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着使命做事

 沙漠水滴李娜 2020-08-06

每到假期,一定有很多家人去周庄,丽江、乌镇、西塘、平……

当我们在这些古城悠闲漫步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古城都是一个人——一个古城卫士想尽办法挽救下来的?

他的名字叫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世纪80年代,当全国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许多老城被纷纷拆除,许多新城拔地而起时,阮仪三吓坏了。他知道很多的老城、老镇、老建筑都凝结着乡愁,被毁坏的历史文化就是我们的根呐!于是他站了出来。

他看到平遥古城100多座明清建筑已经被拆毁,强烈要求平遥县政府马上停止这种破坏性建设。他可以免费为平遥做规划。因为县政府觉得他这是在阻止平遥的发展,因此只给他一个月时间。如果一个月之内他做出的规划不可行,还会按原计划进行。

那真是一段难熬的日子,环境条件差,当地政府又不配合。但是他排除万难,最终使得平遥古城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阮仪三保护周庄同样不顺利,因为当地政府都觉得保护古镇就是保护落后,只有拆掉老房子,填掉河流,拆除老桥,修路建厂才有发展。

他同样是主动提出免费做规划,不仅自掏腰包,还四处申请相关基金并且想尽办法帮助周庄进行旅游推广,把论坛开在周庄,把摄影师请到周庄。周庄火了,当地人开饭店开旅馆,个体经营都转向了旅游业,人与古镇终于实现了和谐共处。

在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他的手。这五个镇分别是:周庄、同里、甪(lu)直、乌镇和西塘。

很多人对他舍命保护古城不理解。

他说:“以前的建筑优美和谐有韵味,现在的建筑站在一起不协调。各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一种韵味,西塘是婉约的,乌镇是秀美的,南浔是疏朗的……现在呢?千镇一面。”

他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用自己的方式拼力保护中国古城遗迹。

尽管他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却依然致力于文化古城的保护,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每年都要花费20万元左右,所有经费都需要自己承担。他说,我对古城保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尽力去发现和保护,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接下来水滴要分享的这个人名叫樊建川。四川人。爱收藏。18年前他决定建一个博物馆,当时目的很简单,想以建博物馆的名义搞收藏。因为他有14件藏品被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

很多人说他傻,他却说:“中国十三亿人,十二点五亿都应该过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樊建川开的第一个博物馆内,30吨手写资料,40万封书信,近2万本日记,百万枚印章,800余万件藏品……其中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足足有153件!

随后几年,樊建川又建成了“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抗战系列场馆。

其中,手印广场一排排玻璃上已印有4000多名抗战将领或老兵的鲜红手印。为取这些手印,樊建川跑遍全国,甚至还跑进了太平间。

他说:“一个名族不能忘记他的捍卫者,在这些老兵凋零之前,我们应留下他们的印记,做为永世的纪念。留下一个手印,就留下一份力量。”

如今,樊建川已经先后建成30座博物馆。

以色列驻华大使进馆参观后,为樊建川写下一段话:“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留住了一个名族的苦难。”

现在,樊建川最大的愿望就是建更多的博物馆,希望在有生之年,建成100座。

为了建博物馆,樊建川变卖了自己的办公楼、商铺等几乎所有家产。

樊建川说:“现在有房奴、车奴、我是馆奴。我愿意一生为博物馆做奴隶,只要是能建够100个,马上死都可以。”

家人们,每当水滴看到这些人,聆听到他们的故事,心里都充满了感动。

用无私去形容他们已经不准确了,他们都是怀着使命在做事。他们不会考虑我做这件事能赚多少钱,考虑更多的是我要尽力去保护,尽力去收藏。

阮仪三保护住更多古镇就可以存放更多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的依恋。使咱们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不失去民族文化的传统。

樊建川收藏战争不是为了复仇,只有时刻铭记战争的残酷,才能更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家人们,当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还觉得委屈时,就看看这些怀着使命在做事的人,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委屈,因为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