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海龙王的海在哪里?

 泰荣林黑皮 2021-12-29

图片

《西游记》将我国的神仙体系做了一个整合,四海龙王是其中重要一环,掌施云布雨之责。西海龙王的子嗣对唐玄奘师徒西行也有贡献,小白龙身为坐骑得封八部天龙,其兄摩昂太子也在唐僧师徒有难时两度出手相助。不过,“四海”中,东海、南海是我国的领海,北海也被确认是在贝加尔湖,西海则是人们认识最为模糊的一个,至今也难有定论

图片
孙悟空和四海龙王


众多的说法

我国古人久居内陆,对外界相当陌生,因此出现了“四海”这样一个模糊的地理观,中原则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海,晦也,它指向的不一定是海洋,荒晦绝远的蛮荒之地便可称作“海”。所以这个词语多少带有贬义色彩的,反映了古代王朝文化的优越感。

图片

《山海经》方位图中四周都是海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经典里并没有对西海实质上的记载:“海一而已,北至于青、沧,则云北海;南至于交、广,则云南海;东渐于吴、越,则云东海,无有所谓西海者。”仅仅是在传说或者文学作品中有所提及,《离骚》中有一句:“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它到底在哪里,自然是众说纷纭了。

不过早在先秦,人们就尝试确认西海的所在。《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司马错建议秦国伐蜀,他说:“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分歧就出现在对这一句话的解释上,《索隐》认为西海指的就是蜀地,而《正义》则从荒晦绝远这层意思出发,认为它指的是西羌。随着我国进入到大一统时代,国力强盛,朝廷向西扩张版图,将多个地方命名为“西海”。

图片

以西羌文化为基础的四川绵阳西羌九皇山

清人成蓉镜总结了西海大致五个所在:“一为今之青海……一为今之昌宁湖水……一为今之博斯腾泊……一为今之里海……一为今之地中海。”这五种说法各有依据,反映了古人地理知识的不断丰富。


青海湖说与西海郡

第一种说法起自汉平帝元始4年(公元4),此时王莽尚未脱下“谦恭未篡时”的伪装,他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多次贿赂羌人,诱使羌豪良愿献出鲜水海、允谷、盐池等地内附。在给太皇太后的上奏中他还说国内有东海、南海、北海郡,唯独没有西海郡,他请求将良愿献出的地区设为西海郡,鲜水海即是青海湖。西海郡则充当朝廷流放罪犯的地方,被迫迁徙的百姓数以万计,而且朝廷还在此设置修远、监羌、兴武、罕虏和顺砾五县,边海亭燧相望,郡治所也被称作“龙夷城”。
图片
青海湖 图源.pexels

但王莽此举激起了民怨,仅仅两年之后,感觉受到欺骗的羌人在庞恬、傅幡的率领下夺回故土,占领了西海郡城,出逃的太守程永则被王莽处决。此后双方陷入互有争夺的拉锯战,直到王莽被农民起义推翻,西海郡最终废弃。

东汉末年,西海郡得以重建,只是地点被转移到了张掖郡下的居延泽。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武威太守张雅请求设郡,治所就在居延城。早在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这里就是对抗匈奴的要塞,强弩都尉路博德奉命在此筑城,位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第二个西海郡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以王雍为首的大臣们联名上奏可将柔然可汗婆罗门安置在西海郡。

图片

隋炀帝年间,西海郡重回青海湖。在青海湖以西十五里,坐落着伏俟城,位于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那里曾经是吐谷浑的都城。大业五年(公元609),隋将刘权从伊吾道出兵讨伐吐谷浑,一路乘胜追击至伏俟城,在此设置历史上第三个西海郡。下辖宣德、威定两县,都在青海湖以西。不过它和王莽时期的一样短命,结局也相仿,都是因为皇帝暴虐的统治激起了反抗,朝廷无暇顾及,最终被废除。


昌宁湖与休屠泽说

在武威东北有一湖泊,《水经注》称之为休屠泽,俗名“鱼海子”,因曾是匈奴休屠王的地盘而得名。武威境内姑臧县的南山发源出一条名为谷水的河,谷水在向北流的过程中发生分流:一支继续北入休屠泽,称作西海;另一支则向东流入猪野泽,称作东海。不过休屠泽并非昌宁湖,只是两者位置比较接近


博斯腾湖与罗布泊说

《水经注》还记载道:“敦薨之水自西海径尉犁国。”出焉耆之北,其源头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而尉犁国恰好位于博斯腾湖西南,与焉耆国相邻。博斯腾湖川流所积,潭水斯涨,溢而为海,是片盛产鱼鸟的大泽。

