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懿传》里,阿箬遭受到的“猫刑”这种刑罚有多酸爽?

 历来现实 2020-08-08

《如懿传》小说中,如懿的前陪嫁丫鬟阿箬在从慎嫔被贬为庶人后,遭受了“猫刑”,可能是因为放入电视镜头上,会表现的较为血腥,不适合小朋友观看,电视剧里给改成了鞭刑。

清朝历史上乾隆的确是有一位慎嫔,她被称作拜尔葛斯氏,出身厄鲁特蒙古贵族家庭。这位真正的慎嫔死时也的确很年轻,被封为嫔之后不过两年就香消玉殒,死后按乾隆旨意,归葬清东陵中的裕陵妃园寝,可知的是,慎嫔生前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但按照电视剧的剧情看,电视剧里蒙古来的恪嫔才更像历史上的慎嫔,而电视剧里的慎嫔阿箬,好像没有历史人物相对应。

不同于清宫剧中太监宫女被主子们非打即骂的处境,那是因为真实历史上的清朝宫女,地位比大部分太监要好的多,论起出身,宫女才是自家人,太监都是汉人。

按照清朝宫廷制度,宫女在宫里不会挨骂,可能会挨打,但不能打伤,否则肇事者就得赔钱。根据《清史》记载,乾隆对嫔妃欺负宫女这事儿,眼里向来不揉沙子,比如侍奉妃嫔的宫女跳井自杀,妃嫔都要“无不量其情节惩治”,生下最受乾隆宠爱的固伦和孝公主的惇妃因为殴毙宫女,被从妃降到嫔。

清朝宫女也不再是一入宫门深似海,而是年满24岁就可以出宫嫁人,每年也都可以申请家人来宫中探亲。

应该说,清朝的统治者充分吸取了前明的教训,在宫廷内部管理这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有清一朝,没有出现宫女作乱、太监干政这种在明朝比较泛滥的现象。

再来说说这个“猫刑”的出处,应该说,这不是一种宫廷或者见于律例的刑种,只是民间流传的“野”刑,一种被妓院老鸨常用于惩罚不听话的妓女的惩罚。民间对伤风败俗的女人也有实施这种刑罚的说法。

既然叫做猫刑,猫一定是要登场的。

一种说法是,把受罚者剥光捆住放进麻袋里,把鱼腥草之类猫的兴奋剂涂抹在受罚者的下体处,把几只发情期的野猫塞进麻袋里,猫舌生有倒刺,受罚者绝对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另一种说法是,同样是把受罚者脱光捆住塞进麻袋,但要把头露在外面,再把几只野猫扔麻袋里,从人脖子处扎上口。然后执行刑罚的人就抡起棍棒猛敲里面的野猫,野猫在黑暗的麻袋里无处躲藏,急躁之下就会百般抓挠,里面女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至于为什么要露出脑袋,其实也容易理解,很多妓女是靠脸吃饭的,老鸨子想惩罚的是妓女,她当然不想打碎自己的饭碗。

《如懿传》小说里对阿箬受猫刑这一段描写,阿箬的脑袋也被塞进麻袋,她的脸因此也没有在野猫爪下幸免,看来如懿对这张俏脸确是没有半分怜悯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