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探案”需能自圆其说——前期病例答案及解析

 粉粉在微笑 2020-08-07
————先做个宣传的分割线————

这几天不少超人小伙伴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我,希望能够看那天讲课直播的回放。我跟讲课平台沟通后,目前回放功能已经上线,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回放界面(平台方收取少许管理费用,但支持永久回放)。

————言归正传的分割线————

前天的病例引发大家热议,很多超人小伙伴们都参与了讨论,其中不乏直接给出“标答的诸多高手。不过俺发现还是有不少超人小伙伴们尚未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我准备把自己当时的诊断思路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这是我会诊的一个病例,申请会诊的医生提供的病史是小腿包块伴疼痛两天,过去后第一眼就看到病人的腿部有个红色的包块:

探头放在包块上,患者有明显的触痛。如我在直播中说的,病变的定位多半是在浅筋膜层。

果然,在皮下见到病变如图:

从超声声像图上来看,这个病灶呈不规则形,没有包膜,上下的边界还比较清晰,但边缘似乎有顺着筋膜层方向延续生长的意思。病灶整体表现为低回声,但分布不是特别均匀,结节内有明确的血流进入,因此结节可能是实性?如果检查到此为止,结合患者的超声表现和疼痛两天的病史,我们大概只能做出这样的诊断:小腿皮下实性结节性质待查...“结节性筋膜炎”?“炎性肉芽肿”、“纤维瘤”...
然而正如我经常跟学生说的:影像科室中,放射科的工作就像是在玩“大家来找茬”,多数时间都是在看图说话;而超声科的工作很多时候更像是在做一名侦探,除了超声影像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和病人的交流获得更多的线索,从而使我们找出、或者更加接近事实真相。
通过和患者的交流,我很快获得了一个极具指向性的信息:这个包块是患者两天前起床时突然发现的,最初很大,几乎有“乒乓球”大小,没有明显疼痛。之后包块没有破,但迅速缩小并逐渐开始疼痛。
这个病史一出现,之前的那些疑似诊断就几乎都被推翻了,因为完全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那么,此时该如何考虑呢?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的卞福宝老师在留言中说了这样一个金句:“来去匆匆的结节一般都是出血性疾病”,我深以为然。(注:炎性包块也可以来去匆匆,但开始就会有非常明显的红肿热痛,与本病例不符。)
出血形成的血肿确实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结节内不均匀的低回声同样可以用血肿进行解释,然而病灶里面的血管该如何解释呢?(这个病例中,这根血管极具混淆性,把我的思路都给带歪了)
于是我带着疑惑重新观察这根血管,这次总算发现了一些异常:1、该血管的血流到达病灶中部之后突然就消失了,没有实性病变那种向周边发散出分支的表现;2、血管内的血流会有节律的呈现红蓝两种颜色,调高Scale证实不是彩色混叠。于是,采集它的PW:

收缩期高速注入,舒张期缓慢“挤出”,典型的“双期双向”频谱,这是典型的“假性动脉瘤”的频谱脉冲!此刻,真相已经近在咫尺,万事具备,只欠一个“瘤腔”了!有了思路,需要做的就是仔细仔细再仔细的观察了,ZOOM走起!果然,放大之后,极其细微的瘤腔正在搏动。

到了这一刻,这个病灶的超声诊断就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这就是一个mini版的“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部分已经血栓化。然而,其实我们还可以想的更多,如:
Q1、这根动脉从何而来?
A:顺藤摸瓜,我们可以看到这根动脉起源于胫后动脉,属于胫后动脉的内踝支:

从瘤体侧追溯血管(因深度不同,使用了两段视频)

从胫后动脉分支侧追溯血管(因深度不同,使用了两段视频)

Q2、为何会在这里出问题?
A:继续询问患者病史,得知患者半月前有“中风”病史,诊断为“脑梗”,目前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拜阿司匹林),这些药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会使出血风险增加。内踝处皮下脂肪很薄,深方就是胫骨,轻微的磕碰就有可能导致血管破裂。

一个好的侦探,不会仅仅满足于找到真凶,一定会努力将包括犯罪动机在内的前因后果想得明明白白,让所有线索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同样,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超声医生(侦探),不要满足于针对超声图像做出诊断,而应该努力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超声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安排的妥妥当当,让自己的思路圆满。

各位超声同仁都能成为“名侦探柯南”(断案如神,永葆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