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豹戏春:古代用来针对女犯人的刑罚,名字很文雅,过程却很残忍

 旧时楼台月 2022-03-29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固然不同,可这两种社会均是以“人治”为核心,虽说后期的封建社会在“外儒内法,辅之以道”的加持下更注重法治的作用,可每逢封建君主专制独裁之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教唆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古代社会的君主或是奴隶主为了更好的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他们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教化民众,实质就是麻痹百姓,使其更好地服从于奴隶统治或是封建统治。

在此过程中当然也会涉及到刑法的存在,毕竟由古至今法律戒令都是不可或缺的,高高在上的君王为了一劳永逸便会制定极为严苛的刑罚以此来惩罚或是警示犯罪群体。

谈及“虎豹戏春”的由来,就是君王制定刑法当中的一种特殊酷刑,相较于现代刑法和惩罚手段而言,诸如此类酷刑确实比较惨无人道主义。“虎豹戏春”是殷商纣王针对女犯群体独创的一种刑罚手段。

商纣王的真实历史形象虽然和明代许仲琳著有的《封神演义》有很大出入,但纣王确实研制了很多惨绝人寰的酷刑,单就酷刑的厉害程度而言,可能就连民国时期有着“蒋介石佩剑”之称的戴笠也远远不及。




想要真正理解“虎豹戏春”的含义及内容,单纯依靠顾名思义是行不通的。此“虎豹”非彼虎豹,而是一些随意捕捉而来的野猫和老鼠。乍一看这名字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意味,可如果把猫和老鼠放在一块儿来想象的话,那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盎然场面便顿时会改变画风。

起初商纣王创制这种刑法只是为了惩罚女犯人,而这种惩罚手段对于女性而言确实充满侮辱的。别看名字起的一派文艺,可真实的过程却充满着血腥暴力和侮辱感十足。商纣时期为了更好地惩罚女犯人,通常执法部门会提前备好麻袋和炮仗。

在将女犯人压制到空旷的场地之后,他们会将犯人硬生生地塞入麻袋当中,然后把提前捕捉而来的野猫和老鼠一同放进麻袋当中,据说这些野猫被捕捉之后会饿上几天的时间,为的就是让饥饿的野猫碰上美味的老鼠,肆意展开一场“捕食大战”。

相较于饿坏的野猫,被捕捉的老鼠则是饱腹的状态,就是为了让它们能够在野猫的捕杀过程中有更多的劲头去躲避。等到将野猫和老鼠一同和犯人放进麻袋之后,他们还会将一大串炮仗放入其中,然后把炮仗的引信留在麻袋口外边。




等到所有人和物品一应俱全的时候,他们才会将麻袋口死死用绳子扎住,然后将留在麻袋口外围的引信点燃。在点燃炮仗的引信之前,其实麻袋里面的猫和老鼠就已经展开“殊死拼搏”了,此时再加上炮仗的助力,麻袋里边的动静则就更热闹了一些。

不管是猫和老鼠,在受到炮仗爆炸的伤害和惊吓的同时,便会再次剧烈运动。放眼于整个过程,其实最惨的还是被绑在麻袋里边的女犯人,本来猫和老鼠对肉体的厮咬侵袭就足以让人难以忍受,再加上古代炮仗的威力,那整个就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所以在围观群众们看来,刚把猫和老鼠放进麻袋的时候,女犯人就已经疼到在地上死活打滚的程度。等到衙役将炮仗点燃,犯人更是疼得死去活来不停打滚,直到炮仗声渐停猫鼠争斗声渐息的时候,身体本就柔弱的女犯人早已命绝当场。

古代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可将犯人从麻袋口掏出来的时候,早已血肉模糊不可辨认,周身全是被猫鼠撕咬和炮火炸伤的痕迹,如此惨绝人寰的手段真的是连全尸都很难留下。




有些身体素质较强的女犯人,虽然她们有命躲得过“虎豹戏春”,但通常会再被往全身泼洒数瓢盐水。如此一来,那些大难不死的犯人们经此一遭也恐难活命了。不过她们一死,正好迎合了商纣王发明此刑罚的目的。

“虎豹戏春”一直被当作最严厉的刑罚而沿用到了明清,不过后世封建君主通常选择用这种刑法来达到逼供的目的,他们为了防止犯人在执法过程中不慎惨死,于是有些朝代便将炮仗的步骤给取消了。

可即便如此,放眼于中国古代的所有女性,又有哪位能承受得住“赤身裸体地接受着来自于猫和老鼠的撕咬呢”?之所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残忍的手段被逐出了社会,是因为刑法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糟粕,处处都体现着不尊重人性的非人道主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