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发迹东北,为何努尔哈赤成功了,200年后的张作霖惨遭失败

 历来现实 2020-08-08

努尔哈赤跟张作霖,都是以东北为根据地,一个成为大清的奠基人,享国祚二三百年,一个成为北中国的实际控制者,但又退回关外,继而成为冤死鬼,为什么二人的结局大相径庭?

1、 素质较差

努尔哈赤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不但学会了蒙古语,还汉语也有了基本了解。

努尔哈赤喜欢读书,尤其喜欢中国历史书籍和军事著作,对《三国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爱不释手。

而张作霖是马匪出身,是个大老粗,不学无术,又不愿意上进。

两人的素质有,因此做事业起点不同,格局不同。

2、 不会用人

虽然说张作霖是个文盲,但文盲只要会用人,也不是不会成功。刘邦就说过,自己带兵不如韩信,计谋不如张良,管理不如萧何,但也不影响自己当皇帝,原因就是自己会用人,会整合资源。

努尔哈赤就善于用人,他用人赏罚分明,任人唯贤,不拘一格,用其所长。

"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

"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

"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

而张作霖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治军的时候又难以做到任人唯贤,赏罚分明。这就让他失去领导魅力,缺乏凝聚力。

郭松龄是个难得的将才,不仅不赌博,不好色;还非常会治军,在士兵中很有威望;更有军事才华,攻城拔寨不在话下。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一马当先,浴血九门口,激战几天几夜,为奉军取得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同样立功,张作霖在入关后,把几个省的地盘分别给了自己的亲信,杨宇霆分到山东,姜登选得到了安徽,立功最大的郭松龄却两手空空。结果把郭松龄逼反,让奉军经过内耗一蹶不振。

张作霖手下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都是难得的人才,各有千秋;但是张作霖不会用人,没有组织才能,让这些能人进行内斗,将奉军拖向死亡深渊。

反观努尔哈赤,非常善于驾驭人,对于早年来投奔自己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不但予以重用,还给以优厚待遇,全都封为高官,用联姻手段笼络人心,同甘苦共患难。

即使首先犯错,也宽宏大量,不忘本。他常常把"贫时得铁,犹胜于金"挂在嘴边。因此努尔哈赤身边人才济济,各尽其才,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不会治军

一支军队必须要有信仰,在天下的时候,要能吃苦,有严明的军纪。打下江山天下太平后,不妨享受享受。

但是张作霖的部队一开始就是由一些打家劫舍的土匪和好逸恶劳的混混,吃喝嫖赌的流氓等组成的队伍,这些人只知道抽大烟,玩女人,扰掠百姓。

张作霖没有对军队进行整编,也没有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制定一个政治目标,更没有对士兵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士兵们除了银子和女人,不知道为什么打仗。

这样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有奶就是娘,一旦遇到硬仗,立马作鸟兽散。那些将领更没有什么底线,可以被任何人拉拢,注定没有战斗力,成不了大事。

张作霖死后,日本大举进攻东北,东北军一枪不放丢掉东北,跟张学良的素质有关,也跟东北军的素质有关。抗战中,东北军官兵跟日军国恨家仇最大,但投敌的东北军将领也最多。

张作霖的次子张学铭就当了汉奸,1943年当过汪精卫伪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

虽然张作霖已死,但恶果也是他造成的,难辞其咎。

张作霖培养这样一支军队,培养这样"认贼作父"的儿子,还怎么会建功立业,称王称霸?

4、 目光短浅

任何一支军队夺取天下,早期要低调,隐藏自己的真实野心。用刘备的话说是"勉从虎穴暂栖身";用流行的话说是"韬光养晦";用朱升的话说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因为太高调了,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张作霖只是占据了东三省,虽然实力不小,但关内群雄割据,大家联合起来,奉军就不堪一击。

张作霖鼠目寸光,也太浮躁了,错判形势,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称王野心,没有踏踏实实把基础打好就在1927年6月贸然入关,成为大元帅,圆了"皇帝"梦。

但是嘚瑟没有几天,就遭到了蒋、冯、阎、桂四大集团军群殴,不得不在1928年4月宣布退到关外。

而努尔哈赤,则一直很清醒,大多数时间都在跟蒙古联合,组成统一战线。建立八旗制度,努尔哈赤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具体来说就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

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基本没有引起明朝注意,更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

5、 与虎谋皮

努尔哈赤跟蒙古结盟,有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依附于蒙古人。至少关系是平等的,互惠互利的。

而张作霖则完全依附于比自己强大许多的日本人,完全是认贼作父。1894年中日就爆发了甲午战争,10年之后又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都是其中的主角,目的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染指中国,征服中国。用流行的词语说,那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为东北大帅的张作霖不会糊涂到一无所知的地步。

张作霖的野心是为了称霸中国,日本人的野心是征服中国,二者的战略目标是水火不容的。张作霖想借助日本人问鼎中原,就是与虎谋皮。所以张作霖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么是自己很争气,认贼作父当儿皇帝;要么是不争气,连当儿皇帝的资格也没有,被日本人抛弃。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非常悲催,注定遗臭万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奉军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日本的全力支持,在关东都督福岛安正和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的大力支持下,张作霖吃掉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包括吉林督军孟恩远和少壮派郭松龄。如果不是日本人的介入,张作霖就是死定了,连逃亡日本的飞机都准备好了。

可是日本人不是观音菩萨,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对给张作霖撑腰,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走狗。而且一旦这个走狗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会被一条踢开,成为了一条死狗。

总而言之,努尔哈赤跟张作霖就不在一个档次,不是运气问题而是格局不同,前者是大智慧,后者是小聪明;前者是脚踏实地创业,后者只是个暴发户,因此二人的命运注定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