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勇:杜郎口中学人物速写一组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2010522  星期日

 老杨同志不老嘛

 5月19日中午来到杜郎口中学,报完到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教室里听课。一节课下来,发现有一个未接来电,打过去一问,原来是办公室的杨老师让我们集合去宾馆。

在宾馆门口,同行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扯了我一下问道:“你就是秋枫(秋枫是我在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注册的网名)吧?”

“是啊,是啊,您是?”虽然我们这些网友们在网上已经聊了很久了,可刚聚在一起,却很难对得上号。

“我是老杨同志啊!山东莱芜的杨富志!”一口浓重的莱芜口音,一咧嘴,露出了洁白整齐的牙齿。

“哦,我还以为老杨同志是个小老头呢!老杨同志不老嘛!”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哈……”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坐在席口的石局长

 5月18日的晚上,崔其升校长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在杜郎口中学的餐厅里设宴招待我们这些所谓的“贵宾”。我们二十多个人围在一个大桌周围,也不管年龄大小了,把崔校长让在当中,我们就乱坐一通了。

坐下后,我们就天南地北地扯了起来,顿时房间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其间,有一个个子不太高,戴着眼镜,面容白皙的“男老师”坐在席口的位置。我们也没当回事儿,只当是学校里派来招待我们的办公室人员。

后来,大家互相认识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位“男老师”竟然是茌平县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让我们觉得很难堪,再怎么推让,他也不挪地方。还不住地说:“我坐在这里是有原因的,远来是客,你们不用计较这些。”

就这样,石局长在席口,帮忙找餐具,端菜,倒茶……

这样的局长,还真的很少见!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进来的

519上午8点多,我们在一个小会议室听杜郎口中学的张代英校长给我们介绍学校的课改历程。张校长从杜郎口中学改革的背景、课改的实施、今后改革的方向等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昨天、今天、明天。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张校长举手投足,神采飞扬,不拿稿,不喝水,不落座,有时挥笔勾勒,激扬文字;有时引发联想,回忆当年。讲到悲愤处言辞激昂,讲到成功时笑容满面,讲到失败时泪光熠熠……

从她的叙述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崔校长当年创业的艰辛,我们深刻了解了杜郎口中学走到今天的不容易。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啊!笑容的背后,又藏着多少的辛酸和泪水啊!

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难忘。张校长正讲得入情入境的时候,虚掩着的门口,有个人探了一下头,又缩了回去,在门口徘徊。张校长发现了,就对着门口热情地说:“如果你进来的话,也可以!”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有照相录像的,有翻看资料的,有考查讨论的,甚至有人前门进后门出,而学生却视而不见,该怎么讨论的怎么讨论,该怎么展示的怎么展示,心中有课,“目中无人”。

也许,将一切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大家的考验和监督。也许,正是这种开放的胸怀才成就了今天的杜郎口中学!

 坐在角落里的肖局长

那是519日的下午,我们在会议室里和茌平县教育局的石局长、还有杜郎口中学的两位老师进行座谈,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围在会议桌旁边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

我们就像记者招待会上的记者,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像炸弹一样向石局长和两位老师砸去。三个人就像三位武林高手,见招拆招,或单独答复,或互相补充,精彩的回答让大家的疑问一个接一个地烟消云散。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五点多了。这时,韩编站起来说道:“今天,来参加我们讨论的还有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局的肖俊泉局长,下面我们请肖局长为我们说两句。”

虽然我们的名单上有这样一个名字,但我们谁都不认识这个人,又没和我们一块儿吃住,我们只当是没有来的了。听韩编一说,我们才向身后张望,这才突然发现我们的讨论队伍里,多了好几个人,也不知他们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这时,一名四十五岁左右的男子从靠墙的角落里站了起来,走到会议桌一头的空位上坐下,谈了自己参观的感受和自己的打算。谈完后,又回到自己的“角落”里坐着去了……

我们这才知道,他就是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局的肖俊泉局长,不禁暗自咋舌。

在这里没有领导、老师的区别,没有上级、下级的概念,没有瞻前顾后的考虑,没有怕狼怕虎的担心,有的只是对教育的热忱,有的只是解密杜郎口中学的渴望……

这恐怕是我经历得最难忘的一次讨论了!

