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太极拳最高境界的路在哪里?

 致虚极3puumlnz 2020-08-08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与伯高子为学友,完全掌握了两人的道术之后,乘风而归。

尹生听说了此事,来向列子学习道术,和列子居住在一起,数月不回家。期间,尹生十次向列子请教,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尹生于是心生怨恨,向列子请辞,列子也不置可否。尹生便回去了。过了数月,尹生心中想向列子学习道术的念头一直萦绕不断,于是,便又来向列子求学。

列子问:“你为何来去如此频繁?”

尹生说:“之前,我来向先生请教,先生没有告诉我,我心中有所不满。现在怨气已经消散了,所以又来向先生请教。”

列子说:“之前,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才知道你如此鄙陋。来!我把我如何向先生求学的事情和你说一说吧。

自从我侍奉先生、结交学友,三年之后,我心里不敢想着是非,口中不敢说利害,才博得先生斜看了我一眼。

五年之后,心中改变了是非,口中改变了言语利害,先生这才对我开颜一笑。

七年之后,心中所想不再有是非,口中所言不再有利害,先生才开始让我与他并席而坐。

九年之后,任凭心中所想、口中所言,不知是我的是非利害,也不知是先生的是非利害,也不知先生是我的老师,学友是我的朋友:我与先生、与学友似同于一人,内外相合了。

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神凝聚而忘掉了形骸智巧,不再感觉形所倚者是何,脚下所踏者何,随风而东西,像木叶干壳一般。也不知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

现在,你居于我的门下,还没有多长时间,心中就再三不满了。你的一躯之身将无法受于天地之气,你的一体之节将无法受大地所载,那么,临空行走,乘风翱翔,又哪里能够指望做得到呢?

尹生十分羞愧,许久大气都不敢出,不敢再说什么话了。

故事记载于《列子》黄帝篇。

这则故事描述了如何向真师学习道术,以及学成之后的师徒与学友的关系:内外进矣,心似一人。为何会心似一人呢?因为大道惟一,合通于大道者,必然心似一人。

我们许多人在学拳的时候,内心里会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评判,很多概念上的条条框框,它们就像枷锁一样,横梗在人心里,放不下,不断评判着自己,也评判着拳师。

这些脱离大道的人为的智巧和想法,一旦习拳者遇到学拳上的困难时,就会开始各种活动,各种患得患失、各种盘算就会冒出来。就像《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刚开始西行时,不识得妖精、不信任孙悟空的、肉眼凡胎的唐僧,只会念个观音给他的紧箍咒主义,把一心要打妖怪的悟空念得头崩脑裂,妖怪也总是得手把唐僧绑走。

听真师对自己指点拳时是一回事,师父说的话并没有真正地印在心上,这样等到打拳的时候,师父的话语早已抛到脑后,心中存的都是自己的念想,口中说的都是自己的利害盘算,盛满了自己各种念想的心,如同满杯的水一样,无法再添进去一滴水,这样习拳如何能够真正精进呢?

就像故事里的尹生,心中好不怨恨,几进几出,来去频繁,如何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好列子的道术呢?

习拳,要回归素朴,一颗心纯净得通透,把日常之事先暂且放下,把自己的各种念想也暂且忘掉,谨记真师对自己的教导,心中专注于拳,应之于身,从有意识地刻意练拳,到无意识地成其自然,默而得之,性而成之。

这样潜心习拳,是否就可以成功了呢?还不能。

拳上的功夫要往深入发展,人必须要有大境界,要超拔出来。超拔出什么?超拔出俗世的功名利禄,功名利禄皆为人为之物,骤然来,骤然去,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只有天给的,才是挥之不去的,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是生生不息的。

当超拔出来之后,人就成为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的心不再为俗世的风而吹动,于是便有了一颗向道之心,一颗想要明道行道的心,一颗想要让天下人变得自然美好的心。

怀着向道之心,潜心习拳,是否就可以成功了呢?还不能,还需要重积德、要上善若水。

继续来看一则故事。

杨朱是先秦时期的名家,他向南去往沛地,老聃西游到秦地去。杨朱在梁地时,路上遇见了老子。老子半路上仰天叹道:“起始我以为你是可教的,现在看来是不可以了。”杨朱听了不说话。

到了旅舍中,杨朱向老子奉上洗漱用的物品,他将鞋子脱在门外,跪着,膝行到老子跟前,说:“刚才先生仰天长叹说:起初以为我是可教的,现在看来是不可以了。弟子想请教先生,但因为先生忙着赶路,所以不敢打搅。现在先生空闲了,请先生教导我。”

老子说:“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谁愿意与你居处在一起呢?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啊!”

杨朱惭愧不安地说:“敬听先生的教诲!”

杨朱去往沛地的时候,路上住在旅舍里,旅舍的男主人给他递席子,女主人给他奉洗漱用具,旅舍的客人恭敬地避开,给杨朱让出坐席。等到杨朱再从沛地返还时,旅舍的客人便和他争席而坐了。

这则小故事也记载于《列子》黄帝篇,与列子的故事遥相呼应。

杨朱是先秦时著名的名家,博学多识,能言善辩。故事中,老子认为杨朱不可教,是因为老子认为杨朱目中无人,骄傲自大,太过于自是。因为博学善辩的名气,旅舍的人对他非常恭敬,在与旅舍客人相处之后,却因为过于自是,而使得人们与他争席,不愿意他住在旅舍中,不再尊重他。旅舍人前后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老子一眼看到了杨朱的不足,他告诫杨朱,应当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何谓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呢?简单来说,就是上善若水。不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不因为外界的吹捧而飘飘然失去了自己的本心,迷失在人言吹捧中而膨胀自是,不固化不僵化,不以自己的霸道来强迫别人听服于自己,不清高自大脱离人民。

而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合于大道,上善若水,守柔守虚。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胜坚强。鬻子说,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上善若水,守柔守虚,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行道的大境界。习拳修身,习拳行道,拳上的境界,是人返道、积德,与道相通的境界决定的。跟随真师,潜心习练太极拳,上善若水,以正合道,以奇制胜,假以时日,太极拳的功夫才可成功。

(太极松泉团队|杨松泉师父雪中演练陈氏太极拳二路)

个人微信,同道相成

关注我,关注华夏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