受影视剧的影响,现在很多人认定甲午战败翁同龢罪不可赦。因为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所以大家想当然认为,翁同龢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刁难李鸿章,故意掐断了北洋舰队的粮饷与军火,导致甲午海战大败。

实际上,翁同龢与李鸿章的分歧从本质上讲是政见上的不同。翁同龢是所谓的帝党核心;而李鸿章则是后党集团的中坚,帝、后两党的政见之争就完全体现在了翁李二人身上。

李鸿章自夸“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摇之势”。1894年7月大战爆发近在眼前,李鸿章仍认为“即不增一兵,不加一饷,臣办差可自信,断不致稍有疏虞”。李鸿章吹牛,翁同龢也相信,“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憨,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先进的军舰甲午肯定不会失败,其实这是武器决定论的老调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武器,而是腐败。

李鸿章办洋务建海军,假公济私大发国财的事情没少干,宰相合肥天下瘦“那可是名不虚传的。梁启超说,”我国官僚素多贪图昏愚,不顾大局,复加鸿章任用亲属,此等生财之事业门,被等何尔而不为所欲为,于是洋务亦遭败绩”。

李鸿章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为牟取暴利卖军火给日军,得银数十万两。事败后被革职;另一个外甥、军械局书办刘芬,被日本间谍石川伍一收买,出卖大量清军情报,事败后“斩首处决”。

甲午海战结束之后,李鸿章上报朝廷,北洋衙门在汇丰银行有100多万两白银、德华银行44万、怡和洋行55.96万、开平矿务局52.75万,总计在260多万两白银。这就证明甲午海战时期北洋水师还是有钱的,但是在甲午海战前丁汝昌曾上报要60万两更换速射炮,而李鸿章让丁汝昌找户部报销。

北洋海军并不缺钱,有李鸿章这样的统帅不失败才怪呢。刘原生在《张謇传记》中说李鸿章“开始主和避战,继而避战求和,待到和战两无办法,只有埋怨翁同龢及其他京官中主战者,以为委卸责任的地步”。

翁同龢最大缺点就是书生从政,不切实际。翁同龢的弟子文廷式批评自己的老师翁,“一人而兼任师傅、军机、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又领户部,皆至要之职”,国事却是一塌糊涂:“……失胶州,失旅顺,失长江之利,东三省隐与俄,广西、云南隐与法,江、浙属英,闽属倭,皆欺中国臣民而徇外国人之请。伊古以来,亡天下之魂,未有甚于今日!又行昭信股、西铺税、药牙税……朘削百姓,殆无生路。”

翁同龢不是治国之臣,没有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手段能力,典型的务虚派,适合于御史督察,纵览全局内阁大臣有点勉为其难。

翁同龢是状元,李鸿章是进士,翁同龢坚守儒学道统,缺乏李鸿章的变通和投机。翁同龢是士林领袖,李鸿章成了清流派攻击的对象。翁同龢的清流派,一直都是主战派,其实是出于儒家道义,是一种政治态度。李鸿章救不了大清朝,翁同龢也救不了大清朝,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不愿单独承担议和骂名而要求翁同龢一同前往日本,但遭到后者的坚决拒绝,其理由是,“若余曾办过洋务,此行必不辞。今以生手办重事,胡可 哉?”荣禄说过,李鸿章是甘做小人,而翁同龢爱作伪君子。书生的面子最重要,千古骂名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辜鸿铭在《清流传》中说,“好大言,原是书生本色。盖当时清流党群彦之不满意于李文忠(鸿章),犹如汉贾生之不满意于绛候辈也”。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翁同龢“天朝大国”优越感,“上无以对大造之恩,下无以慰薄海之望”、“叹息抑郁,瘀伤成疾”。翁同龢的结论是,“不变法,不大举,吾知无成耳”。

翁同龢有感而言:“士大夫立身不能济天下之变,徒以区区苟免为幸,亦可耻矣”,如何变怎么变,翁同龢是一无所知,他的知识水平和儒学理论面对现在的形势无能为力。翁同龢先是向光绪帝进呈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后来又推荐康有为给光绪。所以康有为是感恩戴德,说翁同龢是维新第一导师。

翁同龢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士大夫,政治立场就是“西法不可不讲,圣贤义理之学尤不可忘”。翁同龢的儒家道统是不能改变的,当他看到康有为以孔子开刀写什么《孔子改制考》时,改变了对康有为的态度,对光绪说康有为是“居心叵测”。

光绪对翁同龢首鼠两端的态度给恼怒了,康有为是你推荐,现在又反对,怎么都是你的理呢。光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有激情没经验,被康有为给忽悠迷糊了。光绪一纸诏书勒令翁同龢退休,且永不叙用。

变法失败,光绪不敢对慈禧怎么样,翁同龢去世时,庆王请示丧葬典礼规格。光绪帝把怒火发在翁同龢身上,“历数翁误国之罪,首举甲午主战,次举割青岛。太后不语,庆王不敢再言,故翁无恤典。”翁同龢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翁同龢误国,纯属光绪的甩锅。清朝这间破屋,连李鸿章都自认为是裱糊匠,翁同龢,一个书生又能如何?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声讨:“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翁同龢李鸿章都是为清朝打工的,实际上真正误国的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庄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说“海军战败,究其原因,慈禧的徇私害公,挪用海军经费以建造颐和园(据有关资料载,挪用银约1300多万两)这才是罪魁祸首。”

翁同龢是个悲剧人物,高调反战失败,支持变法又夭折,深陷于儒生的道德困境,爱国愤青只限于口号,却找不到方向和出路。翁同龢的悲剧实际上宣告了,整个儒家意识形态的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