出言不“逊”的学生代表

我想:我化用这个成语,是不用多解释的。

519晚上,我们的安排是和杜郎口的两个学生进行座谈。因为我们又逛着看了几个班的晚自习,所以等我们几个赶到的时候,“记者招待会”已经开始了。

两个学生代表一个是七年级,一个是八年级的,穿着桔黄色的短袖校服,留着利索大方的短发,正面带微笑端端正正地坐在哪里,接受我们这些“记者们”轮番轰炸。周围,都是我们这些不速来访的外地人,没有一个他们学校的领导或老师。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两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能招架得住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面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两个女孩子都一一作答,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答得切题入理,再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目光交流,十足的外交部发言人的派头。直说得提问者或点头称是,或哑口无言,或恍然大悟。

当我问她们有没有交老师批阅的作业时。八年级的那个孩子说:“作业?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钟玩笑!我们没有作业,黑板上的展示和讲台前的交流就是我们的作业。”接着,她们俩又详细向我们介绍了平常怎么反馈,怎么写作文一类的问题……

当有老师问她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两个孩子互相补充提出了三条:1、老师在课堂上最好一句话也不说,把机会都让给我们;2、老师要和我们多谈心,了解我们的生活和心理;3、老师要转变角色,当我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把代沟拉平。概括得让我们这些老师都汗颜,真得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了。

当有老师们问她们有没有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时,她们俩想了想说没有。我们都不相信,就又追问他们有什么兴趣和爱好,长大了想干什么。她们却说现在才上初中,是打基础的时候,不应该偏科。最惊人的一句话就是“光知道科学,能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吗?”让提问的老师也不由地脸红了……

由于两个孩子说的话太多,半个多小时后,嗓子就有点哑了,有老师端来两杯水,让她俩喘口气再说。不过,又有步步紧逼的张国青同志不断发难,打着让两个孩子休息一下的幌子,只准她俩回答是或者不是。不免惹起众怒,大家纷纷指责他不应该这么难为孩子们。

一阵又一阵发自内心的掌声中,原定一个小时的座谈,拖了又拖,延长了又延长,都八点半多了,大家还意犹未尽。两个孩子该休息去了。主持人盼盼编辑,强行喊停,才救两个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

与孩子合完影后,两个孩子回去休息了。我们却还议论纷纷,两个孩子“身手不凡”“出言不逊”,大家都对两个孩子的表现赞不绝口。

也许,今天两个孩子会以与我们座谈、合影感到骄傲,说不定有一天,我们这些人都会以和两个孩子合过影为荣呢!

“纠结”的乡村教师陈成海

乡村教师陈,来自吉林的陈成海,是一个说话豪爽、脾气耿直,爱憎分明东北小伙子。

我们住在宾馆的第一个晚上,我们是在他和老杨同志的辩论声中度过的!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报到的当天下午说起。

和我一样,小陈来到杜郎口中学屁股还没挨热板凳,就迫不及待地去杜郎口的课堂去参观了。这一看不要紧,让他疑问众生,很纠结,很受伤!

哪有这么厉害的学生?能在这么多人面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点也不腼腆,说得那么流畅到位!

教室里,参观学习的老师你来我往,学生怎么一点也不受影响?

是不是老师已经指导过了?只是在作秀?

