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鼎: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海上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独居吉阳军(海南三亚)一隅的赵鼎,静静听着远处的涛声和鸥鸣,淡然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绝食多日,他知道死神就在附近,马上他就可以逃离红尘苦海,去向自在天庭,给家人留一条生路,使其免受秦桧残害。

01


北宋末年,赵鼎(字元镇)生于山西解州闻喜县,父亲早逝,颇有才华的母亲独自将其抚养成人。许是来自母亲翰墨诗书的熏陶,他从小就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孤儿寡母,自有一份艰难,但生活没有磨去他的锐气,反而给了他一份难得的坚韧和不凡的见地。或许,他本非凡人,所以才会有这不凡、动荡的一生。

崇宁五年,他进士及第,开启了仕途生涯。初为洛阳令,时任宰相的吴敏闻其才名,提升其为开封府士曹。此时的北宋,已处于穷途末路之时,金军铁骑日日南逼,徽宗手足无措,急急传位于钦宗。可钦宗亦非明主,只知重用阿谀之徒。终落得国土难守,二宗被掳,演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后,金人拥立张邦昌为帝,赵鼎一身正气,怎甘心与伪帝为伍,做不忠之臣。于是与胡寅、张俊等爱国之士逃到太学中,拒写议状,不归附张邦昌的伪朝廷。幸而,劫后余生的康王赵构,凭着“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在应天府被拥为帝(即宋高宗),南宋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心忠于大宋的赵鼎,听说朝廷后继有人,即刻赶去,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然而时局动荡,金军南侵的步伐日渐加急,根基未稳的高宗,只好仓皇出逃,从应天、杭州、直至江宁,犹如惊弓之鸟,满眼草木皆兵。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阴云惨淡、秋风瑟瑟,悲凉涌上他的心头。江上雁队南飞,明春自会北归,而自己远离家国故土,随高宗仓惶南渡,不知何日才能踏上归途。怎奈国难当头,必当竭心尽力,即使为此青丝变白首,定不能负君恩。一首《满江红》愁绪萦怀,诉出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02


赵鼎虽为文人,韬略战术亦不逊色,为躲避金军的搜捕,他为高宗出谋划策,“陛下车架驻足之处称为行在,挑选精兵充备仪仗卫士,其余的军队分派于江、淮之间,让敌人不能猜到陛下固定居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行之有效。之后,高宗多次求教于他,皆是成效卓著,高宗说:“唐肃宗在灵武中兴时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受到尊重。现在朕得到你,无愧于古人了。”于是,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后又高居相位。他在任上,推崇“洛学”,竭尽全力巩固南宋政权,被人称为“小元祐”。

人常说,帝心难测,小人难防。他为大宋朝廷殚心竭虑、鞠躬尽瘁,却忽略了这个道理。他亲自推荐、后出任相位的秦桧就是那个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小人,他亲手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掘墓人,葬送了自己的大好人生。

赵鼎宦海中沉浮半生,终不改其忠贞之心和耿直之性。绍兴八年,金人遣使议和,赵鼎在议和问题上为大宋利益据理力争,诸多意见与秦桧相左,秦桧心生恨意,便派人屡进谗言,致使高宗对其心生疑虑,赵鼎只好称病罢相。


秦桧妒其才能,又惧其刚正,担心他被重新启用而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又多次派人诬陷弹劾于他,终使得赵鼎被贬兴化军,后又迁移漳州、潮州,直至吉阳军。仕途不顺诗途顺,没了官职,反而使他有了闲暇赋诗填词,被贬在外的几年,他写了众多的诗词佳作。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这首《寒食》是在潮州时所作,清明郊游,看着枯坟荒冢,他有了一丝的释然。人生无常,最后都只能归于荒冢一座,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之事不是自己都能去管,该放手时就放手,也许这是苦闷之所极的一种宣泄,是无奈的感叹。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被贬到海南,当时的荒凉之地,既无法为君分忧,又无法为民解愁,心中倍感孤寂愁郁。忆起北宋时的繁华胜景,再想想南宋的动荡烽烟,国之不安,终是忠贞之士的心中郁结。可是他如今身在异地,漂泊无依,又能如何?恨往事不堪回首,浮生梦醒,只有衣衫上的泪痕和满屋的凄凉。


03


莎士比亚曾说过:“魔鬼把人们造得这样奸诈,一定后悔不及;比起人心的险恶来,魔鬼也要望风却步。”是啊,人心是世上最可怕的,尤其是小人之心。秦桧可以算得上小人中的极品,赵鼎已流落到天涯海角之地,他仍不罢休,或许赶尽杀绝是他的一贯作风,就像他冤杀抗金英雄岳飞父子一样,他对赵鼎亦是步步紧逼。

在赵鼎前去吉阳军时,曾上谢表:“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后说:“此老倔强犹昔。”秦桧派人监视赵鼎在吉阳的一举一动,使得原来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前去问候,只有广西主将张宗元时时送些米食,亦被秦桧调离。赵鼎明白,他已成为秦桧的眼中之钉,只有他死了,亲朋好友才能平安,也只有他死了,才能保全自己的儿孙不被殃及。

他请人转告儿子赵汾:“秦桧必欲杀我。我死了,你们则无后患,我若迟死,必将祸及全家。”之后绝食而死,享年六十三岁。死前,他自书墓铭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即将离世,仍忘不了他付出一生心血及至性命的大宋江山,其忠心可谓日月可鉴。故《宋史》评价他说:“论中兴贤相,以鼎为首。”后世把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05


宋孝宗即位后,追赠他为“太傅”,并赐谥号“忠简”,追封丰国公。

淳熙十五年,又得以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子孙皆授官职。

自古文人更重其名,这些许慰籍,或许可以让一代贤相安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