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中的吉州窑

 芝润斋 2020-08-07

吉州窑到底创烧于哪个时代?对这个问题业界是有争论的。之前一般认为,吉州窑创烧于北宋,但自从找到明永乐年间的手抄本——《东昌志》之后,吉州窑存在于五代时期就有了文献依据。经过建国后陶瓷考古专业人员一些列考古调查、发掘之后,找到最下层(创烧地层)——青釉瓷层,似乎把吉州窑的创烧时期提前到了唐代。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吉州窑遗址出土的青釉盘口执壶

不过,从青釉瓷的器型和制作来看,吉州窑的创烧期,主要以仿制赣江下游著名青瓷窑口——洪州窑为主。有些人觉得,虽然能确定吉州窑在仿洪州窑,但并不能由此准确确定吉州窑在什么时候仿洪州窑。鉴于此,一些专家、学者把吉州窑的创烧时间,谨慎地描述为“创烧于晚唐、五代”。我认为,在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之前,这样的描述是合理的。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吉州窑遗址出土的北宋青白釉碗

进入北宋之后,由于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南北统一,随着经济、文化的逐步繁荣发展,农业手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民间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作为生活必须用具——瓷器的需求出现井喷,作为当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业,得到迅猛发展,一大批名窑如定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相继脱颖而出,全国各地名瓷窑辈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吉州窑也得到迅速发展。吉州窑作为一个纯民间性质的瓷窑,学习和模仿始终是自己的不二法宝,这时期定窑的白釉瓷、景德镇窑的青白釉瓷、建窑的黑釉瓷等都成为吉州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明代永乐年间 钟彦章、曾子鲁修撰的《东昌志》

北宋时期吉州窑得到发展的一个标志,是北宋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官府在永和镇设立瓷窑官吏——监镇司,以掌管“瓷窑烟火公事”,永和镇发展到六街三市,即:瓷器街、莲池街、茅草街、锡器街、鸳鸯街、米行街(迎仙街)和上市、中市、下市。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吉州窑遗址出土的北宋白釉乳钉罐

吉州窑在五代、北宋时期得到发展的原因,除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之外,还有大量接纳来自北方的窑工。我在《中华白瓷的拐点——定窑》一文中讲过,定窑由于地处宋辽、后来宋金边境,在北宋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饱受外敌侵扰和战争祸害的影响:从混乱的五代开始,辽(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从石晋王手中攫取幽云十六州,将辽、后周(后来的北宋)边境推到了今天的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并以此为基地,不断袭掠中原。而定窑所在地定州,富足且临近边陲,和平时期对外贸易相当便利,但却时不时要受到来自辽国、契丹的奔袭和掠夺,特别是公元964年、968年、979年的多次宋辽大战,对定窑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即使公元1004年宋辽订立檀渊之盟,但来自契丹辽人的侵掠始终没有停止过。多年来,定窑窑工躲避战火、陆陆续续南迁始终不断,其中部分南迁的窑工到达吉州窑。定窑如此,其他北方窑口也差不多。这些北方窑工不仅为吉州窑带来先进技术,更多的是注入开放、创新的理念。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吉州窑遗址出土的南宋绿釉屋顶

南宋是吉州窑的繁荣期。从遗址发掘看,处于繁荣期的吉州窑,其废品瓷片堆积之多、产品种类之丰富,是超乎想象的。任何一个到遗址探访过的人,都不由赞叹当年的繁荣盛况。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吉州窑遗址出土的南宋白釉带款盘

吉州窑在南宋进入鼎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背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大宋统治集团南渡,南宋社会经济文化很快趋于稳定并获得极大发展,吉州窑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进入繁荣期是理所当然的。另一个是人才和技术背景,北宋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祸”中灭亡,定窑、磁州窑、汝窑等北方大部分瓷窑受到极大冲击,有的受到毁灭性打击,窑口毁的毁、窑工逃的逃,南方的吉州窑、景德镇窑是窑工们逃难的方向。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从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到公元1161年即金世宗大定元年的约34年时间里,定窑处于完全荒废状态,可见战争的破坏力之重。吉州窑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接纳了更多北方南逃的窑工,获得人才也获得技术,极大促进兴盛和繁荣,其中仿定器、仿建窑黑釉盏和仿磁州窑釉下彩均获得巨大发展。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吉州窑遗址出土的南宋黑釉剪纸贴花盏

