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经络、查穴位在我们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穴位查找”的工具,你点进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经络穴位知识。 霜 降 为什么要做节气灸? 人就像天地之间的一粒尘埃,任何季节变化,时令的更替,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老祖宗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就总结出:不同节气的变化,相对应多的会出现那些病症,如果我们提前有针对性的预防,就能起到防患于未然。 节气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变化。 白露,水凝为露;霜降,露凝为霜。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到立冬这15天,就是从秋天到冬天的过渡期;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一个转换。 霜降,关系到人的收藏大计! 不可任性,否则,代价自负。 中国人最讲养生,古代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之说。可见,霜降养生在我国24节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霜降养生以“润燥健脾、益气固表”为主。 而丁酉年的霜降无霜,北方大部分地区无霜,因为此时还处于“秋行春令”之中---自然万物都处于阳气外泄之中! 因此,今年霜降养生还是以“收”为重! 时已深秋,早晚的寒燥之气布满天地之间,还要将养阴润燥和保护脾胃结合起来。脾胃一伤,一毁百毁,百病缠身! 做好下面日常生活中的:收 不大吃大喝 不出大汗 情绪不波动 不晚睡 不过早过晚运动 少吃辛辣,燥热食物, 多吃甘酸, 上床不看手机是最好养心血、肝血的方法! 这时,各位艾友一定要灸,能够将元气收藏住的关元穴。 秋天灸关元穴,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合脏气生藏之机。 霜降,五行属土,对应脾脏,因此,这段时间是肠胃病的高发期! 在饮食上,我们不要吃寒凉食物,水果能蒸煮一下再吃最好。 早上一碗山药小米粥,可以滋阴养肾、健脾护胃。算得上是全年365天的最好滋补佳品。 艾灸健脾效果是中医治疗手段中最快的一种, 取穴:中脘穴、肚脐、足三里、太白穴 如果是日常的养生保健灸,那么我们每周3-4次,每次每个穴位20分钟。 如果是治疗性的艾灸,我们可以艾灸一周休息一天,每次每个穴位30分钟以上。 找经络、查穴位在我们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穴位查找”的工具,你点进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经络穴位知识。 脾胃不好的艾友、阴虚火旺的艾友建议各位早晚各做一次推腹,有时比艾灸的效果还好! 秋冬多喝温热水是最好的滋阴润燥!加点蜂蜜水更好。 艾灸滋阴润燥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有时间泡泡脚后,艾灸或者按揉三阴交、涌泉穴这些引火下行,滋阴润燥的穴位;我每次还叫大家把太冲穴加上了,因为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预防秋燥抑郁很有帮助。 很多年纪大的艾友说:早上醒了,舌头在嘴里都粘住了,动不了! 记 住: 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床头放个保温杯,下床之前先喝几口水,闭目养养神再起来。急着起来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告诉各位艾友一个小方法,可以很好的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 自己点按承浆穴、端兑穴可以快速起到生津的作用;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秋主肺,肺主悲 深秋之后,满目荒凉,悲情油然而生。很多人的抑郁症也会在秋天加重。特别是一些女性在这时情绪波动大,因此我们按揉或者艾灸“膻中穴、太冲穴”非常好,这2个穴都是调节情志病的要穴。 深秋“贼风动”,贼风就是从门缝窗户缝跑进来的很小的风;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也大,如果你在家里不注意穿衣保暖,身体的抵抗力又差,就很容易“伤风感冒”。 益气就是健脾气补肾气,我建议大家艾灸取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 固表就是“巩固护卫体表”。体表的防卫加强了,人体就不容易受到秋天的邪气“燥、寒、风”的侵袭,就不会出现“风寒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这些呼吸系统的问题。这个大家一个都很熟悉艾灸取穴了,以大椎穴、肺俞穴为主灸点。 大椎穴、脾俞、肾俞、膻中、关元、三阴交、太冲穴 每天一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20分钟,艾灸一周休息1-2天。 如果脾俞、肾俞取穴不方便,可以换成“太白穴、太溪穴” 心中一定要有 收 秋不“收”,冬天“藏”什么呢?春天又用什么“生长”呢?! 觉得好点赞转发后再走! 谢谢你的点赞与传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