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图解脉系列:膝盖痛一例

 感通天下 2020-08-07

    脉诊对于中医的重要性,大凡是传统中医都会心知肚明。

      然而,脉诊也是中医的一个门槛。

      规律是如此的巧妙而公平

      就像脉诊之于中医

      细小之处

       变化又是如此细微

      如不是心静心灵

      怎能听得见

      那三寸脉搏里

      气血的吟唱

      今我以幼稚之力

      欲以图像

      去展示那深隐的奥义

      未免太过狂妄

      故以“狂图”名之

      隐“狂徒”之意。

下面是病案。

      患者双膝盖痛,左膝盖发紧,难下蹲。走路及蹲下痛明显。少许肿。

     本案双关脉独大而濡紧。余脉沉细而实。

      必然有人会问:脉象为什么会濡紧同时出现呢?

       当然会的。就像痰和湿气经常会同时出现一样。下面以以狂图解之:

脉象的纵向面观,关脉独大。

脉象关部的横截面。

可以看到,外面一层比较松软,就是濡弱之意,提示湿气的存在。继续按下去,就变得充实紧了。这紧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感觉就像是按在了一团揉实的面团上一样,提示痰浊结聚的存在。

    而细实之脉,就是脉象细而充满,按下去缺乏弹性和空间。虽然细,但是却没有干燥枯涩的感觉。

   

这种细实,就是寒实的表现了。

     那么处方用大剂量白术附子,去中焦之寒湿。加半夏去中焦之痰。寒湿及痰浊中阻,比较常见。用药需要斟酌。如果濡多紧少,那么用白术附子为主,半夏为辅助。如果紧多滑多,濡少,那么用二陈汤加平胃散,去中焦痰浊甚效。

     脉沉细实,为寒为瘀。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另加灵效活络丹。因为患者肌肉松软且汗多,膝关节略肿。故加防己黄芪汤。为什么不同白芍,因为脉无弦亢之意,故不用,以免制约桂枝附子的力量。

复诊症状减轻,因左脉相对右脉偏细,尺脉又细。加当归、生地。

 再诊,关脉的濡紧减轻。缓弱是中寒,加干姜。

  临床上,膝盖痛很常见,这是膝盖痛比较多见的一种证型。回想以前治疗膝盖痛,知道用透骨草、威灵仙、仙鹤草等就以为捡到宝,以为什么膝盖痛用上都会好。后来发现不是的。再后来又看到满天飞的去杖汤治疗膝盖痛,又以为捡到必杀技了。

    经过不断地实践后,才发现,唯有回归经典,才是正道。唯有《伤寒论》才是金标准,才能告诉你本质问题。

    就像本案。寒湿脉濡弱用甘草附子汤,其中白术附子去寒湿,桂枝将那药力打到四肢关节上,甘草制约附子的暴性,使得阳气冲发在心脏承受范围内。这就是经典告诉我们的大方向。将这个掌握了,以后凡是遇到脉证对应者,用之必效。治疗寒湿证不用这些明明白白的方法,却去学那些花花哨哨的旁门左道。那不是舍本逐末吗?

     又如本案,脉之沉细而实者,结合症状舌像。寒瘀之实也。不用当归四逆汤,不用吴茱萸汤,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那不是玩花招吗?!中医乃是扎扎实实的积累学来的,玩花招能走多远呢?

      所以,把经典学好用熟练。最终运用圆活,才有变化出灵巧的可能。这才是学习中医的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