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8​麻黄附子细辛汤

 有缘者可网诊 2020-08-07

​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义:此治表里皆寒之方。

主治:

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发热恶寒,头痛,脉沉微。

不喜冷性饮食,从体质方面检查,没有显著可补的衰弱现象。

药品:

麻黄一钱至钱半 附子一钱至钱半 细辛五分至一钱

煎服法:水一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禁忌症:

喜冷性饮食者忌用,因此证须防阴虚血虚兼受风寒之

病。体质有虚弱现象者忌用,因此证须防阳虚气虚兼受风寒

之病。

用药大意:

麻黄散表寒,附子温里寒,细辛升内陷之阳气。对于表里皆寒始得之证最为相宜,或兼头痛者,用之也可。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附子甘草汤:此治表里皆寒,或体质较弱,或时间较长,或没有头痛之方。

按:此证须加人参。

(2)景岳理阴煎、大温中饮:此治阴虚血虚感受寒邪之方。

(3)补阴益气煎:此治血虚气虚感受风寒之方。

谭杰中论述:

    【11.2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再来我们看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条文写说:"少阴病始得之",刚刚开始进入少阴的时候,"反发热",这个人反而发起烧来了。那么,如果一个人刚得少阴病,理论上是烧不太起来的。当然也有例外,因为真武汤也是标准的少阴病,可是它是烧得起来的,所以我这个说法上来讲是有点瑕疵的。所以简单来说呀,张仲景这个辨证点,在临床上并不好用。

    那么他说"脉沉者",那其实如果你遇到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你把他这个脉,通常那个人的脉就是比正常的情况再更沉一些、更弱一些。那可是如果你要说开麻附辛有什么诀窍的话,以脉象来讲啊,尺脉大浮的也有,尺脉大沉的也有。所以尺脉比正常人沉或者浮,感冒的分类大概都算到少阴,都大概是麻附辛或者真武汤,这是一点。那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剂结构来讲的话,麻黄是外发的,附子是补阳的,那细辛在这边我们可以说,细辛是通经祛寒的药。细辛它是身体里面哪里有水,水里头有寒气,它就可以把这个寒气逼散。与水气相关的经,一个是少阴经吧,一个是太阳经,这两条经细辛都特别通,但是我们通常也不会拿细辛当太阳经引经药,一般说法是它是阴经引经药,就好像连属着在里的附子跟在外的麻黄,当做一个桥梁。也就是少阴经走到最表面的时候,那个地方就可以用麻黄把邪气推出去的时候了。在里面的时候,要用附子补阳,细辛就好像负责把附子补了阳气之后,但是那邪气、寒气还没有办法够到外面让麻黄推出去的话,中间那一段交给细辛,就是一般临床医家是这样看待细辛的。那当然细辛在《神农本草经》的功能是什么?"通九窍",对不对?所以后来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于是我们中国人"通九窍"的专病专方哦,这个另外再说。

    还有一点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呢,是一个我们今天临床非常好"滥用"的方子,好像有一个大陆什么地方的江湖传说还是什么,就是有一个医生,他几乎不管什么病人来,都开麻附辛,谁吃了也都有好。他就只是把脉,觉得这个人尺脉虚,就开麻附辛,就这样子。这样的开法,你说有没有道理?我觉得今天的人感冒,的确有很多人,乍看是太阳病,但其实也是可以用麻附辛的。比如说,有两种状况我们是感冒不分经,直接用麻附辛的,第一种就是一感冒,什么症状都没有,就只是流清鼻涕,那马上就是麻附辛就通上来了,你就不一定要用桂枝汤或麻黄汤。然后另外一种就是一感冒的当下,立刻就腰痠腰痛,一感冒腰就直不起来的,那也是立刻直攻少阴的,那种情况下用麻附辛效果都不错。然后呢,一感冒立刻就扁桃腺发炎的,我觉得麻附辛也是可以用的主轴嘛,上个礼拜讲到附辛芩连汤了,就是也是可以用的哦,就是没有麻黄也没关系哦,至少通得到这个喉咙。那么麻附辛在使用上面哦,张仲景写的是麻黄二、细辛二、附子一枚,附子一枚大概有三到四。所以我认为麻附辛比较好用的用量,是附子放得比麻黄、细辛多。那我们一般外面买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多半是"麻黄二、细辛二、附子一"那种比例,那种麻附辛有没有用呢?常常也是有用的。可是当它没有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附子加量之后,就变得有效了。所以麻附辛,到底来讲,我觉得附子出头会有用,你就当作这个年头附子品质已经下降了,麻黄跟细辛都是有那种伤身体的药哦,所以品质都不会下降,那附子都会下降。所以附子放多,我觉得比较能够确保它的疗效。不然的话,少阴病了,这个人反而虚掉了,就没有意思了。

    那还有一点啊,如果这个人是发热而脉沉,如果照张仲景的那个讲法的话,发热是一个人的身体亢奋,脉沉是这个人血压掉下来了,心、肾都衰弱了。那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说这个药物组里面,附子是一个可以"强心、强肾"但是会"降血压"的药,那你说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直接只开附子好不好?不行,那个人的血压不能更低了。而麻黄是发邪气,对心肾不太好,但是是"升血压"的药,所以这两个东西正好又是一个翘翘板,针对这个脉证来讲,"反发热.脉沉"这个状态,麻黄、附子同用是有意义的;大概是这样的思路。

    那同样的,像麻黄汤这个方子,有人就说,麻黄汤其实是一个"大寒药",是"寒到你出汗",这个说法是一个象征性的讲法,但是从药性这个面向而言,我觉得这个象征性的讲法是很有道理的。同学们下课可以想一想,那我们休息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