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北洋新军,下辖6个镇,兵力和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来现实 2020-08-08

北洋这个称呼,最早起源于宋朝,当时指的是渤海、黄海一带的海域。清朝时期,这个范围要更广一些。

清朝后期,曾把中国沿海的省份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限,划为两个部分称呼。以北的称为北洋,以南的称为南洋。以此为始,才有了北洋的一系列称呼。

北洋新军正式的创建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击败后。因为当时清朝急需一支武装力量可以保卫国防,短时间内,海军是不可能速成,也没那么多的财力,只能从陆军上想办法。这才有了北洋新军。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不过,这支军队的雏形是在甲午战争时,由胡燏棻湘军、淮军的旧部训练而成。1901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上奏创办常备军。同年,袁世凯又拟出“常备军”营制饷章。清朝原为募兵制,自创办新军以来,一直未改;“常备军”则一改以前的募兵制为西方的征兵制,即设常备、续备、后备三种性质和任务不相同的军种。兵丁由民间“计丁抽练”,民丁视此为正常当差。

应征者条件是:“实系土著良民,年在十八九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素无嗜好,不带暗疾。”这是新军军制的一大改革。

同年,北洋常备军左镇成立;1904年,右镇成立,遂改左镇为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同年,将右镇改为第二镇;1901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上奏创办常备军。

同年,袁世凯又拟出“常备军”营制饷章。清朝原为募兵制,自创办新军以来,一直未改;“常备军”则一改以前的募兵制为西方的征兵制,即设常备、续备、后备三种性质和任务不相同的军种。兵丁由民间“计丁抽练”,民丁视此为正常当差。应征者条件是:“实系土著良民,年在十八九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素无嗜好,不带暗疾。”这是新军军制的一大改革。

同年,北洋常备军左镇成立;1904年,右镇成立,遂改左镇为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同年,将右镇改为第二镇;同年并添募一镇为第三镇;1905年五月,清廷又改常备军为陆军,统一各镇番号,第四镇的一部(步队四营、马队一营、过山炮队一营)和原武卫右军的先锋队二十营,改编为陆军第五镇;同月,原北洋第一镇更名为陆军第二镇,将番号让与驻保定的京旗常备军。原第二镇改为第四镇;而原由武卫右军一部、自强军和第三镇一部组建的第四镇,又于6月改名为第六镇。

这就是北洋新军辖下六镇的来源。

在北洋新军中,是可以剪掉辫子的。这虽然只是个小细节,却可以看出这支军队很大的不同。不过,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一样,北洋新军名义上上是效忠朝廷,实际上却是效忠袁世凯个人。

当年湘军就出现了“兵为将有”的情况,军队内部只知道统帅,不知道朝廷。

常备军平时的编制为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骑兵一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炮兵一标,每标三营,每营三队;工程兵一营,每营四队;辎重兵一营,每营四队。步、炮、工三个兵种,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骑兵每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兵每队两排,每排三棚。各兵种每棚目兵十四名。总计全镇官长及司书等七百四十八名,弁目兵丁一万零四百三十六名,夫役一千三百二十八名,共计全镇人员为一万二千五百十三名。两镇为一军。其中二、四、六镇,为袁世凯的基本力量,为北洋军的主力,装备最好。

各镇军事装备,相当庞杂。据第五镇造册成案云:“自编练成镇以来,所用军械,或购于比、德,或购于日、英,或制造于南洋,或制造于湖北,全国故难期其划一,即各镇,亦互有异同。” 六镇中,常是二、四、六镇不用的武器拨发给三、五两镇再用。

如光绪三十二年第六镇领取日造6.5厘米五三十一年式步枪时,就全把旧毛瑟枪和旧炮(克虏伯、格鲁森厂造五生七)拨发给了第五镇,第五镇才把许多湖北造换下来。中国新军到宣统三年(1911),在费用上已是远居各军种之上了:第一位是新军;第二位是勇营;第三位是旗兵;第四位是新军学堂;第五位是绿营。

说明新军在迅速发展、壮大,而勇、旗、绿三军,则日益衰退,将被取而代之。虽然有资料称:至1905年5月,袁世凯主导的北洋六镇新军练成,共计约7万人(如此推算,每镇人数约为12000人左右)。但实际上,根据国家档案馆的资料显示:北洋六镇当中第一镇编制最为完整,实力也最强,不过是旗镇(以满族人为主,1913年10月1日上报人数为15738人),不属于袁世凯的北洋系,所以袁世凯能掌握的应该是第二,三,四,五,六这五个镇。

第二镇在1912年5月1日上报人数为4742人,第三镇在1912年5月11日上报人数为5307人,这两个镇是近畿六镇的主力,以此估计袁系的新军主力约为25000人左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