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谭湘岳 老 屋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老 屋

作者简介   

        谭湘岳,企业退休干部,老年文学协会会员,喜爱文学和户外,早年担任过通信报导员,作品先后在《湖南邮电》《岳阳晚报》《快乐老年报》《洞庭红叶》等报刊发表。

       老屋是张谷英大屋中的一个屋场。建筑时间较其它屋场稍晚,当地人称它下边新屋。

      下边新屋背靠笔架山,与张谷英正门当大门隔溪相望,一条石径小路与大屋连成一体。凹字布局,石砌大门。屋内十个“天井”,以进大门后中堂为中轴,两边纵横四条约各四十米长的对应巷子。居住四十多户二百多号人口。屋后山边,有一口水井,水面如镜,清澈见底。井水供整个屋场居民饮用。井旁一口水塘,时有小鱼小虾在内游弋,几块长形石条一头嵌在岸边另一头伸入水中,屋场居民全在此洗涮。当年,我家租居在这里。

       屋场里有二位同姓陈婶 人们依据年龄大、小分别称呼她们。我们家租住大陈婶房子。那时大陈婶三十八九岁,云南人。她丈夫当过兵,解放初带着她和孩子回到老家务农。一九五九年其夫不幸去世,留下她和四个年幼的孩子!

        失去丈夫的大陈婶不仅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在贫穷的年代更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压力!当时,四个孩子大的十四、五岁,小的不到二岁。吃不饱,穿不暖,孩子们骨瘦如柴。没有了男人,穷困潦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不到四十岁年纪的她弯腰砣背,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看得五十多岁,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称。

        面对生活的艰难与不幸,为了儿女,大陈婶咬紧牙关,既是妈又当爹,每天连轴打转忙碌。种田、种菜,打草养猪,不知疲惫的劳作,以瘦弱的身躯支撑着家庭。她心地特别善良,从不与人计较,更不搬弄是非!同样贫穷的乡邻同情她,不为难她。我娘与她关系非常好,不仅对她心灵安抚还力所能及帮助关照!

        记得发生过一件既辛酸又有趣的事情!

       当年,在农村要改善生活饲养家禽是重要途径。贫穷的农户大多年初从母猪养殖户那里赊账小猪仔,待年底出栏斩杀后还上欠款。年关才能好过!有一年,我们俩家各喂了一头小猪,猪舍连在一起。一天晚上,父亲不在家。夜深人静时,突然、娘听到猪舍蜥蜥的声音,并感觉到猪受惊后在来回奔跑。她意识到,有人偷猪?翻身坐起,可一个女人怎么斗得过男人?而我们姊妹年幼正在被窝里酣睡。情急之中,娘一边喊着我父亲的名字:“老谭、有贼、快起来”!一边拿起房内吊壶对着“夜壶”洒“尿” ,详装男人在家,并学做父亲的声音回应壮胆。这时,偷猪贼知道惊醒了户主,赶紧溜之大吉!

       事后,我娘将隔壁大陈婶叫醒,走进猪舍查看。发现两头猪已被赶出猪圈围栏外。见状,大陈婶说:"多亏你惊醒,猪仔子才冒被偷走,不然,钱还没付又欠新账“。是啊,我娘遇事冷静、临危不惧,何等的睿智!

        前些年回到张谷英镇,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曾经闭塞贫瘠的山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委机关所在地成了热闹非凡的小集镇,置身其境尤如城市繁华一隅。大山中的张谷英大屋,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特色旅游景点。一段进入老屋的水泥硬化大道替代了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羊肠小路,路旁农家别致的楼房鳞次栉比,而老屋下边新屋则成了景点第一道门,屋前整修一新,汽车停满了门前地坪,游客川流不息!怀揣喜悦的心情进入老屋,见到儿时久违的伙伴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大家相互问长问短、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外观老屋,时过境迁,靠近后山在文革中被拆得七零八落,断壁残垣早已修复。童年破损的印记不复存在!再去看望几位老人,大都身体硬朗,精气十足。曾经缺衣少食的村子已富甲一方,穷山僻壤再也不是这里的代名词!让人难过的是:被辛劳陪伴一生、备尝人间坎呵、饱经风霜多难受苦的大陈婶却已过世。她没能等到国家兴旺发达的今天享受幸福生活。没能回到云南老家,永远留在了张谷英!但含辛茹苦养育的儿女们全都成家立业,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老屋中的大陈婶,一位普通的村妇,默默无闻的柔弱女人。早年勇于面对命运中的逆境,艰难岁月里的困苦,给我留下特别印记!她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让人缅怀、敬仰!她的勤劳与善良、无私与奉献、仁慈与朴实无不闪烁着毋爱的光辉!而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朴老屋由贫穷的山村蜕变成名杨四海的一颗璀璨明珠,每天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而长居在此的人们在新时代阳光照耀下,正以充满生机活力的坚实步伐,走上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幸福大道!

本期图片:网络

潇湘原创之家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