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 北师大版五上《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 ”教学设计(20200808)

 充实9 2020-08-08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8组成员原素芳,来自山西省阳城县演礼乡中心学校。非常高兴与您相遇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教之至善在唤醒

读一读:《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看一看:唐诗与数学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教之至善在唤醒

——本文选自华应龙老师著作《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在“数学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形成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数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对后期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数学思想,让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与隐含的思想方法暗线同时延展。“鸡兔同笼”这道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趣题,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体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渗透了不同的数学思想,比如:化繁为简思想、枚举思想、假设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我以为北师版这节课的编排在教学时可以渗透:

1.化繁为简思想。在上课伊始简单介绍《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原题,学生初读题,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引导从简单的情形入手开始研究。

2.枚举思想。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可以用枚举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3.优化思想。分析追问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列表中找准调整的方向,体会调整的优化策略。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尝试与猜测的解题策略。

2.在应用尝试与猜测、列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体会枚举、优化、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了解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古题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追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解读题意:现在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引导:当笼子里鸡和兔的头数、腿数都比较多时,我们不妨从简单的情形入手开始研究。

【设计意图:在上课伊始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初读题,无从下手。师引导面对这么多的头数和腿数,我们不妨从简单的题目入手,于是让学生的解决问题成为可能。】

二、自主探究,初建模型。

(一)活动一: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有5个头,12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1.读:

(1)一读题目,感知题意。(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2)二读题目,理清数量关系。(题目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猜:

学生猜测可能各有几只动物?

3.试: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

4.讲:

预设:采用逐一列举的作品

(1)请一个采用逐一列举法解决的同学汇报,汇报讲出理由。

(2)思考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板书:逐一列举法)

(3)引导观察表格,你发现表格中有怎样的规律?

(4)明确:当列举出一种情况后,可以依照规律推理出腿的条数。

(二)活动二: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有15个头,40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学生展示:选取不同解决方法的作品

1.请一个采用逐一列表法解决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方法。

2.请尝试次数比较少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方法。

3.思考: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板书:取中列举法    跳跃列举法)

4.对比:三种方法比较,你有什么看法?

5.再次对比:

(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竖着看、横着看)

(2)追问:“这一增一减中腿的条数有怎样的变化?”“每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腿就会减少两条,这其中有怎样的道理?”

(3)达成共识:每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腿就会减少两条。

对比:如果让你重新来尝试列表,你会怎么做?(明确取中列举法和跳跃列举法可以减少尝试的次数)

(三)活动三:试算古题---《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此题。

2.小组交流不同的尝试方法。

3.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思考方法及调整策略。

追问:你是如何尝试的?又是如何调整的?

(四)回顾反思。

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我们是把复杂的题目变成简单的题目入手来尝试解决,这其实就是“化难为易”。(出示华罗庚名言)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问题串和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枚举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优化的策略。学生在尝试列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调整,发展优化意识。当尝试写出鸡和兔的只数时,根据发现的规律,思考:我该怎样调整?是增加鸡的只数减少兔的只数还是减少鸡的只数增加兔的只数?与原题相比又该调整多少只?这样的追问和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推理素养和运算能力。另外反思环节也与课始的化难为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呼应。】

三、分析应用,建构模型。

1.了解龟鹤问题。

(课件演示:龟鹤的图片)

思考: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

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抓住了本质的东西!看来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的兔也不仅仅是指兔!

2.“投篮”问题。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一名运动员总共投中8个球,得了19分,那么他2分球和3分球各投中了几个?

学生思考:“投篮”问题中的“2分球”和“3分球”与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生发表意见……

3.师生小结:看来今天研究的“鸡兔同笼”不仅仅可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换成乌龟和仙鹤,换成2分球和3分球仍然是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其实只是解决这类问题一个模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日本民间流传的“鹤龟问题”、 “投篮”问题......这些“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进行追问思考,促进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模型的建构,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同时也赋予了“鸡兔同笼”问题的现实意义。】

四、联系生活,应用模型。

1.投篮问题: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一名运动员总共投中8个球,得了19分,那么他2分球和3分球各投中了几个?

2.课本第100页硬币问题。

【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相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另一方面巩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能力。】

五、回顾反思,课外延伸。

1.回顾反思:你认为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有价值吗?有怎样的价值?

       2.课外延伸:鸡兔同笼的经典解法:半足术、倍头法、四头法、松绑法、站队法......



5

唐诗与数学

诗情数趣巧结缘

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前有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利用这副对联,可以编成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在下面的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正整数。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整数,而且它们都是连续整数。请写出它的答案:

这道问题的答案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杭州齐名的苏州,有一个网师园,也有一副更长的叠字联,歌词凄凉婉转:

风风风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副楹联同样可以用7个连续的整数编成数学题:

这道问题的答案是:

有趣的是,类似的等式,可以要多长有多长,无限地扩展下去。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