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与金兵交战之际,为什么一些南宋士兵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

 历来现实 2020-08-08

别看“小米”品牌现在行销全国,种类也很跨领域,但雷老板胆敢推出一款“小米”品牌的小米,作为主食,南方人还真敢不认账!

在古代,小米叫做“稷”,也被叫做“粟”,去壳后,黄橙橙金灿灿,熬粥倍儿香,做成干饭稍有些硬,咀嚼后有微涩的口感,但营养价值丰富。北方妇女坐月子就离不开这口儿,北方人民生病了也讲究这口儿,北方婴儿赶上运气差老妈没有奶或奶水少,小米粥是天然替代品。现在在超市里的价格,比大米至少贵上百分之三十。

甭来这套,你喊破天也没有用,咱们南方人民吃惯了稻米,对任何北方粮食物种都不感冒。

小麦是不是好东西?现在南方人也吃小面、汉堡,磨成面粉倒是行,但麦粒饭坚决不认。

有历史为证。

两宋之际,江西人民最讨厌麦饭,那是因为本地“出米多,厌贱麦饭,以为粗砺,既不肯吃,遂不肯种。”只要有稻米可食,坚决不碰麦饭。

宋高宗时期,金兵南犯,后来北撤的时候一路留下大量粮草,这些粮长的可真像草啊,南宋士兵大都是闽浙一带赶来的,本来都粮饷不继,看到堆积如山的粟米,真真犯了愁。

“遗弃粟米如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

很饿,想吃饭。

这些东西能吃吗?

看上去能,但着实让人没胃口。

于是每天都有饿毙倒地的士兵。

在“饿死”和“吃小米”这道双选题上,绝大多数人肯定没有像题目所说的选择饿死不吃小米饭,但因为口感差、吃不惯从而给差评的宋兵甲宋兵乙一定不在少数。行军打仗,是对体力有很高要求的一项运动,吃得少自然撑不住。

这帮闽浙一带的南宋士兵中的伙头军,一定不知道小米饭里掺加大枣、红豆会改进口感的事实(当然他们也有可能搞不到)。红薯和南瓜当然更好,但南宋时,它们还在南美洲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