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戊戌变法联话之四】从一副对联说起——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是是非非(下)

 潇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戊戌变法联话之四】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是是非非(下)
04 李鸿章和翁同龢

中国相司马矣;

老子其犹龙乎。

这是翁同龢写给李鸿章的对联。

上联是恭贺李鸿章拜相,这应当是写于李鸿章当上文华殿大学士之时。大学士为文臣最高等级,通常由资深望重之人担任。从乾隆十三年开始,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渊、东阁三阁为称,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大学士官阶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清代大学士的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主要工作是: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最后报告皇帝。以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

自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后,大学士的主要职权被军机大臣取代。军机大臣,始称“办理军机大臣”,后来又改为“军机处大臣上行走”,简称“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品阶从极品的亲王到从二品的侍郎,参差不齐,定制一般六人。通常由能力强的官员担任。

名位和权力分置,名位归大学士,职权归军机处,这是清朝对高级官员的使用和制约方式。当然是很高明的。

下联以龙相比,是说李鸿章之才不可以寻常人才看待,而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变幻莫测,或者说是干什么都行,都能干得很出色。当然,这是很高的评价。从翁心存到翁同龢都是看好李鸿章的。

此联妙处在用典,用典到随心所欲任意驱使的地步,你不得不佩服翁同龢的学问,状元帝师果然名不虚传。

上联用《司马光传》里的典故。《宋史》中云:司马光当政期间,“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chi)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大意是说,司马光做宰相了,不要轻易生事、开启边境冲突。

读懂典故以后,上联其实是赞扬李鸿章的外交成就。李鸿章的外交成就主要体现在谈判和签约。李鸿章开始是以北洋通商大臣(1870年)的身份,以后又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自成立起,主要是管理外交事务。这又是对军机处分权的一种方法。然而事权不专,又往往坏事。有时,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又常常以军机大臣兼任总理大臣。很有意思的是:翁同龢在 1895年8月至1898年6月任总理大臣; 李鸿章在1896年10月至1898年9月任总理大臣。

下联用《史记》中孔子问礼老子的典故。《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中云: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不是鸟,不是鱼,不是兽,那些都可以操纵自如,收放由心。老子像龙一样高深莫测。

下联其实是赞扬李鸿章除了外交以外还有多方面的成就。说李鸿章是军事家,李有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功绩;而且,不光建立淮军,还建立海军,北洋舰队就是李鸿章一手建立起来的;说李鸿章搞洋务,1865年,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清朝最大的军工企业。 1872年,李鸿章创办著名企业轮船招商局。这些都是洋务运动的标志。------这样看,此联也并非是对李鸿章的溢美之词。有身份的人可以赞扬人,但很少有溢美之词,对于拍马屁是不屑一顾的。至于拍马屁而不脸红,那就是小人行径了。赞扬而归于雅正,当从此联学之。

读联和写联都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语言,包含技巧;第二个层次是用典,追求言外之意,其实也就是深刻和意境;第三个层次是知人论联,其实是切,切人切事。

05 翁李交恶 

翁同龢和李鸿章交恶是由于政争。

一是价值观,即所谓清浊之分。按吴汝纶的说法:“近来世议,以骂洋务为清流,以办洋务为浊流。” 清流自诩清高,喜欢批评朝政。清廉是必然的,高明却未必。这当然是书生习气,好大言欺人,以表示自己高明。这一方面是年轻气盛,喜唱高调,但是另一方面主要还是缺乏阅历,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

清流分前后期。前期清流多北方人,称“北派”,以帝师兼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张之洞、张佩纶为骨干。中法战争结束前后,北派清流逐渐瓦解。------这是因为孙毓汶操纵的结果。其中的张之洞后来成为洋务派的大将。此人好大喜功,花钱如流水,世人号之“屠财”。

南派前清流形成于光绪年间, 1894年中日战争前夕,以日本侵略朝鲜为背景,一部分坚决主张抵抗日本侵略和反对当时弊政的言官和名士,纷纷集合在翁同龢旗下,形成后期清流,即南派清流。其中以侍读学士文廷式、礼部侍郎志锐和“南通才子”张謇为骨干,国子监祭酒盛昱、刑部主事沈曾植以及翰林院编修王仁堪、李文田等均为其中健将。翁同龢为光绪帝师傅,志锐为光绪帝爱妃珍妃兄长,文廷式为珍妃师傅,因此形成帝党。与北派清流一样,南派清流也主张“厉以风节”,反对贪官污吏;敢于揭露弊政,甚至有时还直接指责慈禧太后。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力主反击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多次斥责李鸿章“避战自保”。

翁同龢也并不是一味反对洋务。例如:当李鸿章的助手盛宣怀等创办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翁同龢由户部拨100万两“生息官款”存于中国通商银行,实际上也成为开办伊始的中国通商银行的最初营运资金。

二是职能制约。翁同龢是户部尚书,职责是“计臣以撙节为尽职”。理财之要旨,无非开源节流。翁同龢一介书生,不能像他的前任阎敬铭(那是了不起的人物,既能理财,又极其清廉)一样,既能开源又能节流,于是只能节流。李鸿章是办事的人,办事就要花钱,而且大把的花钱。花钱的人往往不能清廉,也往往受贿行贿。翁同龢是节俭持政的人,又爱惜羽毛。打交道多了,往往势若水火。------当然,这也是国家特意用来相互制约的。所谓翁同龢限制北洋军费,说到底还是公事。

李鸿章的问题在于建立海军达二十年,花了大量的钱,买了大量的舰艇,平时又吹得如何如何厉害,但是面对日本又不敢一战。这怎能平息舆论的不满?这怎能平息众人的愤怒?李鸿章还想继续霸占这个岗位,你说,翁同龢应该怎么办?

翁同龢的问题是主战。即使都是李鸿章的错,即使北洋舰队是纸老虎,是花架子,但是你也不能戳穿它。更不能在战争中戳破它。一戳破,老大帝国就原形毕露,人人都敢欺负他。这是大政治,翁同龢不懂。所以,我为翁同龢悲哀,也为国家悲哀。于是,战争一失败,翁同龢和李鸿章一样都成了历史的罪人。

一局枯棋。

天公不语对枯棋。

李鸿章1901年去世,翁同龢1904年去世,随着晚清的这几位大人物去世,清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李鸿章去世时,严复的一副挽联,颇能设身处地,值得一读。联云: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

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当此文章结束之时,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中,公报私仇之论还是甚嚣尘上。不由地记起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中的一句话:“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然而,吠声的又何止百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