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满是反应农业物候的节气,此时农事进入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关键时期,是农民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因此小满民俗充满了“农”味道。 小满节气的到来,则预示着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将要来临,更意味着疾病高发期的发生。 小满民俗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 '抢水' 是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的农事习俗,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这期间会举行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要靠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蚕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以及养蚕有个好收成,因此人们在此时节祭蚕。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满养生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 我们也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境不佳,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对事物缺少兴趣等。 小满时节要静心,越是天热,越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 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由于人体的脾“喜燥恶湿”,此时出汗水分丢失较多,受“湿邪”的影响最大,脾胃消化功能会较差,一些夏季疾病会随之而来。 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养生要注重健脾化湿。由于人体的脾“喜燥恶湿”,此时出汗水分丢失较多,受“湿邪”的影响最大,脾胃消化功能会较差,一些夏季疾病例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还有可能患上脚气、湿疹等皮肤病。 中脘、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位是小满节气祛湿健脾主要选择的穴位。 对于患有慢性肠胃炎的朋友,以及脾胃虚弱的小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节气,艾灸承山、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健康问题,改善肠胃功能。 对于患有皮肤病的朋友,小满节气到来,是一种灾难。因为这一时节容易被湿邪外侵,是皮肤病高发期。建议艾灸血海、曲池、水分等穴位。具有活血调脾的作用,可以缓解瘙痒。 ![]() ![]() 对于脸上有色斑的女性朋友,建议艾灸太冲、合谷、血海这三个穴位,可以活血散瘀,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废物排出,从而消除色斑,雀斑。同时可以抑制黑色素的沉淀,提亮肤色,淡斑美容。 ![]() ![]() 对于肥胖的朋友,在小满节气可艾灸天枢、中脘。肥胖大多与痰湿有关,体内的湿气过重,而又缺乏运动,便导致腹部脂肪堆积,产生啤酒肚。艾灸这些穴位可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并通过增强人体的代谢能力,使多余的脂肪无法存积,缓解胃疲劳,加速脂肪分解。 ![]() ![]()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 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夏天受寒于身,到了秋天易犯咳嗽。 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日长夜短的规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建议: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当季食物。 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胃肠有积热,比如经常便秘、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水分消耗更多,小满时节更容易疲劳甚至加重宿疾。要想减少水分消耗,就得吃些“苦”头。不妨适量吃些具有清热、通便、开胃作用的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莴笋等。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 脾胃虚寒的人群耐不住炎热而贪凉食冷,就容易出现暑湿外感。中医认为生姜能温中止呕散寒驱湿,建议这类人在饮食中注意适当吃些生姜。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此时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此时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同时也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