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懂得与人保持距离

 富书 2020-08-07


文|勤一一
熟不逾矩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距离,是关系的灵魂。

人并不是长大成年就成熟了,一个人真正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懂得与人保持距离。

人与人之间90%的关系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彼此之间的“距离”出现了偏差。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清晰,并且活出真正自我的人,那么不论是与他人的关系、与亲人的关系,还是与爱人的关系,都需要有边界意识,防止僭越“舒适”距离。

与他人保持距离

《欢乐颂》中,热心的曲筱绡怀疑邱莹莹男友,自作主张帮助她测验男友人品如何;但没想到,邱莹莹却很生气,和曲筱绡大吵一架。

曲筱绡本是出于对朋友的关心,为了不让邱莹莹吃亏;但邱莹莹并不希望别人主动帮忙,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有句话说得好:这世上只有三件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

成熟的人懂得,他人的事情,不要随意干涉。

“不请自来”的关心和帮忙,其实是打破了人际的舒适距离,闯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

大千世界,行走着形形色色的人。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尊重不一样的人,包容不一样的观点,并且与之保持距离。

人们都说,越长大越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工作之后,我却很幸运地交到了真正的朋友小波和小南。

然而我们却并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是连吃饭都会AA的闺蜜。

记得有次一起吃火锅,我想请客,小南说:我们AA,这样谁都可以点自己爱吃的菜,并且没有负担。

小波附和:对!这样还可以经常聚餐,一起聊聊天。

后来我想想,确实有道理。别人请客,自己白吃难免会觉得欠人情,心理有负担。

于是,一起AA制聚餐这个习惯就一直沿袭了下来。不仅吃得开心,而且聊得很嗨。

我们彼此会分享心情,谈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但是从不会窥探对方的隐私;对于事情,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从不会干涉对方怎么做。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正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适当的距离,会让人久处不厌;太亲密,触犯到别人的隐私边界,让人心生退意。

正如《光辉岁月》的歌词写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世界因不同而美丽,人与人相处因距离而产生美。

与亲人保持距离

中国式父母,是世上最操心的父母;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无微不至地“呵护”你。

有的孩子上学,父母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就给孩子报考本地的学校;有的孩子工作,父母給安排到同一个单位;有的孩子去相亲,妈妈陪着……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

但是孩子长大以后,父母依旧保持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大为不利,对亲子关系也是一种伤害。

很佩服一位睿智的同事阿姨。

她对待儿子和儿媳的态度是:轻易不打扰。

儿子儿媳在国外念书工作,平时她很少主动給孩子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儿子倒是经常会打给她,她也总是问候平安之后,很快挂掉,从不询问孩子生活细节。

她说:孩子每天都很忙碌,生活节奏很紧张;而且他们长大了,完全可以独立照顾好自己。他们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不需要我过多的关心和打扰,我知道他们平安就足够了。

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家婆媳关系也很融洽,秘诀是:与婆婆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她的公婆在同小区居住。她说:婆媳住在一个屋檐下,天天在一起,难免勺子碰锅沿。

同事不会做饭,但是经常从单位食堂买各色各样的主食,下班給老人送去。

适度的心理距离,既给与孩子自由和空间又赢得孩子的亲近;适度的物理距离,既尊重与老人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又保有关心和照顾。

正是同事对于“距离”的精准把控,才让一家三代人相处得舒服而和睦。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成熟成功的父母,承受得了孩子长大后的“抛弃”,允许并祝福孩子的独立成长;

成熟独立的孩子,流着泪也敢于离开可以依赖的父母,勇敢地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与亲人之间保持距离,是一种“双赢”的生活方式。

与爱人保持距离

曾经有个大学同学,总是遇到“渣男”。

在她的口中,自己一心为男友好,但是却总是被辜负。

毕业聚会上,她喝醉了哭诉:恋情又一次无疾而终。她想要男友考公务员进体制内,可是男友非要去外企。

她历数前男友的种种不是:自己打了30多个电话,男友却不接,她担心得要死,结果人家在打篮球;对妈妈比对她还上心;已经谈婚论嫁却不愿在房本上加上她的名字……

听者目瞪口呆。这姑娘之所以自带“渣男”体质,是因为她完全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和距离。

在恋爱和婚姻中,人们总是把“你是我的”这个词放在嘴边,仿佛有了亲密关系,对方就属于自己了。

其实,这种想法很危险。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每个人都需要隐私空间,每个人都有心理“底限”。


心理学中著名的“刺猬效应”告诉我们:

最舒适的距离不是亲密无间,而是要在亲密的同时保持距离感。这个距离就是边界意识。没有距离,没有边界意识的亲密关系,会混乱不堪。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描述自己和丈夫一同从外面回到家,进门之后,便“分道扬镳”,一个往左走,一个往右走,各自回到自己的书房。

不禁令人感叹才女的智慧:他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有独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他们互相依靠,但却从不过度依赖或者纠缠着对方;他们在各自的私人空间里,任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内心的富足和充实。

她深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爱人之间,如果一个人离不开另一个,亲密会变成压力;离得太近,审美就会疲劳。

哪怕是与最亲密的爱人,也要亲密“有”间。

舒适的距离会让关系更美好

道德经有云:外圆内方。

心中有尺度,外表却可以和人和谐相处。这就是适度的距离。

有“距离感”的人处事原则应该是:做自己分内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

生命的长河里,最使我们幸福和温暖的是关系;在与人相处中,我们更应该懂得与人相处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能收获长久、健康、幸福的关系;距离太近,毁掉一切关系。

熟不逾矩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作者简介:勤一一,富书专栏作者,富书素材营学员,富小书的人,二胎职场妈妈,温暖的中年少女,愿我的文字如阳光,普照你我的生活,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