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方义: 此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散风清火,降逆止呕,补正祛邪,治少阳虚证之方,也系少阳病之主方。 主治: 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头晕目眩,或头角痛,口苦,咽干,苔白,耳聋,溺赤,脉浮弦而细。 药品: 柴胡二钱半至四钱 黄芩钱半至二钱半 人参一钱至一钱半 炙草五分至一钱 生姜二至三片 半夏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1)胸中烦而不呕者,去人参、半夏,加瓜蒌实。烦是热证,不宜人参大补,恐助热也;半夏止呕,今不呕,故去之;瓜蒌实能通胸中之热,故加之。 (2)渴者,去半夏,加人参、瓜蒌根.渴者,津液不足也,半夏性燥伤津,故去之;人参、蒌根生津,清热止渴,故加之。 (3)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腹痛是寒邪郁滞不通的证候,故去黄芩之寒,加芍药以通血痹,通则不痛也。 (4)胁下痞坚者,去大枣,加牡蛎。去大枣者,恶其甘以助满也;加牡蛎者,取其咸以软坚也。 (5)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心悸、小便不利者,是阳气虚,水气停宿也。黄芩性寒,恐伤阳气,故去之;茯苓利水,故加之。 (6)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不渴是津液尚足,故不须人参之生津;外有微热是兼太阳之表邪,故须加桂枝之解肌。 (7)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咳是寒邪与水饮伤肺,肺气上逆之证,故去参枣之补,生姜之散;加干姜温肺寒,以化水饮,加五味敛肺气,以止咳逆。 煎服法: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渣温服。 禁忌症: 少阳实证,胸下及腹拒按,大便燥者,忌之;伏暑、湿温所见之胸痛寒热如疟,及太阳病寒热如疟等证,均忌之。 用药大意: 柴胡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主药,对于寒热往来、胸胁满、头眩痛等症最为相宜;黄芩泻火以治口苦;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参、草、枣补胃气之虚,并调和诸药。 类似方剂参考: 大柴胡汤:此治少阳兼阳明实证之方。 谭杰中论述: 金匮/17-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桂林本11-102条)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这个【17-15】条呢,那就是皆大欢喜的条文啦,啊,非常好用,也非常红的条文。这个小柴胡汤呢,最好抓的几个主证之一啦。你,发烧,吐,就开小柴胡汤,就这样。啊,这个,在感冒发烧的框架下,如果你是发烧的时候他的主证同时就有吐的话,那就开小柴胡汤嘛。那在家里面来说的话,比如说你们家的小朋友啊,忽然吐了,那你一摸,哎哟,在发烧诶,那,就小柴胡汤开下去。当然你说有没有例外,当然有,对不对?太阳阳明合病的什么葛根汤证那也会吐的噢。这不能说是绝对,但是的确是很好用,因为几乎这样抓就会很有效。这个感冒了,发烧了,吐了,大概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柴胡汤啦。那至于说小朋友可能会烧的让你觉得比较明显,成年人的话可能就是感冒了在吐,那他的体温可能不是高烧,说不定是低烧,就是38度上下这样子哦,不上不下在那个地方,那这样也有可能。那至于更标准的柴胡证就不用再在这里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