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辑回顾 | 记忆中的年味

 文话童心 2020-08-08

欢迎来到清华妈妈打造的育儿公社~

 

.

记得几年前看到三联出了一本年底的特刊叫《最想念的年货》,这个标题一下就吸引了我,一直想要买一本留着收藏。


对于我来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和年货密不可分。年货包含了吃穿用度,一应所有,小孩子又总是格外关心吃。南方老家,人们从十二月开始制作香肠和腊肉。每年自制香肠和腊肉都是全家关注的一项大工程,先要选肉、买肉,然后请人来家里帮忙一起灌成肉肠,再拿到阳台上去晒。晒够了以后就要记得收回来,肉才不会变得很柴。

南方天气多阴雨,香肠刚做好的日子里,能晒到多少太阳对好吃与否十分重要。现在打电话都能听到我妈说,今年天气好,香肠们晒好了太阳;或是今年总是下雨,没晒到多少太阳。吃不完的香肠放进冰箱冷冻储存,可以一直存放到来年夏天。我上次回来就偷带了几节香肠,幸好没有被发现。


年货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是零食。小的时候,零食似乎没有今天那么多丰富的种类可供选择,来得也没有那么容易。有的零食只能在过年吃到,或者只在过年才舍得囤一大袋放在家里。至今记得我和姐姐去超市采购旺旺大礼包的情景,那时候旺旺的广告铺天盖地,让很多孩子都觉得拥有旺旺大礼包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情。

再小一点,超市还没那么普及的年代,妈妈会去过年时候街头巷尾忽然多起来的各种小的食品工作坊买手工制作的小点心,例如瓜子、芝麻糖、冻米糖、兰花根和开口笑。她一直觉得手工制作的东西比机器流水线生产的好吃,其实我是吃不太出来区别的。

瓜子真是可以吃到地老天荒的小零食,过完年之后无数个漫长的夜晚,人们还在嗑着年时留下的瓜子,在我眼里,这才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就像小动物在树洞里储存足够的余粮以待来年一样。我还记得家里有一个黑色的坛子是专门用来装瓜子的,来客人的时候大人就叫小孩子拿一个小盘子去装一盘瓜子,如果没有装满,大人还会问,怎么不满啊,好像怠慢了客人一样。


记忆中的年货当然还有为了除夕夜晚的年夜饭和以后几天的家宴准备的食材。小时候爸爸年前会趁着去乡下出差的机会顺道买一些肉和菜,不光是便宜,也吃一个新鲜。朋友们也请他帮忙带肉回来,你三斤、我五斤的,买回来再一起分。

除夕之前,妈妈照例会让我拿一张纸帮她写菜单,写好了贴在厨房的墙上,照着准备材料。我印象中一定会有的菜是蒸腊肉和香肠、白萝卜丝炒牛肉或是白萝卜炖牛腩、梅干菜扣肉、香菇烧鸡和鱼这几样。家里亲戚多,好像过年都在不停地串亲戚,每家人家轮番请一天客,做得好吃的菜互相夸赞和学习,做得不太好的菜也像模像样地总结教训,家宴也成了主妇们交流厨艺的场合。


在我眼里,“年味”始终是离不开这个“味”字的。如今我也会学着做白萝卜炖牛腩和香菇烧鸡,但好像始终不是那个“味”,打起电话来的时候,我妈还是说,哪一年过年可以请一次假回来就好了。

最近微信上大家都说生活应该有仪式感,旧历年应该就是一年一次的盛大仪式了,要穿一身新衣服,要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北方人除夕夜的饺子,南方人大年初一早上应该由男主人准备的早饭,零点的鞭炮,拜年的红包,人们用诸多微小仪式辞别旧岁,郑重迎接新的一年。我妈不会用微信,最近才开始学着看朋友圈。她说:“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说要打破旧传统,我们老家有很多传统,比如村子里给老人做寿要挨家挨户送包子,用红曲粉在包子上点一个红点,传统不是很好玩吗?”的确,也许好玩就是人们追求仪式感的初衷吧。


如果时光倒流,再回到小时候,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年夜饭之后,大人们还是在张罗第二天清早要摆出来的果盘,我还是一边焦急地等待八点春晚的开始,一边担心大人们会错过了精彩的开场。类似九宫格的红色果盘,还是盛满了糖果、点心诸多小食,年复一年地向我们保证一个丰盈富饶的新一年,叫我们看了心里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