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农村,我遇见了两位有6个儿子的老人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8-06

文:秋月悬天枫叶摇—

图:来自网络

这些年,我遇到过两位有6个儿子的老人,一个是我的爷爷,另一位是我在随军时认识的。


对于爷爷的记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晚年生病的日子。

爷爷有6个儿子,孙男娣女一大片,儿子们成家立业后,他和奶奶就在家里的果园里,搭了两间小屋,搬到那里去住,后来奶奶去世之后,他就开始轮流在六个儿子家生活,每家一个月。

在爷爷81岁时,查出癌症晚期,由于行动不便,就住在了我家。

当时爸爸和其他的五兄弟,条件都不太好,但在给爷爷治疗的想法上,他们的态度是出奇的一致。尤其是经济上最弱的四叔,他说:“父亲劳累了一辈子,把咱们弟兄几个拉扯大不同意,如今他生了这么大的病,咱们虽不说是砸锅卖铁,但每个人也要尽力而为!”

每次给爷爷治病兑钱,弟兄六个没有一个推脱的,当时,由于我和哥哥姐姐读书,家里也不是很宽裕,有几次,为了给爷爷看病,母亲都是跑到舅舅家和姨妈家去借。

经过儿子和儿媳的悉心照顾,爷爷一直治疗,直到7年后去世,在爷爷躺在床上的最后两年里,爷爷的房间没有什么异味,也没生一点褥疮。

爷爷离世后,爸爸弟兄六人实行的薄葬,村里很多人都说父亲他们弟兄几个不孝顺,但那么多年的经历,只有他们兄弟六个知道,只有家人知道。

爷爷在走的头一个月,父亲还背着他去补牙,花300多元(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爷爷的头发,都是每次都是三婶给理,最后一次理发,过了三天,爷爷就去了。

别人想说什么是别人的事,别人怎么想,也是别人的事,自己怎么对待长辈是自己的良心,管别人怎么说。

也正是因为父辈的孝顺之举,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很大,如今,我父亲兄弟六个是村里最和睦最团结的,下一代人也是,哪一家遇到困难,都会倾力相助,也没有一个不孝的。

2005年,老公去陕西服役,我作为随军家属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女儿小的时候,我经常带她去附近村里一位老乡家买羊奶,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都会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经常坐在路边发呆,穿的衣服虽然不破但也谈不上干净。

有一次,我发现老人坐到一户人家门口默默流泪,身边还放着一套半新不旧的铺盖卷。出于好奇,我问了附近村民,老人有六个儿子,都住在同一个村上,对于老人的养老上,也是一家住一个月。

但因为3月29日那天,三儿媳娘家的弟媳生病了,他们夫妻就都去了那边,考虑到月底了,临走时三儿子要老人去四儿子家,但四儿子认为吃亏了,说啥不让老人进门。

老人去了其他儿子家,但大家都认为不关自己的事,于是,老人就无奈地拿着自己的铺盖,坐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哭泣。

我看了眼前的一幕,感觉好心酸。

过了两个多月吧,老人就去世了,好家伙,此时的六个儿子真的是瞬间大变,孝心可嘉,给老人租了冰棺,请喇叭班唱了整整三天的戏,用了当地最好的棺材,置办了众人夸赞的酒席。

出殡那天,还专门请了摄像师,孝子贤孙嚎啕大哭,真是让人无语。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记得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父母养育子女,如此尽心,即使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霜打,五百年劳神,亦不能阻止这份情的滋长。这份感情,我们做子女的无法报答。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都希望自己老有所依,那么,请先让我们的长辈老有所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