……

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他纠结得难受,发誓要“揭开杜郎口中学的底儿”,如果真如他所想,明天饭都不吃,立马收拾东西,打道回府!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陈决定就盯着七年级的一个班,破译“密码”。518日的晚上,他关注了这个班的两节晚自习;519日早晨五点多又轰起几个人一起去解密这个班级的早自习;519日整个上午,更是蹲点这个班级,用自己的DV机全程跟踪拍摄……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陈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满脸纠结的皱纹一条条舒展了,兴奋地向我们叙述着自己的发现……话语之中不再是牢骚满腹,疑问人生了,而是充满了赞叹和惊讶。

   随后的交流里,小陈的问题依然多,可是全然没有了以前的怀疑和“敌视”的态度。每次讨论会都拿着自己的DV机忙前忙后地拍摄,对崔校长也佩服得不得了了!

   看来,要想改变自己,只有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行动!

小陈,一只即将蜕变的蝴蝶!

                      捡西瓜皮的韩编辑

 杜郎口中学的门口有一片大棚西瓜,正是成熟上市的季节!一个个又大又甜的花皮西瓜让人垂涎三尺。

519晚上,回到宾馆我们就开了个西瓜会。三个圆溜溜的大西瓜转眼就成了横七竖八的“月亮船”,摆了一大桌子,地上也布满了西瓜子。

大饱口福之后,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围坐在一起,讨论起来。男声女声声入耳,不时付出毫无顾忌的笑声。

韩编和我们讨论了一会儿,又抓拍了几张照片。不一会儿,找来一个大塑料兜,开始收拾桌子上的西瓜皮,哪能让大编辑干呢!我扯了几把也没扯过来,就赶紧又找了个大塑料袋子帮忙拾掇了起来。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韩编在拾掇瓜皮的时候,发现有一小块西瓜没有吃,他就拿过来啃净才扔进塑料兜里。如果是换我,我可能直接就扔塑料兜里了。

其他老师也跟着行动起来,有的拉桌子,有的挪板凳,不一会儿功夫就把餐厅打扫得干干净净……

真的很汗颜,得多谢小韩编辑啊,是他捡西瓜皮的举动,带动了我们,维护了教师的尊严。如果,没能他带头,我们恐怕会吃完一走了之,留下一桌瓜皮,留下一地瓜子,宾馆的服务人员会怎么评价我们呢!

仅一句“还是老师呢!”就足够我们二十多个人脸红一星期的了!

                     速录高手徐建利

本来,519日晚上的学生座谈会安排了我和徐建利校长做记录员。我一听,可就着了急,我写字特别慢的,如果写快了,一会儿的功夫自己就不知道写得什么东西了。私下里和徐校长一商量,没想到徐校长一口就答应下来,说:“记录的事交给我了,我打字快,也带着电脑。”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那天晚上,我们因为贪看杜郎口中学的晚自习,又晚去了一会儿。我们到的时候,和学生的座谈已经开始了。我没敢看盼盼的脸色,我想她一定很失望的,交待我做记录的,我却来晚了。

还好,有徐校长在,我就放心了。只见她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就像弹钢琴一样,灵活自如。还不时插空问一两个问题。

其实,不光在那一次座谈会上,就是在课堂观摩和其他的座谈时,你也能看到徐校长快速记录的身影。

我真是服了她了,能把字打得这么快!

唉,什么时候咱也能这样呢?

 激情展示的“辣妹子”

“辣妹子”其实并不泼辣。她网名是爱的色彩,是四川泸县的谢华老师,因为她来自四川,我们私下里都叫她“辣妹子”。

“辣妹子”穿着时尚,一头微曲的卷发,戴着一副眼镜,落落大方,文质彬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优秀,很干练。不过,我觉得最厉害的就是那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不管是介绍自己也好,还是介绍自己所在的学校也好,讲起来滔滔不绝,有条有理,再辅以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让我们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另外,她极其认真地阅读了中国教师报的每一期报纸,还记下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不仅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连编辑们也都唏嘘不已。

   谢华老师不仅是一个充满激情“辣妹子”,还是个有心人啊!

相关链接:

1、张学勇:崔其升,这样的校长不简单

2、张学勇:一波三折的“朝圣”之路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扫一扫,有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