遗址考古发掘表明,吉州窑在元代进入衰败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吉州窑衰败呢?业界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文天祥抗元之战;二是元朝的残酷统治;三是日趋保守、落后,被景德镇替代。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文天祥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天祥抗元之战。文天祥,南宋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6月6日出生,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1月9日英勇就义。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祖籍永和镇文家村,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出生)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官至右丞相,民族英雄,写有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宋 吉州窑玳瑁釉罐 高11、口径12、足径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吉安府志记载,南宋宋恭宗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南下,文天祥率兵勤王,来到家乡吉州召集义军,招到众万人,后兵败。有专业人士分析,吉州窑窑工当有不少人参军入伍,兵败后招致元兵报复,所以导致吉州窑衰败。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判断分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家乡子弟,投军支持文丞相完全有可能,兵败后招致蒙古人报复也是完全可能的。从发掘结果看,吉州窑在整个南宋时期一直处于兴旺状态,而宋末元初有突然毁坏现象。不过从考古发掘结果看,吉州窑在元代沉寂一段时间之后,似乎又起死回生了。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宋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高19、口径5、足径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再来看看第二个原因——元朝的残酷统治。应该说,元朝在战争和残酷统治初期,确实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有非常严重的破坏,但是,随着战争结束和社会稳定,元朝统治对于南方的一些窑口,似乎影响不大。这一点,我在《略论元朝统治与元青花的关系》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元朝的统治对南方瓷器和瓷窑并无直接影响,但是,元朝的疆域辽阔、商品贸易发达,却对瓷器的发展有间接的好处,景德镇元青花的诞生就是个例子。而且,在元朝统治的后期,南方诸省均处在反元起义军的统治之下。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宋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高9、枕面26.5—22、枕底24—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个原因,就是内因——观念陈旧,创新不力,导致落后,最后被市场所淘汰。我们知道,吉州窑是特别善于学习模仿、并在学习模仿中创新的民窑,学习定窑烧白瓷、学习景德镇窑烧青白瓷、学习建窑烧黑釉茶盏、学习磁州窑烧瓷枕和釉下彩……吉州在这种广泛学习中再进行一些小小创新,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于是,木叶纹、剪纸贴花纹茶盏出现了,釉下彩器出现了。吉州窑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综合性民窑”这么响当当的名称。可是,这也带来一个巨大问题,那就是泛而不精,花活过多,四面出击,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机会,做不到引领潮流。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如黑釉茶盏,当吉州窑学习模仿建窑并创新出曜变天目、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之时,全国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斗茶不流行了,黑釉茶盏失去了“宠儿”的地位……。反观景德镇窑,在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而著称于世,南宋时大为发展,除了为提高产量而进行了革新与北方定窑有着一定的学习关系外,并没有像吉州窑那样广泛烧制各窑口的各类品种,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继续大宗生产青白瓷器。景德镇的青白瓷与龙泉窑的青瓷,成为当时社会消费的主流和出口海外的大宗产品,数量取胜,很快占领国内外市场、赚足口碑。与胎、釉的创新相比,木叶纹、剪纸贴花装饰也只能算小小的创新。而处于劣势的吉州窑,只能生产更多的品种与景德镇竞争……可想而知,吉州窑就这样慢慢被边缘化。于是,当历史发展到彩绘瓷、青花瓷阶段,吉州窑就被市场无情抛弃,彻底衰败了。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宋代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 吉安市博物馆藏

综上,我认为吉州窑之所以彻底衰败,主要原因是第三个——内因,也就是缺乏竞争力而被市场淘汰;不完全是第一个——文天祥抗元战争,吉州窑会受到影响但不至于彻底衰败;不会是第二个——元朝的残酷统治,不是造成吉州窑衰败的原因。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宋代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 吉安市博物馆藏

事实上,根据考古发掘,吉州窑在元末基本衰败,明代初年曾有过昙花一现,但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全面解析南方的民窑代表——文献中的吉州窑

南宋 吉州窑褐釉卷草纹碗 吉安市博物馆藏

现代吉州窑仿品比较丰富。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收藏热的不断掀起,众多专家、学者和收藏界人士加入吉州窑黑色茶盏的复制工作,并已取得巨大成效,有的仿古工艺技术相当精湛。当前,大量仿古的吉州窑木叶纹、剪纸纹、玳瑁釉等天目盏已经进入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