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气特点
一、节气特点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一般在每年的8月7~9日。“立”是“开始”的意思,“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代表着禾谷成熟。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但“立秋”节气到了,并不代表秋天凉爽的气候就已经来了。划分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也就是说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气候的到来。中国地域辽阔,虽然到了立秋节气,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进入秋天的气候。尤其是中国南方,天气更酷热。 二、节气三候 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由于白天日照强烈,夜晚凉风形成一定的昼夜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寓意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 三、穴位养生 立秋时节,往往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频繁降雨,导致湿气过重。湿为阴邪,好伤人的阳气,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邪之一。在我国传统的五行养生理论中,一年被划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立秋节气还处于长夏季节。“长夏”季节对应于五行当中的“土”和五脏中的“脾”。 此时人们经常感觉浑身乏力,头脑困重,关节沉重,腹胀腹泻,这是湿气困脾的表现。由于脾主运化,食欲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在节气养生的时候可选取脾经、胃经上的穴位。 阴陵泉 定位:位于脾经上,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揉按穴位5-10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日2-3次。 功效:健脾利湿。 丰隆 定位:位于胃经上,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 操作:用拇指揉按穴位5-10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日2-3次。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化痰。 四、节气饮食 1.多吃健脾胃的食物,以平补为主 初秋时节,白天气温仍然较高,空气潮湿闷热。有句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意思是夏季高温会让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睡眠不佳、活动减少等,这种现象在长夏潮湿闷热的天气尤为明显。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在饮食上就应该注意调理脾胃,多吃一些清热、利湿、健脾的食品,使体内积存的湿热排出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比如,山药、扁豆、大枣、山楂等都有很好的健脾胃作用。 2.可多吃酸味食物 辛辣的食物会消耗人体的大量体液,而酸味的食物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从中医的角度讲,秋季养生宜收敛。而酸味食物具有收敛、生津等作用,可以收敛肺气,益胃生津。例如葡萄、苹果、柚子、石榴等都是适宜秋天吃的酸性水果。 |
|
来自: 玲玲韩 > 《与月令有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