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柳茵 赶磙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赶   磙

作者简介

       柳茵:岳阳市君山区人,家庭煮妇,崇尚文字,却胸无点墨,偶作东施以自娱。

         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对春插、双抢、秋收应是记忆深刻的了,尤其是双抢,酷热的季节里,既要抢住好天气收割,避免成熟的稻谷是碰上雨天而发芽霉变,又要抢在立秋前把晚秧插下去。季节性强,加上任务重,经常是不顾酷热难耐的。

        小暑过后不久,开始双抢,此时一般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起得早的还满天星光就趁凉快下田干活了,常常有割完亩把田才回家吃早饭的,吃完早饭,碗筷一丢便又匆匆赶快下田,直干到中午太阳红辣辣的才收工,下午出工,路上都炙烤得滚烫,下到田里,表面的水温起码在50度以上,烫得脚都不敢下去,直到将脚踩进泥底里才好些,那种上蒸下煮,挥汗如雨的辛苦,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我 十多岁时,由于长得瘦小,农田里扦秧割谷还不能当主要劳力,于是赶磙和做家务就成了我的专利。 

          每当母亲和哥哥将才从稻田割下来的稻穗头一担担从七八里远的水田经过弯弯曲曲的田梗挑回禾场时,因天气酷热加上路途遥远,母亲和哥哥基本上已是汗如雨下,全身没一丝干的,待母亲他们挑到堆满小半禾场时,多半已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开场碾谷,便成了我的任务。

          开场很有些讲究,母亲告诉我:边上的第一排不能铺得太厚,且稻穗头要向着内面,这样避免石磙将谷子碾压成碎米,后面的便将稻穗头匀称地撒在面上,以便石磙直接压在稻穗上,让谷子更容易脱离稻穗;场要开成椭圆形或圆形,具体根据禾场的形态来,但不能有方角,那样石磙碾压不到。并且稻穗要撒均匀,不然石磙碾上来时,便会有的地方一堆,有的地方则成了一个坑,牛拉着吃力,谷穗也会受力不匀而难碾下些。

          开好场后,用掀将边上稀散的谷穗扎到禾场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谷场,这个过程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开好场后,我将老牛牵来,套上接头;接头是由两条有点弧度的木头楔在一起制成的,大体上像个X形,只是上头距离短些,仅两边留两三寸长的角,下面一截似个大大的八字形,用来侉在牛肩上,两边各有一根粗粗的麻绳,连着一个用木架匡住的二、三百斤重的石磙。

         做好这一切后,我便一手拿着根竹枝,一手牵着牛绳沿着开好的场一圈挨一圈的赶着牛碾起来;初碾上去时,稻穗都蓬起一尺多高,稻谷上的针和草屑刺得身上到处刺痒刺痒的,待第 一遍碾完,稻穗才平伏些,稻草也变得柔软些了。石磙在老牛的拉动下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伴着磙声,知了的叫声,仿佛一曲杂乱无章的乐曲,让人神思倦贻,昏昏欲睡。

         一场稻谷碾下来,大约得三四个小时,到晚上八九点时,白天的酷热消散得差不多了,满天的星星也在皎洁的月光里眨着眼睛,整个夜空一片银白。我牵着老牛一圈圈走着,眼睛不时望下四周的星星,萤火虫,以及被月光笼罩下的树荫。初时还一圈挨一圈牵着牛走,慢慢地便迷糊起来,竟让牛随便走起来,有时一个迷糊还撞到牛身上,只等听到石磙碾到地上砰砰的声音,才惊醒过来。

          赶磙最烦的就是牛拉屎,每每牛刚套上接头时,基本上都是饥肠碌碌刚从犁爬上解下来,一见禾场的稻穗头便死命的吃,要不了多久便吃得肚圆肠满的,就要开始拉屎了,因为不能让牛屎拉到稻谷上,便必须拿东西接着,母亲常准备着一只箢箕铺上稻草放在禾场边上预备着,但因有时迷迷糊糊未能及时发现老牛的状态,等发现时,老牛已拱身翘尾准备开始了;只得慌忙抓起一团稻草接着,老牛毫不客气地拉出一堆臭烘烘的大便来,尽管腥臭难闻,也只好哭笑不得地乖乖服侍它拉完,然后将牛屎丢到粪坑里,继续跟着老牛一圈挨一圈地转。

           大概碾二三个小时后,母亲和哥哥便会来翻场;母亲和哥哥每人手中拿一根扬叉,(木头 做的一种农具),分别从两边对着往中间一铺一铺地翻,翻时必须用力将稻草抖散,以便谷子掉出来。翻完一个场,便又汗流浃背了。待母亲扎完边后,我便牵引着牛一圈圈继续我的工作,并不时抓起有些厚的地方的稻草检查下是否谷子全碾下来了,将不均匀的地方匀下。个把小时后,差不多稻草上的谷子都碾压下来,就可以出场了,而此时往往已是半夜了。母亲和哥哥将稻草用扬叉抖干净,然后将稻草掀到禾场边,或将稻草踩成一卷捆起来,用竹扫把将谷子上粗的稻草扫在一起掀到场边,只留谷子在禾场上,大概需一个多小时,至此,一场稻谷才算碾完。余下就是翻晒,扬谷等等说不完的细活。

        从泡种,育秧,整田插秧到收割,不知要经历多少道工序,流下多少的汗水,只等粮食归仓才稍告一段落。 

          时过境迁,飞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取代了过去许多的体力劳作。而政策实行土地流转,让田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不但让许多父老乡亲可以向更多的方面发展,也让春种秋收效率提高了很多。那种老牛拉磨、磙的原始劳作,已变成了历史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