图片

有“水怪”传闻的博斯腾湖 图源.pexels


永元六年(公元94),班超调集龟兹、鄯善等国军队七万余人,征讨焉耆、尉犁、危须三国。大军兵临尉犁国界时,焉耆王广自恃有苇桥之险,下令拆毁桥梁,不令汉军进入国境,班超却率军绕路兵临焉耆城下,以宴会为名诱杀了焉耆王广、尉犁王泛,一举平定了西域。

敦薨之水与敦薨之山都来自《山海经》:“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泑泽已经被确认是罗布泊,这里就又产生了争议,两段记载完全对不上。敦薨很可能指的就是敦煌,而敦薨之水应该是疏勒河的支流党河,敦薨之山则是其源头党河南山。


里海与咸海说

《史记·大宛列传》也有对“西海”的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后人们以此为据,有的认为是里海,实际上是指向咸海。于阗国,即今新疆和田,其西面就是帕米尔高原,向西流的河水多注入咸海。
图片

逐渐萎缩的咸海 图源.pexels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武帝听闻大宛国产良马,派遣使臣携带千金及一匹用黄金制成的马请求交换。大宛王毋寡自恃距离汉朝遥远,且汉军新败,粮草不济,因此他认为汉朝无法派遣大军征讨,能奈我何呢?不仅不肯交换,还杀害了使臣,夺走了财物。武帝震怒,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命其率军远征。贰师将军这个封号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场远征的目的,就是要夺取大宛的产马地——贰师城,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市。

李广利的大军不远万里,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终于成功地抵达了大宛都城。他下令切断水源,将城池围得铁桶一般,引发了大宛内部的恐慌,贵族们最终以杀死国王并允许汉军自行挑选良马为条件称臣求和。而李广利因为功绩得封海西侯,食邑八千户。顾炎武对此解释说:“(大宛)国近西海,故号'海西侯’也。”大宛国与贰师城都位于锡尔河的上游,这里的西海应该就是咸海。

图片
只可惜后来投降了匈奴 图源.pexels


波斯湾与地中海说

《大宛列传》中还有另一处记载:“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得以认识更遥远的条支(塞琉古)、安息(帕提亚)以及大秦(罗马)。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东晋人袁宏的《后汉纪》简要记载了甘英一行人的路线:“逾悬度(兴都库什山脉)、乌弋山离、抵条支,临大海。”乌弋山离与条支两国都是明确与西海相关的。

乌弋山离国,从记载来看是个地理位置靠南的西亚国家。东与罽宾相邻,北与扑挑、西与犁靬和条支接近。大约经过百余日的行程,就可到达条支。该国临近西海,但向南也走到了尽头,应该也是海洋。整个西亚符合如此描述的就是伊朗高原东南部的锡斯坦地区,向西向南都毗邻着波斯湾。

图片

今天的波斯湾沿岸高楼林立 图源.pexels

此时的条支也今非昔比,塞琉古王国早已作古,东汉时的西亚是罗马与帕提亚两大帝国常年拉锯的战场。安息又怎能让他们如愿到达大秦让自己再添一个威胁呢?甘英一行抵达条支后想要渡海,受到了安息人的阻挠:“汉(海)广大,水盐苦不可食。往来者逢善风时,三月而渡;如风迟则三岁。故入海皆赉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闻之便心生退意。虽未能完成使命,但他们一行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而之前的汉朝使节都最多到乌弋山离就回国了,没有能到条支的。

汉朝在发现大秦后,对其“内湖”地中海也称作西海。大秦因为在海西,也被称为海西国,海西有一座迟散城。历史上大秦多次想要与汉朝通使往来,但由于安息的从中作梗而不成。商旅若要远洋航海,须备好三年的口粮,所以能到达中原的寥寥无几。甘英出使足足六十年后,在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大秦王安敦(马可·奥勒留)派遣的使者在日南郡进献象牙、犀牛角、玳瑁等珍宝,是两大帝国交往的起点。
图片

地中海里的爱琴海 图源.pexels

综上,西海众多的说法集中于两汉,这正是我国对外扩张的一大鼎盛时期,反映了古人的开拓精神。它更多是一个泛指,凡西方大面积的水域都可被古人称为西海,戏谑一些说,与其他三位兄弟比,西海龙王过的是居无定所的生活。

作者 l Humanitas  两汉 晚清民国 古希腊古罗马史爱好者
参考资料:山海经.佚名;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纪.袁宏;后汉书.范晔;容斋随笔.洪迈;水经注疏.杨守敬;释名疏证补.王先谦;西海、西海郡考索.王迹;“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地望考.李正宇;汉魏史籍中条支国所临“西海”释证.梁海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