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千九百年前,“汉”家郎曾在大西洋沿岸,苦苦寻找着一位“秦”姑娘

 历来现实 2020-08-08

公元97年,班超的小弟甘英率团出使大秦(古罗马),经安息(现今伊朗),过条支(现今伊拉克两河流域,当时在安息控制下),进抵安息西界之大海。

关于这片海,后世素有争议,史学家大部分认为是波斯湾,但波斯湾明明是在安息的南方,而且,波斯湾的北部也很难被认为是“海水广大”,综合地理历史知识分析,更像是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一带,大西洋地中海沿岸。甘英作为班超小弟,三十六骑有他一号,没有那么好忽悠,会犯傻到把波斯湾当做前往大秦的通路。

其时当地已经是大秦控制范围了,就像东南亚小国来大汉求交往,刚到泉州,不到长安洛阳,你怎么好意思说你来了大汉?甘英于是决定要渡海。要渡海,就得问问海边的船家或渔民,找个带路人,关键时刻,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掉链子了。

《后汉书·西域传·安息传》记载: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船家对甘英说:“大海太大,顺风到大秦也得三个月,不顺风,行两年船也到不了,所以你得准备三年口粮。有可能会因思乡致死,死人现象很正常。”

唯恐忽悠不到位,其他渔民又抛出了海妖说、战乱说,终于使得甘英打消了继续行程的念头。这些渔民哪儿来这么大的反对劲头儿?看来大秦当时没搞好海外行省的民族团结,当地人不乐见大秦与大汉的友好交往。

甘英此行,是中华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尤其是地中海文明)的重要交汇。古代波斯文明,张骞在之前已经握手,甘英又来重叙了友谊;古巴比伦文明,甘英在条支也已经体验了;古罗马,甘英当时已经身在罗马海外行省,也算是亲密接触到了。

可惜甘英找了错误的带路者,假如找对人,指引甘英折往西南,甘英会见识到早就听闻的黎轩(埃及亚历山大),完成对另一大古老文明的握手,继续沿非洲地中海沿岸向西走几步,就可以沿着现代非洲人民的偷渡路线很快到达大秦中央腹地亚平宁半岛了。

甘英出使大秦前,中国对大秦的感觉是这样的:“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各方面还都比较尊重大秦,并没有太强烈的大汉就是世界中心的意识。

甘英从地中海边掉个头,转身回国了,打那个时候到1840年,中国人(包括郑和船队)再也没有主动寻找第二个强大的文明,原因很简单,在一朝朝皇廷与皇家思想家的渲染下,在中国人心目中,中国身为天朝上国,不必东奔西走,必须端坐原处,等待四方朝贡。

黑格尔不是也取笑过嘛:“(中国人)转过身去,背对着海洋”。

保不齐这家伙就是当年地中海岸、忽悠过甘英的船家的后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