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城卫士”阮仪三

 红豆居士 2013-12-15
扬州大儒阮元后人,古城保护专家,曾“刀下”救平遥、“拼死”护周庄,
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其手——
“古城卫士”阮仪三
扬州晚报   20131215

    1980年3月,阮仪三在常州淹城战园古城遗址勘察。

    阮仪三在新绛白台寺工地。

    【人物名片】

    阮仪三,1934年11月出生,清代扬州大儒阮元后人。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61年毕业留校。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阮仪三办公室有一面墙上,夹满了来自全国各个城市、乡镇的明信片,那些都是他曾经做过保护规划的地方寄来的。前上海市长、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手书的一幅字也装裱在墙上,“历史之见证,文化的遗产”。

    扬州大儒阮元后人

    师从园林大家陈从周

    阮仪三是清代扬州大儒阮元的后人,祖籍扬州。1934年生于苏州,就读于苏州中学。1951年至1956年,阮仪三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9月考入同济大学,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虽然出生在苏州,小时候只要逢年过节,阮仪三都会和父母回扬州看望亲戚朋友。太傅街、阮家祠堂、阮元墓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不过,年少的阮仪三,对阮元并不太了解。

    在同济大学读书期间,同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成为他的老师。

    陈从周先生文史造诣很深,看到阮仪三的姓名,交谈中问道,你是阮元的后人吧?阮仪三点头——阮元曾亲自定下了八个字,作为自孙辈起的排行:“恩传三锡,家衍千名”——阮仪三是阮元“三”字辈后人。

    “那你怎么是苏州人?阮元是扬州人啊”!陈从周问。 

    当阮仪三告诉陈先生自己祖籍就是扬州时,陈从周很高兴,并嘱咐他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祖先阮元的事迹。 

    由于对苏州和扬州很熟悉,陈从周先生带领学生对苏州园林、扬州园林进行测绘时,总喜欢把阮仪三带着。除了跟着学习,阮仪三解决了诸如借车子、借梯子等很多实际问题。

    毕业后,阮仪三留校,随老师董鉴泓研究中国城市建设史,跑遍了大江南北,认真研读了能够看到的各地县志。

    “刀下”救平遥古城

    自费做古城保护规划

    上世纪80年代,“要致富,先开路”,“汽车一响黄金万两”,“推倒旧房建新房”等口号流行一时。

    山西平遥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开始大兴土木搞发展,拆除古旧建筑。按照当地政府最初的想法,要将旧城拆了重新建设。

    经过20来年的磨砺,担任同济大学讲师的阮仪三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对平遥很了解的他,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平遥。现场惨不忍睹:古城墙已经被扒开了一道大口子,新修了一条大马路,开了一百八十多米,已经拆掉了三十多幢明代建筑、一百多幢清代建筑,古城面临开膛破肚的危险。

    事不宜迟,通过山西省建设厅的校友,阮仪三找到山西省建设委员会领导,要求给平遥做规划,保护古城,得到了应允,拆迁暂时停了下来。很快,他带领了十多名学生开始做保护规划,规划的理念是“平遥古城要新旧分开,新的新到底、旧的旧到家”。

    阮仪三知道一介书生的话很难有实效,直接找到了国家文化部文物处以及建设部相关领导。到了现场耐心讲解,通过他们的压力,山西方面最终同意了他的保护规划。

    随即,阮仪三上报国保单位,要求对古城墙、镇国寺、双林寺等列为国保单位,先拨资金修复城墙,第一笔就是八万,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款项。

    为了做平遥古城保护规划,阮仪三自己借了三千元带学生去,回来后靠教师实习经费慢慢还钱。

    1986年12月,平遥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把平遥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样由阮仪三主持规划的丽江古城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而令阮仪三心痛的是,当年和平遥一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周边古城,大多都遭遇了毁灭性破坏。

    “拼死”保住古镇周庄

    力阻乌镇修“旅游公路”

    同样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苏南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原来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致开始慢慢消失。面对这种情况,阮仪三大多时候无能为力。

    柳亚子的故乡江苏黎里镇,古镇风味浓厚,石板街、过街楼,古宅很多留存得都很好。阮仪三找到镇长,提出要帮他搞规划、做设计。到的时候,他还拿出了江苏省委开的介绍信,可镇长根本不领情。“我们这儿发展得很好,不要你们知识分子跑这儿来多管闲事,也不需要什么规划。” 对于阮仪三的保护规划理念,镇长非常不耐烦。“你们知识分子脱离实际,我们这里不欢迎你们来搞什么规划,请你们赶快走。”随即双手把他推出门去。

    眼睁睁地看到那么多历史遗产被毁灭,阮仪三很痛苦。后来他改变了策略,不再找那些交通沿线的古城镇,转而寻找一些现代化开拓的意识还比较淡漠的地方。

    当时还很偏僻的周庄,保存良好的传统民居生态吸引了阮仪三。他主动提出免费做规划,希望能按规划设计建设。他提出的规划方案是,先保护古镇,然后在古镇外面发展工厂。 

    为了体现诚意,阮仪三主动帮助周庄招商引资,还将申请到的5000元科研经费投入到周庄的规划设计上。他也成为苏州市的政府顾问,周庄的总规划师。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当时苏州市规划修建一条公路,从周庄的西北侧穿镇而过。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公路很快开到了周庄门口。这条路会把周庄的古镇格局完全破坏。阮仪三坚决反对。

