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行专栏 | 《最后的晚餐》吃了啥?——西方宗教画(下)

 文话童心 2020-08-08


听懂一幅画,最重要的是听!不要错过哦!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4年-1498年)

逾越节(Passover)的筵席上,耶稣与十二个门徒共进最后一顿晚餐。

逾越节是犹太人的重要节日,这个日子由来已久。《圣经·出埃及记》中写道:犹太人在古埃及承受各种苦役长达几百年之际,有一天,神给了头领摩西启示,示意他率领犹太人离开埃及返回应许他们的地方——迦南美地。为了让法老同意,神在当地降下十个灾难。法老最后不得不同意放行。

《最后的晚餐》吃的是什么?

犹太人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事件,每年都要过逾越节。《圣经》中有菜单,记录了无酵饼和烤羔羊肉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上绘制了新版主菜:无酵饼和烤鳗鱼配柑橘切片。酸甜的橙汁滴落在鳗鱼上,深入肥厚的鱼肉中,味道鲜美。美食家们发现,这道菜也是十五世纪米兰地区颇为流行的一道美食。

意大利芬奇小镇上出售的饼和面包

这幅壁画,起因于达·芬奇所接受的一份订单,委托方是米兰圣玛利亚·格雷契修道院(圣母感恩修道院),任务是在食堂的墙上绘制《圣经》中这一段最为著名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

英文表达:The Last Supper

意大利语:l'ultima cena

米兰圣母感恩教堂内实景

在食堂的墙壁上,选择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一顿晚餐”这个内容加以描绘,再合适不过了。每一个到食堂就餐的修道士,都会目睹这个画面,重温这段圣经故事。普通的用餐,由于这幅画的存在,变成了精神上的一次加餐。

在达·芬奇之前,已有无数画家受委托或出于自愿,画过这个题材。怎么创作自己心中的“那一顿难忘的晚餐”呢?这是吸引达·芬奇接下这个订单的重要原因吧。

达·芬奇选择了大厅北墙绘制这幅作品,并为此稿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就连颜料也出自他自己的发明,由油彩与蛋彩混合而成,从而替代自中世纪以来被广泛采用的传统湿壁画颜料。对于达·芬奇来说,绘画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有趣的方式,他并不十分在乎自己的作品一定能够持久地保存下来。由于新的混和颜料不能很好地溶入创作湿壁画的主要材料灰泥之中,加上达·芬奇涂得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现在我们来细看画面:

十二个门徒沿着餐桌坐着,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摊开双手,以一种悲悯的口吻说道:“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一语激起千层浪,一连串复杂的表情出现在12个门徒脸上。达·芬奇冲破一切世俗的传统和规范,将画面从老一套公式化的描绘中解脱出来,变为现实生活的再现,达·芬奇的技艺使圣徒们的形象栩栩如生。

当我们观看这幅名作时,恐怕谁也没有注意到,这种画面中的“合理”安排却是生活中的“不合理”。达·芬奇其实十分巧妙地修改了现实中就餐时座位的安排。只有这样大胆的改造,才能赋予故事中每一人在画面中充分暴露内心活动的机会。伟大的画家,总是在我们不易觉察的时候,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情景改换门面,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其实,这样的安排,达·芬奇的前辈画家弗拉·安吉里柯就曾经创作过一幅类似《最后的晚餐》的湿壁画。他把门徒们一字排开,让观看者有机会看到至少八个人的正脸。这种安置人物的方法与达·芬奇何其相似。问题出来了,谁借鉴了谁?或各自独立创造,只是英雄所见略同?

弗拉·安吉里柯《最后的晚餐》

安吉里柯于1455年去世,此时的达·芬奇刚刚三岁。所以只有可能是达·芬奇借鉴(或“抄袭”)前辈的构图。

德尔·卡斯坦诺《最后的晚餐》(1450年)

如果再扩大一下搜索范围,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他画家也有相类似的构图。比如另一位意大利画家安德列亚·德尔·卡斯坦诺,大致出生于1421年,逝世于1457年,他于1450年在佛罗伦萨圣阿波罗丽娜修道院创作了《最后的晚餐》。画中十一个门徒一字排开,比安吉里柯更进一步,他们保持了与观众对视的角度,愁苦的表情一览无余。犹大被剔除在餐桌的对面,一副受审判的架势。画家似乎在暗示,门徒们已经自动划清了界限。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种种惊人的创造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而成。

达·芬奇的创新在于以现代人的戏剧化方式展现了传统的宗教故事,赋予画中人物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将叛徒犹大与众人混在一起,“好人坏人分不清”,这是真实生活中善恶混杂在一起的形象表达,多么惊人的现代意识啊!

这幅伟大的湿壁画另一看点是画面上所展现的精准透视。

在写实绘画中,透视与构图紧密相连。对于透视法的探索,在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画家乔托的手里得到了显著的推升。到了15世纪,在文艺复兴顶峰时期正式确立,直到19世纪的印象派之前,从未有过动摇。

有了透视,就可以在二维的平面空间里展示出逼真的三维效果,这在西方绘画中是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达·芬奇的时代,谁掌握了精准的透视技术,谁就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最后的晚餐》透视图

《最后的晚餐》运用了极为标准的透视法,将如此巨大的画面一丝不苟地串合在一起。且看正中的耶稣,一切以他为中心,人物情绪的焦点集中在他身上,透视的焦点同样也汇聚在他的身上,他的脑后所透出的亮光,来自背景处的大门,衬托出耶稣的形象愈发突出。餐桌上的食物、餐具,每一个物件,都经过几何学的精密计算,铺陈在准确位置,构成上下左右向中央点集中的透视构图。

画面中的人物,或惊恐,或愤怒,或疑虑,或倾诉。他们的手势、眼神与行为,好像是戏剧中的夸张表演,其实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拷问。

当白天的喧哗与骚动在暮色中沉寂下来,大街小巷的灯火点亮起来,每个人都再一次面对属于自己的晚餐,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循环下去。

你可曾想到,在意大利的这所修道院里的餐厅墙上,由于一位画家的创造,使一顿传说中的晚餐成为点亮人类心灵的永恒出发点。

上一期漏掉的作品图片

乔治·德·拉·图尔《木匠圣约瑟》


知识链接:

蛋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是一种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成的画。大多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这种画法盛行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为当时画家需要掌握的重要绘画技巧。


作者介绍


王建南(将行),大学教师,英语专业,曾有多部管理类英文译著出版,如《老板的期望》《弗里德曼生活经济学》《即时制管理》《创造永远的酷—少儿用品品牌营销》《企业行动纲领》等。另有英文学习专著《大学英语词汇集成》《20个单词走天下》等出版。

近年来将事业重心放在艺术理念传播及青少年美育工作方面,曾多次为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博物馆策划并主持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品讲解经验,深受好评。业余笔耕不辍,受《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和《北京日报》“艺术品鉴”两个栏目特邀,常年撰写艺术品欣赏及博物馆艺术类展览参观指南性文章,两年多时间已发表近百篇文章。2018年9月由东方出出版社推出以“将行”为笔名的艺术类畅销书《听懂一幅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