    “要开公路,先让车从我身上轧过去。”面对领导,阮仪三抛出了这样的话。

    那条路最终作罢。

    同样,如今赫赫有名的乌镇,当年也是阮仪三做的规划。

    由于交通不便,从上海到乌镇要先到桐乡再换车,或到南浔换船前往。乌镇当地政府提出“旧镇换新貌”,提出要为旅游客人修一条公路。

    阮仪三心急如焚,公路肯定会破坏乌镇周边环境。无法说服当地负责人,他到北京找到了当时的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发了一个“不能破坏茅盾故居周围环境”的函给浙江省政协。最终,修路的事暂时停了下来。然而,一段时间后,路还是修了。阮仪三很失望。

    后来,乌镇的人再次找到阮仪三,想请他做保护性规划。

    阮仪三说:“你们要真保护,第一不是为了功利,第二要认真做,不要急得要死,想让我明天就拿出规划,后天就实施。古街都要铺石板,老桥都要恢复。”

    最终,乌镇保护了下来。

    在国家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它们分别是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

    2003年1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阮仪三及他一手规划才存留至今的周庄、南浔等六个江南水乡古镇颁发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平江路保护规划做了15年

    留下重要的城市记忆

    苏州平江路,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是苏州一条拥有800年历史的古街。从2002年至2004年,苏州平江区政府实施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共耗资1亿多元,使平江路从白塔东路到干将路的主要部分(全长1090米)再现了历史面貌。2006年,平江历史街区项目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09年6月,苏州平江路入选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平江路是阮仪三的得意之作。这条路,他做了整整15年时间。

    作为平江历史街区的总规划师,阮仪三曾经数次修订平江路规划。从1986年开始,阮仪三常把苏州及平江路相关区域规划课题列为学生课程或毕业设计,来探索研究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1996年,他主动承担了苏州古城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更重要的是,他将一批得意门生都留在了苏州当地,现在已经成为苏州规划与城建的骨干力量。

    “为了这条路,我没少和政府官员吵架。”阮仪三笑着说。

    阮仪三告诉记者,这条路的规划设计他全程参与。平江路整体风貌进行了控制,它的高度、色彩、体型,和周围建筑是完全一致的。平江路的建筑,外面的砖是老砖,屋顶尽量都用老瓦。

    从一开始他就明确,这条历史文化街区绝对不能随便开店铺,凡是与文化无关的店铺不允许开,相反,一些文化店铺,该贴钱的要贴钱,该免房租的免房租。

    有领导说,一条路花这么多资金建设,什么时候收回成本?那些文化店铺,很难有大盈利。

    对于这种看法,阮仪三反问:“城市修建地铁什么时候准备收回成本?”“城市修建图书馆,什么时候准备收回成本?为什么就不能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付出一些呢?” 他认为,平江历史街区这一历史地段的留存,留下重要的城市记忆,留下过去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衔接和交融。

    现在,平江路上,不单有很多情侣来拍婚纱照,还有很多人来拍写真。大家觉得这儿非常漂亮,成为人们追求的风景。并且觉得很有文化与生活气息,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名街,而不是商业街。

    阮仪三明确表示,这条平江路,他不欢迎那种挥着小旗帜的导游客。“这里是要仔细体会的地方,走马观花的游客只会破坏环境,这里不适合他们。”

    (下转A15版)

    (上接A14版)

    有领导说,一条路花这么多资金建设,什么时候收回成本?那些文化店铺,很难有大盈利。

    对于这种看法,阮仪三反问:“城市修建地铁什么时候准备收回成本?”“城市修建图书馆,什么时候准备收回成本?为什么就不能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付出一些呢?” 他认为,平江历史街区这一历史地段的留存,留下重要的城市记忆,留下过去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衔接和交融。

    现在,平江路上,不单有很多情侣来拍婚纱照,还有很多人来拍写真。大家觉得这儿非常漂亮,成为人们追求的风景。并且觉得很有文化与生活气息,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名街,而不是商业街。

    阮仪三明确表示,这条平江路,他不欢迎那种挥着小旗帜的导游客。“这里是要仔细体会的地方,走马观花的游客只会破坏环境,这里不适合他们。”

    招募志愿者调研古镇古村

    成立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12月5日,“同济大学城镇遗产保护历程及成果暨阮仪三教授保护研究活动展”,在上海思南公馆开幕。

    思南公馆,阮仪三整整做了十年的跟踪规划,现在在上海已经成为比新天地更受欢迎的重要旅游休闲活动场所。为了这次展览,阮仪三跑前跑后忙了很久。

    1934年出生的阮仪三已经80岁了。每年暑假期间,他都要招募志愿者,组织学生到一些城镇或村落去调研。最近,暑期调研的成果,《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已经结集出版。里面收集了100个不为人们所知的城镇村,经过阮仪三的推荐,其中30个已经成为国家或地方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第一批3000本已经售尽。

    令阮仪三焦虑的是,各地破坏历史文化古建筑的行为仍然在不断发生着,而他的力量却很有限。 

    “除了给地方做规划有收入,我所有的调研,经费都是自筹,不仅国家没有经费,学校也没有,我们国家不把这种调研当作科研,但我自己觉得很有价值,越做越有意思。”阮仪三表示,这些调研,每年都要花掉他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钱。

    为了让城市遗产保护能够持续做下去,2006年,他成立了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然而,阮仪三坦言自己“找钱的本事不行”,目前基金会运转并不算好, 筹钱很困难。筹来的钱大多放在了志愿活动上。

    阮仪三感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这个内容在中国还很不成气候,人才很缺乏。“我是不打算歇了,干到干不动为止吧。”阮仪三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